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医学)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

(优质医学)运动控制障碍功能评定


1部分不能执行
85~95 中度运动残损
2分完全执行
96~99 轻度运动残损
感觉:总分24
平衡:总分14
关节活动度/疼痛:总分88(运动44/疼痛44)
肩(屈、外展、外旋、内旋) 髋(同左)
diseases/disorders impairment disability handicap
97年ICIDH.-2对疾病后果的描述: 健康状况(失调/疾病)
(health condition,disorders/diseases) ↓_________↓_________↓ 残损← 活动受限→ 社会参与不能
做单关节的分离、协调运动
不但要评定主缩肌,还应评定拮抗肌和协 同肌的肌力和功能。
12
13
2、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的评定方法
未量化的: Brunnstrom、上田敏法
量化的: Fugl-meyer法
综合整体评定量表: SIAS-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
16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患肢无随意 运动时,由健肢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为不 随意运动由脊髓控制。
对侧联合反应
(对称性)
上肢
下肢
健屈至患屈
内收外展内外旋
健伸患伸
健屈患伸、健伸患屈
同侧联合反应
上肢屈下肢屈
上肢伸下肢伸
17
共同运动(synergy)当偏瘫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的某 个关节时,整个肢体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它
肌无力是相对于痉挛的拮抗肌
某肌肉主动检测时无收缩,但在集团模式中强烈 收缩(如上肢中立位,无论卧坐站位,无单独屈 伸患肘关节,但在肩前屈、前臂旋后、屈腕屈指 的共同运动模式下,患者可表现有力的屈肘,且 共同运动越强,屈肘肌力越大,但不能完全伸肘)
易造成误用综合症
11
用MMT须 严格按照方法本身要求,在一定体位下,
环境
个体因素
9
病损水平的功能评定
1、以肌力低下为基础的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法MMT: 操作简单2-3分钟可完成 与ADL相关性上与以运动模式异常为主的评定方
法无显著差异 能准确评定肌肉瘫痪的程度
但不能评定运动的质量,而且对肌力评定结果解 释较困难。
10
单个肌群的肌力测量不适合于偏瘫
偏瘫主要问题是姿势控制及运动协调异常,肌无 力是次要的问题
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 的功能评定
1
定义: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姿势控制与 运动功能障碍.
评定内容: 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肌张力、反射、肌 力、运动模式、协调性、平衡、步态
2
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外周性运动障碍的区别
中枢性
外周性
部位
锥体细胞及轴突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肌张力增高(硬瘫)
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 降低(软瘫)
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通过激活中、低级中枢及锥体
外系所传递的易化和抑制活动来调节
较低级的活动)
偏瘫时大脑支配的高级运动技能受到抑制
脊髓水平控制的低级运动释放
4
5
1985年Wade提出良好评定表的特征
基本要求:效度(有效性)、信度(可靠性、稳定性)
较理想要求:简便、省时 能确切反映病情程度 评定可量化,动态表示 对疗效、预后预测有评定价值 重要的功能障碍不能遗漏在外 无论谁评定,其评定无差异 即使反复评定,其评定值是稳定的
感觉功能 感认知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8
卒中运动功能按国际残疾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
80年ICIDH对疾病后果的描述: 疾病或失调―--→残损---→残疾--→残障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亢进(阵挛) 阳性 不明显
减弱或消失 阴性 明显
脊髓反射弧 完整 运动功能 控制障碍
破坏 肌力不足
典型代表
脑卒中 脑外伤 脑瘫
面瘫(周围性) 儿麻
3
CNS对运动的控制
脊髓
低级中枢(牵张反射闭环环路是随意
运动基础)
脊髓上 中级中枢(脊髓上反射/网状结构的易
化抑制作用,调节脊髓反射)
6
功能评定的意义
肢体运动水平 原始反射在运动中的作用 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及分布特征 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有无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的缺失、
过多或时空错误 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
7
脑血管意外的评定
运动功能 病损1、以肌力降低为基础(MMT) 2、以运动模式异常为基础:( FuglMeyer) 活动受限 参与不能
19
2级: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内收肌收缩)
20
3级:髋膝踝协同性屈曲或伸展
21
4级:坐位屈膝90度以上,或在足跟不 离地情况下踝背屈
22
5级:站位患腿可屈膝伸髋或在伸膝下踝背屈
23
6级:髋从中间位进行内旋动作10次所需时 间,首先测健侧,患侧在1.5倍以上
24
上田敏将Brunnstrom六阶段细分为十二 级
3、其他 按身体部位进行评定:Sheikh躯干控制测定法 按发育年龄进行评定
14
运动统合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稳定型精细动作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姿势反射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牵张反射
调控水平 大脑皮质 基底核 小脑
中脑、脑桥 延髓
脊髓
15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六阶段理论 1 无肌肉的收缩-迟缓 2 出现联合反应 3 共同运动、痉挛逐渐达极限 4 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逐渐减弱 5 分离运动更为明显,痉挛轻微 6 接近正常或基本正常
们是定型的,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 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的运动。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下肢伸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抬、后缩
肩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 髋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 屈曲
膝关节 伸展
前臂 旋后
踝关节 趾屈、内翻
腕关节 掌屈
趾关节 屈曲
手指关节 屈曲
18
AR-联合反应 S-痉挛 SM-共同运动 IM分离运动
上田敏
Brunnstrom
1
Ⅰ- 1
2、3
Ⅱ-1、 Ⅱ -2
4、5、6、7 Ⅲ-1、 Ⅲ -2、 Ⅲ -3Ⅲ -4
8、9
Ⅳ-1、 Ⅳ -2
10、11
Ⅴ-1、 Ⅴ -2
12
Ⅵ -1
25
Fugl-meyer评定:总分226
运动:总分100(上肢66/下肢34)
<50 严重运动残损
0完全不能执行
50~80 明显运动残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