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无论是简单再生产,或是扩大再生产,社会总 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必须按一定比例,经过相互交换,才 能全部实现。交换关系有三种情况,马克思称为三大要点: ①、ⅠC或Ⅰ(C+ΔC),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②、Ⅱ(V+M)或Ⅱ(V+ΔV+M/X),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相交换而得到实 现; ③、Ⅰ(V+M)=ⅡC或Ⅰ(V+ΔV+M/X)=Ⅱ(C+ΔC),是通过两大部类 之间的相交换而得到实现。 总之,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两大部类之间的 交换关系,都是按一定的比例实现的。这些比例关系就其内在联系来乍,主要有: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积累和消费 的关系;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关系;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内含扩 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等等。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
1、什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是指通过各个资本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不断循环运动而实现的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是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的继续,是资 本流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 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 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同时,又把 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 部分。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 的。 3、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 运动和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相比,它不仅包含预付资本运动,而且包含剩余价值 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而且包含生活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 般商品流通。因而,在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中,作为外部条件的货币资本转化为 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即狭义的流通过程中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 偿,可以假定它们顺利而正常地实现。但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中,这些条件, 却由外部条件转化为内部因素,成为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解决 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消费资料, 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积累、 消费的比例问题
2、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含了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的分析,在社会再生产 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部门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必须按照比 例协调发展。 很多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 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过分地强调积累就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然 而过分强调消费,就会使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投入生产的货币资本缺乏。2008 年度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来,过热的投资需求就有所缓解,居民的存款有所上升。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2.7万亿元, 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 多增661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所以,应当给积累和消费一个合理的 比例,使经济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国家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宏观的财政政 策实现对经济比例的协调,即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 经济结构调整
3、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理论上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 大部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则是按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来划分和组织生产的。由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其最终产品,主 要是提供消费资料的,而工业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因此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基 本上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要使得经济运行平稳高效就 应该协调好三大部类产业结构。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 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一部 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 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巨大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 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表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 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 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比如近年来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投资,投机买 房者的炒房行为和房地产商大兴商品房建设不仅刺激了住房需求非理性增长还使 得房价由于哄抬而不断飙升,因此,随后中央出台的各项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 政策以及银行金融体系对于房贷市场的压制政策,都是出于压缩热势,使经济结 构趋于合理化。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 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 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 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 (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 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 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价值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销售商品,收入货币;实物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付 出货币,购进商品。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平衡在实践当中就是收支平衡。马克 思把这个叫做货币回流规律。因此,也可以说货币回流规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表现为纵横平衡。通过纵横平衡这一现象可以把再生产 公式演绎为再生产平衡表。从而可以把再生产公式不能包容的n 多个分部类的收 支平衡反映出来。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社 会 资 本 再 生 产 理 论 的 现 实 意 义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积累、 消费的比例问题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
经济结构调整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
1、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 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 生产。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今,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 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 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 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同时,又要合理安排 货币资本的结构,否则就是对货币资本积累的浪费。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经 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一些经济问题有所凸显,比 如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居民消费价格受灾害等影响上 涨较快等。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同比上涨8%。针对这一状况,央行2008年以来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2 个百分点,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3月 末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 分点。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
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实物替换和 价值补偿的实现问题。而这两方面的关系,又是以实物替换为基础。从简单再生 产来看,就是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如何替换上,已消耗掉的消费资料如何替换上。 在进行实物替换时,价值组成的各个部分也必须相应地得到补偿。只有实物上和 价值上都得到替换和补偿,简单再生产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是在简单再生产的 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第一部类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就不能全部用于资本 家个人消费而去和第二部类相交换,必须有一部分转化为积累。这样剩余价值即 M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M/X代表);一部分用作 积累(即M-M/X)。而积累又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分为两部分:一 部分作为追加不变资本(以ΔC代表);一部分作为追加可变资本(以ΔV代表)。 由于M有一部分留作本部类的积累,不能再和第二部类去交换,所以Ⅰ(V+M) >ⅡC。同样,第二部类要进行扩大再生产,M也必须分为M/X、ΔC、ΔV三部分, 留作本部类积累的可变资本部分也不能去和第一部类相交换,所以Ⅱ(C+MM/X)>Ⅰ(V+M/X)。这两个公式正是表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要有追加生产资 料和追加消费资料这个物质基础。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
6、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社会生产,从不断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来看,简单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 件是Ⅰ(V+M)=ⅡC。这个实现条件所体现的两大部类之间平衡关系的内在要 求是: ①、价值平衡:第一部类当年可变资本价值加剩余价值必须和第二部类不变 资本价值相平衡; ②、实物平衡:第一部类当年生产的相当于新劳动量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二 部类已消耗掉的相当于旧劳动量的生产资料相平衡; ③、价值和实物之间的平衡:第一部类当年购买消费资料的支付能力必须和 第二部类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第二部类当年购买生产资料的支付能力必须和 第一部类所提供的商品量相平衡。 由这个最基本的实现条件,还可以导出其他实现条件,即: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这两个实现条件各自也都包含着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以及价值和实物之间 平衡的内在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