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生产的基本方法
流程描述
从矿山胶带输送机送来的铝土矿直接进入预均化堆场,由堆料机纵向分层平铺于堆场,取料机从横向端面取料,以完成铝土矿均化过程。
本工序设置1条均化堆场,采用长条形双料堆,料堆293m,储量为59000t,储存天数为13天。保证堆取料机运行线路的畅通,对堆、取料机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小修,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大修。
中 间 状
≤44μm的粒级含量/%
20~50
10
10~20
平均直径/μm
50
80~100
50~80
安息角/(˙)
> 45
30~35
30~40
比表面积/(m2/g)
< 5
>35
>35
密度/(g/m3)
3.90
≤3.70
≤3.70
堆积密度/(g/m3)
0.95
>0.85
0.85>
四、氧化铝厂方案比较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石灰 铝矿石 石灰石 纯碱
第一赤泥及附液
煤
灰
洗液
洗液
热水
CO2
循环碱液
结晶碳酸钠
硅渣及附液
热水
弃赤泥
蒸汽
晶种及附液
分解母液
热水
洗涤液 热水
成品氢氧化铝
去配料
三、电解炼铝对氧化铝的质量要求
电解炼铝对氧化铝的质量要求:
1)、氧化铝的纯度;
2)、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氧化铝的纯度是影响原铝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电解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1、氧化铝中含有更正电性元素的氧化物Fe2O3、SiO2、TiO2、V2O5等,这些元素在电解过程中将首先在阴极上析出而使铝的质量降低,同时,电解质中含有磷、钒、钛、铁等杂质,还会使电流效率降低。
2、氧化铝中含有比铝更负电性的元素(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则在电解时这些元素将与氟化铝反应,造成氟化铝耗量增加。根据计算,氧化铝中Na2O含量每增加0.1%,每生产1t铝需要多消耗价格昂贵的氟化铝3.8Kg.
拜耳法流程比较简单,所得产品质量高,成本低,综合能耗低。
图1 工艺流程图
本项目的主要的工艺过程描述如下所述。
4.1.4.2铝矿均化堆场
工序任务
铝矿在本工序均化入磨铝土矿的成分并连续稳定地供应生产用矿量,使全厂均衡定生产。
设备描述
本工序主要设备有B=1000,Q=800t/h的胶带输送机,1台Q=800t/h的定臂式混匀堆料机,1台Q=600t/h的桥式混均取料机,料堆及设备均布置在防雨棚内。
SiO2
2.75
Fe2O3
19.63
CaO
0.003
TiO2
2.32
K2O
0.0044
S
0.073
Ga2O3
0.008
LOI
25.6
CO2
0.15
湿度
10
表4矿石组成表
矿石类型
代 号
含 量(%)
三水铝石
Al(OH)3
69.21
Gotit
FeO(OH)
10.19
赤铁矿
a-Fe2O3
10.47
高岭石
Al2SIO5(OH)4
拜耳法的特点是:
(1)适合高A/S矿石,A/S>9:
(2)流程简单,能耗低,成本低。
(3)产品质量好,纯度高。
拜耳法分类:由于铝土矿的类型不同,在世界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拜耳法方案。
(1)美国拜耳法以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为原料。由于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中的Al2O3很容易溶出,因而采用低温、低碱浓度溶出,一般情况下为Na2O110g/L以下。溶出的温度为140~145℃,停留时间不足1h ,分解初温高(60~70℃),种子添加量较小(50~120g/L),分解时间30-40h,产品为粗粒氢氧化铝,但产出率低,仅为40~45g/L。这种氢氧化铝焙烧后得到砂状氧化铝。
0.04
0.60
0.8
三级
98.4
0.06
0.04
0.65
0.8
四级
89.3
0.08
0.05
0.70
0.8
五级
98.2
0.10
0.05
0.70
1.0
六级
97.8
0.15
0.06
0.70
1.2
注:本表摘自GB8178-87
2、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美洲国家用三水铝石矿为原料,以低浓度碱液溶出,生产砂状氧化铝,欧洲则用一水铝石矿为原料以高浓度碱溶液溶出,生产面粉状氧化铝。到70年代中期,电解炼铝采用了大型中间下料预培槽和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并得到推广应用。这种电解槽电流效率高、电耗低、环境污染轻而生产效率高,但对氧化铝物理性质要求严格。
≥96
≤2.5
≤1.4
≤0.01
≤0.60
液体碱
表7液体碱的特性
成 分
单 位
数 值
NaOH
%
≥42
Na2CO3
%
≤0.4
NaC1
%
≤1.8
Fe2O3
%
≤0.007
4.1.2燃料和电力
1)焙烧用的发生炉煤气
氢氧化铝焙烧采用的发生炉煤气性质如表8所示
表8发生炉煤气规格
性质
单位
平均值
CO2
%质量
6
CO
%质量
因此,电解炼铝用的氧化铝必须具有较高的纯度,其杂质含量应尽可能低。氧化铝质量与生产方法有关,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纯度要高于烧结法。
我国氧化铝的质量标准
表2 我国氧化铝的质量标准
等级
化学成分%
Al2O3≥
杂 质 ≤
SiO2
Fe2O3
Na2O
灼烧
一级
98.6
0.02
0.03
0.55
0.8
二级
98.5
0.04
碱法生产氧化铝又分为拜耳法、烧结法和拜耳烧结联合法等多种流程。
1、拜耳法拜耳法是适于处理低硅铝土矿,尤其是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具有其他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目前,全世界生产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有90%以上是采用拜耳法生产。
拜耳法的两大过程;即分解与溶出。
(1)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分子比较低的(约1.6左右)铝酸钠溶液在常温下,添加氢氧化铝作为晶种,不断搅拌,溶液中的Al2O3便以氢氧化铝形式慢慢析出,同时溶液的分子比不断增大。
%
2~3
SiO2
%
≤1.0
粒度
mm
10~50
3)苛性碱
苛性碱购自Ho Chi Minh城或来自Saigon港口采用进口苛性碱,然后由专用车运到氧化铝厂。如果铁路建成通车,则由火车运输。固体苛性碱和苛性碱溶液化学成如表6和7所示。
固定碱
表6固体碱的特性
NaOH
Na2Co3
NaC1
Fe2O3
SiO2
其它
参数
单位
含量
PH
6.7
TSS(总悬浮物)
mg/l
67
N-NO2
mg/l
0.01
N-NO3
mg/l
0.03
N-NH4
mg/l
0.01
DO
mgO2/l
6
BOD5
mg/l
4
COD
mg/l
6
C1-
mg/l
0.3
Pb
mg/l
<0.01
Hg
mg/l
KPH
Dau Mo
mg/l
0.01
Coli
MPN/100ml
4.500
氧化铝生产的基本方法
氧化铝生产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类,但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的几乎全属于碱法律。
一、碱法
碱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
熔烧
AL(OH)3AL2O3
铝酸钠溶液分解
碱处理分离分离蒸发
铝矿石氯酸钠浆液母液循环母液
赤泥(Fe、Ti、Si等杂质)
图1-1碱法生产氧化铝基本过程
碱法生产氧化铝,是用碱(NaOH或Na2CO3)来处理铝矿石,使矿石中的氧化铝转变成铝酸钠铝液。矿石中的铁、钛等杂质和绝大部分的硅则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将不溶残渣(由于含氧化铁而呈红色,故称为赤泥)与溶液分离,经洗涤后弃去或综合利用,以回收其中的有用组分,纯净的铝酸钠溶液分解析出氢氧化铝,经与母液分离、洗涤后进行焙烧,得到氧化铝产品。分解母液可循环使用,处理另外一批矿石。
详见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图
补充苛性碱铝土矿
石灰
溶出矿浆
粗液稠浓赤泥浆热水
精液
赤泥洗液
堆场
氢氧化铝浆液
母液
晶种氢氧化铝
Na2CO3·H2O
洗涤结晶
氢氧化铝蒸发母液
氧化铝
二、烧结法
碱石灰烧结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炉料中的氧化物经过高温烧结转变为铝酸钠(Na2O·Al2O3)、铁酸钠(Na2O·Fe2O3)、原硅酸钙(2CaO·SiO2)和钛酸钙(CaO·TiO2),用水或洗碱液溶出时,铝酸钠溶解进入溶液,铁酸钠水解为NaOH和Fe2O3·H2O沉淀,而原硅酸钙和钛酸钙不溶成为泥渣,分离出去泥渣后,得到铝酸钠溶液,再通入CO2进行碳酸化分解,便析出Al(OH)3,而碳分母液(主要成分为Na2CO3经蒸发浓缩后可返回配料烧结,循环使用。Al(OH)3经焙烧即为产品Al2O3(详见工艺流程图)
%
>98.6
SiO2
%
0.012
Fe2O3
%
0.010
TiO2
%
0.003
P2O5
%
0.001
Na2O
%
<0.35
CaO
%
0.015
Li2O+V2O5+ZnO+K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