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处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水处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3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
研究进展
3.1 催化湿式氧化工艺 德国 BAYER 公司在 1982 年开始研究 催化湿式氧化法,并提出了 Loprox(Low Pressure Wet Oxidation)工艺[1],在温度 小于 2 3 0℃,压力为 0.5MPa ~3.5MPa , Fe2+ 和蒽醌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TOC 去 除率在 65%左右。该工艺旨在用最低的能 量损耗来提高废水或污泥的可生化性。从 1 9 9 0 年至今,B A Y E R 公司已至少建立了 10 座以上的用 loprox 工艺的工厂。
Osaka Gas 工艺是在传统的 Zimpro 工 艺[2,3]上,加入铜系或铁系的非均相催化 剂。该工艺反应条件随废水的成分而有所 不同。例如处理炼焦厂废水,反应温度 250℃,压力 6.86MPa,停留时间 24min 后,C O D 浓度从进水的 5 8 7 0 g / L 降到了 1 0 m g / L ,催化剂成功地连续使用 11000h。
应温度 260℃、催化剂用量 2g,氧分压 0.
5MPa 条件下,催化剂的回收率可达到(97.
09 ± 0.74)%[13]。
此外,在焦化废水[ 1 4 ] 、香料废水[ 1 5 ]
等处理效果上都表现较好,国内均有相关
的理论研究。
4 结语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
期,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来自化学、 石化、制药等领域的许多废水都含有有毒 有害、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或是有 机污染物浓度太高,无法直接应用传统的 生物法处理。而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正是在 处理这一大类废水的传统湿式氧化法的基 础上得到了研究和发展,它具有应用范围 广、催化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 积小、二次污染低等优点。但是,催化 湿式氧化法存在着对反应设备要求高,催 化剂的溶出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如何 加强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器和换热器及其结 构材料的研究以及研制出更加具有针对性 的催化效率比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催化剂,பைடு நூலகம்便成为废水处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研究应 用的方向。
另外,瑞士 Orbe 污水处理厂使用的 Carba Gas 工艺,荷兰阿伯尔多伦使用的 Vertech Wao工艺对剩余污泥的处理效果均 良好。国内近来出现采用微波催化湿式氧 化法新工艺[4]的研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下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彻底氧化分解, 实现一步达标排放。该工艺可降低反应温 度、反应压力,加速反应,提高反应效 率,降低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
3.2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 应用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一种处理高浓度、 有毒有害、难降解废水的有效手段,近年 来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周文俊,钱仁渊,金鸣林[ 5 ] 等人以 CuO/CeO 为催化剂,在 160℃和 1.6MPa
2
的氧气压力条件下,COD 为 3000mg/L 左 右含酚废水,反应 50min 后降解 97%。王 华,陶润先,李光明[6]在自行研制的滴流 床反应器中,以苯酚配水溶液作为模拟废 水,采用负载型 C u O / γ - A l O 作为催
蚀、耐高温、耐高压要求等造成的经济因
素,湿式氧化过程中的氧化反应不完全以
及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等因素的
缺点,催化湿式氧化法在传统的湿式氧化
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在传统的湿式氧
化处理工艺中,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以降
低反应所需的温度与压力,使氧化反应能
在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提高氧化分解能
力,缩短反应时间,减轻设备腐蚀和降低
4 . 0 M P a ,空速= 2 . 0 h - 1,V : V ( 空气) (水)
=220:1,pH = 6.0 的条件下,处理含 COD
为 46391mg/L,色度 5600 倍的废水,COD
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4%和98.2%。
杨民[9]等采用固定床鼓泡式反应器对
某石化公司的碱渣废水进行研究,采用自
参考文献 [1] Holzer K,Horak O,Lawson JF.LOPROX.A flexible way to pretreat poorly biodegradable effluents.Proceedingso ft heI ndustrialW aste Conference.1991 [2]L evec.J,Pinta.A.Catalyticw et-airo xidation processes:Ar eview[ J].Catal.Today.2007;124(3): 172-184 [3] 刘发强.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废水技 术简介[J].石化技术与应用.1993;11(1):69- 72 [4] 张慧敏.微波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难降 解有机废水[J].河南化工.2005;22(5):23-24 [5] 周文俊,钱仁渊,金鸣林,等.催化湿式氧 化法处理含酚废水[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4;26(1):63-67 [6] 王华,陶润先,李光明.滴流床反应器催 化湿式氧化处理苯酚研究[J].同济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501-506 [7] 王鹏,孙柳.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 度染料废水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6;43 (5):53-55 [8] 杜鸿章,戴锡海,王斌,等.催化湿式氧化 法治理H-酸母液废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 理.2004;24(9):25-28 [9] 杨民,杜书,王贤高,等.催化湿式氧化处 理碱渣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1;19 (1):13-14 [10] 陈华.石化碱渣废水催化湿式氧化催 化剂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及 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30-32 [11] 董俊明,曾光明,杨朝晖.催化湿式氧化 农药废水及催化剂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 理技术与设备.2005;6(8):64-68
[12] 李鱼,张荣,李海生,等.Co/Bi催化剂催 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3):430-435 [13] 李鱼,王健,李海生,等.催化湿法氧化 处理垃圾渗滤液中Co/Bi催化剂的回收与 再生[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1):56-59 [14] 杜鸿章,房廉清,江义,等.焦化污水催 化湿式氧化净化技术[J].工业水处理.1996; 16(6):11-13 [15] 杨琦,赵建夫,汪立忠,等.催化湿式氧 化法处理香料废水[J].中国环境科学.1998; 18(2):170-172 作者简介 劳志雄,大学本科,化学分析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水质分析和水质处理。
生产成本。
2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催化剂
催化湿化氧化法在日本等国已获得工 业化规模的应用,每年都有大量催化剂专 利出现,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对于 推广催化湿式氧化在各种有毒有害废水处 理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利用催化剂能加快 反应速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二是改变了反应历 程。
以 Co/Bi 为催化剂,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
( N H 3- N ) 进行降解处理,并利用 G C - M S 检测了垃圾渗滤液中含氮有机物的相对含
量,表明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C W A O 对 N H - N 的降解能力逐渐增强, 3
在 220℃时达到最大值。并且对一次利用
后的 Co/Bi 催化剂进行回收和再生,在反
23
化剂,研究表明了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 C O D 及挥发酚的去除率呈指数增大;随 着氧分压的增大,C O D 及挥发酚的去除 率增加;进水 p H 值在偏酸性条件下,苯
-20-
酚催化湿式氧化效果相对较好。
王鹏、孙柳[ 7 ] 在染料废水的研究上,
利用在 400℃焙烧制得的 Co-Zn 摩尔比为
能源及环境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年第 11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un.2008
水处理催化湿式氧化
技术的研究进展
劳志雄 1 陈陨贤 2 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供水总公司 528500 2,广东省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 528500
到 1 9 9 6 年为止,日本的 N i p o n Shokubai公司已建立了10套催化湿式氧化 工艺系统并开发研制了众多的非均相催化 剂。Nipon Shokubai 工艺[2,3]以氧化钛作 负载,混合一种镧系元素的氧化物及镁、 铁、钴、铜、银、金、铂、钯、铑、 钌及铱中的一种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在 160℃~270℃之间,压力在 0.9MPa~8. 0 M P a 之间,停留时间约为 1 h 。
摘 要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在提 出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概念和相关催化剂的 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应用 于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和效果。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水处理
1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定义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 C W A O ) 是一种治
验确定了催化湿式氧化的条件,不同催化
剂处理效果的比较表明,四元组合
M n O - C u O - C e O - C o O 催化剂性能较
2
2
好,当反应在常温常压下,维持 pH = 7~
9,反应时间为 40min 时,COD 的去除率
大于 8 0 %,色度去除率大于 9 0 %。
李鱼[12]等人采用催化湿法氧化技术,
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新技术。它指在高
温、高压下,在液相中用氧气或空气作为
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水中溶解
态或悬浮态的有机物或还原态的无机物的
一种处理方法。它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氨
氮等分别氧化分解成 C O 、H O 及 N 等
2
2
2
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目的。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为了克服传
统湿式氧化法在实际推广中对设备的耐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