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床设计概述机床总体设计

机床设计概述机床总体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Ⅰ
主讲人:李爱芝
讲授内容
1 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 2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3 机床夹具设计
4 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
2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2.1 概述 2.2 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2.3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2.4 机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2.5 机床主轴部件设计 2.6 机床支承件设计 2.7 机床导轨设计 2.8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2.9 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机床精度
机床本身精度

(空载条件下的精度)



工作精度(加工精度)
动态精度
几何精度 传动精度 运动精度 定位重复定位精度
(1)几何精度:最终影响机床工作精度的那些零部件的精度。
包括: 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精度(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
平行度),是机床在静止或低速运动条件下进行测量——在空
2.1 概 述
2.1.1 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1.2 机床设计方法 2.1.3 机床设计步骤
2.1.1 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床工艺范围 机床精度和精度保持性 机床生产率 自动化程度 机床宜人性 机床成本 柔性 机床性能指标
(一)工艺范围(用途) 与生产模式有关
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机床的加工功能。 包括: 加工方法; 工件类型;材料、毛坯种类; 加工表面形状、尺寸范围。
Y—在静载荷作用下,机床或主要零部件的变形。
静载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为缓慢的力。 整机刚度:整台机床在静载荷作用下,各构件及结 合面抵抗变形综合能力。 机床刚度主要包括:
结构刚度—构件本身材料性质;抗弯、抗扭截 面的大小;壁厚;筋板布置;窗孔影响);
接触刚度—接触材料、接触面几何尺寸、硬度; 接触面表面质量、几何精度、加工方法、相对方向、 接触面间介质、预压力。
单件小批量生产自动化——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 心的基础上+计算机控制的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 (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
(五)机床宜人性
为操作者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省力等劳动条 件的程度。 (1)布局的合理性—便于操作;造型美观、色彩 悦目——使操作者有舒适感、轻松感。 (2)操作的安全性(人身、设备)—误动作防止 措施、过载保护、极限位置保护、有关动作联锁、 切屑防护等。 (3)符合绿色工程要求—低噪声,低污染、无泄
露、清洁卫生。ຫໍສະໝຸດ (六)机床成本 机床产品成本:指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制 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是评价机床产品的重 要指标。机床成本的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 ①金属消耗小; ②零件数量要少; ③工艺性好(加工、毛坯、装配):产品结 构模块化、品种系列化、提高零部件通用 化和标准化水平。
(七)柔性——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1.结构柔性化(时间柔性) 在不同时期,只需对结构作少量的重组和修改,或 修改软件便可改变机床功能。 结构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2.功能柔性化(空间柔性) 在同一时期内,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或修改软件, 机床能够适应多品种的加工。 一台机床具有多种功能,相当于布置了多台不同功 能 机床。
(4)定位精度:机床有关部件在直线坐标和回转 坐标中定位的准确性,即实际位置与要求位置之 间误差大小。
影响因素:机床构件和进给控制系统的精度、 刚度以及其动态特性,机床测量系统的精度。
(5)重复定位精度:机床运动部件在相同条件下, 用相同的方法重复定位时,位置的一致程度。 影响因素:影响定位精度因素、传动机构的 反向 间隙。
(2)抵抗自激振动的能力:切削稳定性 机床的自激振动是发生在刀具和工件之间的 一种相对振动,在切削过程中出现。其频率与 机床系统的固有频率相接近。
➢ ↓人工干预,↑加工质量; ➢ ↓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 ↓辅助时间,↑生产率。
机床自动化系数:表示机床的自动化程度。
K自
t自 t循
t自:一个工作循环中由机床自动进行工作的时间;
t循: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总时间。
大批大量生产自动化——自动化单机(自动机床、 组合机床或经改造的通用机床)和它们组成的自动生 产线。
3.抗振性:动态刚度 机床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1)抵抗受迫振动的能力 ◆ 振源:机床内部(高速回转零件的不平 衡)、机床外部。 ◆ 机床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振源激振力的频率 相同,振幅与激振力大小和机床阻尼比有关。 ◆ 当激振频率与机床固有频率接近时,机床 将呈现“共振” 现象。(振幅激增,↓零件 表面质量)
(6)工作精度(动态精度) 机床对规定试件或工件进行加工的精度。能综合反映机床在 重力、夹紧力、切削力、温升和振动的作用下部件的运动精 度和各部件相互位置精度。 ◆通常用试件的加工精度表示机床的工作精度。 影响因素:机床的刚度、抗振性和热变形等。
(7)精度保持性: 机床在工作中能长期保持其原始精度的能力(在 规定工作时间内,保持机床所要求的精度)。 影响因素: 磨损。影响磨损的因素十分复杂,如结构设计、 工艺、材料、热处理、润滑、防护、使用条件等。
载条件下的精度。由机床制造和装配精度决定。
(2)运动精度:机床主要部件在工作状态速度下无负载运转 时
的精度。
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主轴的回转精度主轴的端面圆跳动
轴心漂移
直线运动的不均匀性:运动速度周期性波动
(3)传动精度:机床内联系传动链两端件之间相 对运动的准确性(均匀性和协调性)。由传动系 统的设计、传动件的精度和调整准确度决定。
(八)机床性能指标
1.传动效率:衡量机床能否有效利用电动机输 出功率的能力,即
P PE P0 1 P0
PE
PE
PE
P —机床输出功率;
PE —电动机输出功率; P0 —机床空运转功率。
2.刚度(静刚度):机床整机或零部件在静载荷 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即
K—机床刚度;
KF Y
F—作用在机床上的载荷;
(三)机床生产率 单位时间内机床所能加工的工件数量。 根据生产纲领决定:
Q1
1
(件 h)
t t1 t2 t3 n t4 t5
↑生产率措施:↓ t1 (↑切削用量、采用多刀、多 件、多工位加工等)、↓ t2 、 t3 (机械化、自 动化、快速装夹、快速换刀等)。
(四)自动化 实现机床自动化加工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