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而一味地去寻找课外学 习资源 , 就成 了舍本逐末的做法 。因此就要求教 师在备课过程 中,能够很好地处理课 内资源与课外资源 的比重关系,既 能够用好教材 ,又能够 以教材为载体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
树立大语文观。
生造成一种错误而零散的认识 , 让学生认 为 , 有关百草园的几件互相之 间没有关系 ,彼此之间没有牵连 , 使前后文意割裂 。其实百草园的美景 是写环境 ,是看乐 ; 写美女蛇的故事则突出百草园的神秘感 ,是听乐 ;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薛 乐利
沣 东新城斗门街 办初级 中学
陕西
西安
7 1 0 0 8 6
【 摘 要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数具有典范性 , 文质兼美,富有文化 内涵和时代 气息, 题材 、 体裁 、 风格丰富多样 ,难 易适度 , 适合 学生 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 学过程 中,能够针对教材选文 的特点 ,选择恰 当的教 学方法 , 科 学地处理教材,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那 么如何使课 堂更
赅 ,从宏观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单元教学的核心 内容。因此充分利用这
些单元提示 ,并 以这些提示为突破 口,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地 了解整个单 元 的主体建构 ,宏观地了解全单元 的框架 ,以便有效地指导组织课堂教
学。
中的百草园,也能够从写作 的层面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思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 , 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的 关系 ,对于科学地处理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整体是指事物 的各 内 在要素相互联 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发展 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
为 高效 呢 ?
【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处理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 3 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1 6 — 1 4 0 一 叭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数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 内涵 和时代气息 , 题材 、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 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能够针对教材选文的特点,选择恰 当的教学方法 , 科学地处理教材 ,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那么如何使课
堂更为高效呢?笔者以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应当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读一
意读—一 晴 读——美读等几个环节来精心设计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随意安排教学内容 ,那么课
堂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 、 教材 资源 与 课 外 资 源 的 比重 关 系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 出: “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冬天捕鸟是找乐。这几件事 ,是从不 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写作者 自己在百 草周的充满无 限乐趣的童年生活。
那么教材中都有哪些资源可供师生共 同学习和借鉴呢?
1 .单元提示 。 人教版课标教材 ,初中六册书,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 提示 。这个单元提示共有两段 内 容: 第一段主要从整体的角度介绍该单 元 的主题内容 ,要我们 了解到该单元 的主要思想 ,主要 内容 。第二段 主
要 向我们介 绍该单元的教学重点 、难点和教学方法 。这两段 内容言简意
如果能够把两个 环节进行调整 :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 写百草园是是 “ 乐 园” , 再具体学 习有关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的段落, 这样条理会更加 明晰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这样学生就会明 白, 写一个地方至少应该从
三个方面人手 :景 、人 、事 。既能让学生从全面的方位来了解作者心 目
议。但是如果忽略了教材的作用 ,脱离了文本 ,或者说对教材中已有 的 隐性或者显性资源不予 以重视 ,没有深层地挖掘 ,更没有充分地利用 ,
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如一位教师在讲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一文 时, 先用大段时间来处理文章第二 自然段 ,即描写百草园美景的段落 。
然后才 问学生都写百草园有关的哪些人和事。这样处理教材 ,只是给学
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遵循这一原则 , 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往往
过多的借鉴许多参考资料和教辅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大量地汲取课 外资源 , 广泛拓展 , 使课堂教学 内容丰实、厚实 、 充实 ,以吸引学生 的 注意力 ,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做原本无可非
创造性 的运用 ,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的, 但 是,全局并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和组合 , 它统率局部 , 高于局部 。
我们懂得 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时 ,牢牢地树 立全局意识 ,问题的设计 , 要从全局着眼 , 要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
统一体的各个 方面 、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全局是由局部构成
2 .课后 “ 研讨与练习” 。每篇课 文后面都有三到 四个练习题 。这几
个练习题是按照对课文的认知程度来安排 的。第~题 目往往都是整体认 识课 文,第二 、 三题是品味语言和把握艺术手法 , 第 四题往往带有拓展 性和探究性。课后 “ 研讨与练习” ,给我们提供 了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 , 能够使我们更便捷地进入文本 。这几个研讨与练习的设计 ,几乎涵盖了 该篇课文 的所有教学 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后 的研讨与练 习进行
课外学 习资源。 …‘ 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 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 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
的关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 文整 体 与 课 文 局 部 的 关 系
课堂教学的设计可以从课文整体到局部 ,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 。如 果 只有局部而没有整体 , 往往是一叶障 目,不能整体把握课文的精要 ; 如果只有整体而没有局部 , 则是观其大略 , 无法欣赏细腻美 。 但是大多 数只是重点欣赏部分精彩段落, 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宏观的构建 , 这样学生对于课文 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 , 无法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 布 局谋篇 ,大体内容 ,使整个课 堂教学支离破碎 ,对学生 的写作也不能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