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检索 使 用 指 南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检索 使 用 指 南
(三)汉代官印
文字均匀,笔画规范。
汉制:皇帝,玉玺龙钮;皇后,金玺虎钮;诸侯王,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 三公、将军,金印龟钮;中二千石,银印龟钮;二百至千石,铜印鼻钮。虚爵者,填 其印文,以金或银,不能加盖使用。
汉 代 官 印
新 莽 时 期 官 印
(四)三国至晋代官印
三 国 时 期 官 印
晋 代 官 印
(五)唐代五代时期官印
唐代开 始,官印出 现九叠文, 布局章法趋 于自由。
(七)宋代官印
(八)元代官印
蒙 文 官 印
(九)明代官印
明代出 现半通印, 也称关防。
(十)清代官印
清代官印,汉字满文并行。源自二、中国古代私印(一)姓名印
战 国 时 期
秦 代 姓 名 印
汉 代 姓名 印
晋 至 元 代 姓 名 印
一、中国古代官印
(一)战国时期官印
也称“先秦印玺”。《说文解字》:“印,执政所 持信也。”当时印、玺不分,为各级官吏身份信物,并 用于玺书加封之用。各国文字区别甚大。
(二)秦代官印
《汉书· 旧仪》:“秦以来时,天子独称玺。” 臣下称印或章,文字已基本统一为秦代小篆。也 有个别秦官印印文有玺字,当是秦始皇之前之印, 同时质地为金(铜),别于皇帝“玉玺”。
篆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印章在古代是作为持印者 身份及交往的信物。《周礼· 掌节》说:“货贿用玺节。”《说文解字》说:“印, 执政所持信也。”其后才用于封检玺书公文。从元明开始,文人开始自制印章,并 以诗词文句入印。相传赵孟頫、王冕等为“文人印”之滥觞,明清期间,篆刻艺术 流派纷起,使之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篆刻艺术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大千世界,收于方寸,社会、历史、 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等等,都从中得到折射。阅读欣赏古代印章,既是 一次高雅的艺术享受,又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再学习、再积累,对于提高自身 文化素质大有裨益。 古代印章,大抵可分为官印、私印两大类。先秦古玺章法灵活自然,结构整体性 突出,文字有地域特征;秦代官印“书同文”,诏板体,等级分明;汉承秦制,文 字渐趋规整茂美,浑厚饱满;唐代开始,官印出现九叠印文;明代出现半印(关 防);元清两朝,蒙文满文入印。私印为百姓通用各具一格,以示其信;分姓名印 (包括字印、臣印、妾印)、斋室别号印、杂印(包括吉语印、厌胜印、肖形印、 书画印、藏赏印、闲印)等;形式有朱文印、白文印、朱白相间印、双面印、多面 印、连珠印等等。唐宋开始,印章与书画始缔良缘,文人印更使印人印匠分流,融 入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内涵和文化积淀,蔚为大观。
传为王冕、赵孟頫自篆。
明 代 姓 名 印
清 代 姓 名 印
(二)斋室别号印
(三)杂印
1. 汉代吉语印
2. 肖形印
3. 书画藏赏印
3. 闲印
明代文人制作闲章
清代文人制作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