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盐城市日月路小学闻秀梅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法,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策略。

因此,本人研究吸收了相关的先进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展开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开展好小学阅读教学呢?本人研究吸收相关先进理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阅读中的训练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激励学生表达,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必将在这样的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中,揭题导入:“哪吒为什么闹海?他怎么闹的?闹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都写在课文里,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学生在畅快的阅读中自己生出了疑问:“闹”字是什么意思呢?我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请他们再读课文后谈感悟。

于是有一生说:“闹,是扰乱的意思。

我查字典的。

”但我没有就此作罢,继续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感悟:“噢,他从字典上知道的,真是个爱动脑筋、会学习的孩子,还有别的理解方法吗?”没等我说完,一生急着说:“书上写他身子一闪,躲过了,随即取下混天绫,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一纵身,趁势抖出乾坤圈,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我想,通过文中的描述不难理解‘闹’就是扰乱的意思。

”我予以肯定,见时机已到,再作引导:“小朋友,你们看过《孙悟空》的电视剧和电影吗?人们常会用一个带有‘闹’字的词语来描绘他做的一件什么事?谁愿意说说?”至此,我再紧追一步,让学生以“闹”或带有“闹”字的词语写一句话,将写作训练巧妙地融入到阅读感悟之中。

这样,“闹”字的多种意思及多种形象就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读写结合,强化学生阅读
教学中教师还要将课堂的阅读运用到课外的写作,强化阅读的作用,提高写作
的能力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引导他们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做个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有心人,将生活融入到语文中,而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

现在学生的学校生活其实是相对枯燥的,程序化的组织几次游玩、体育活动也因语文老师交代写作而被学生视为“陷阱”,弄得索然无味。

因此,语文老师要发挥出课堂引领学生课外生活的作用,让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水源头,让课堂中学到的语言文字作用于课外生活。

例如,在学完课文《鸟语》后,我就鼓励学生用相机、画笔、录音等手段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到林间去感受真正鸟语带来的乐趣。

当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其中去细致观察、尽情享受时,课堂上习得的语言文字顿时鲜活了起来,积累的素材也在无意中增加,观察方式、角度的不同,表现手段自然各异,在自己真情实感的交流中势必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于是,学生在树林里听鸟语,感受到风吹时,竟写出了“风亲了我一下,害羞地逃开了。

”这样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语句,实在令人感叹: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啊!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认知世界、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能够“观物之微”,从而能体验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很好的强化了小学生们的阅读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三、课外阅读,辅助能力提高
课堂的阅读固然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然而有限的课堂时空不能承担起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任,因此,课外的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切实地提升语文素养。

1、推荐好阅读作品
读书是提高阅读水平及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当然所指不是为了应考而看的作文选之类,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别人的总免不了要比别人差一截,只有自己站得高了,看得多了,退而求次也就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了,所以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读些文学精品。

如学完了《三打白骨精》,可以激发学生去读一读整本的《西游记》等。

虽然开始有些难度,但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是可以从小抓起的,循序而渐进的。

如中低年级侧重提高幻想能力,可以提供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古诗和通俗小文章。

从高年级起主要培养想象能力,内容可则以名著为主。

通过读书,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默契、少有的感动、少有的一个个活生生的自己。

通过读书,让学生一次次地和书中人物共甘苦、同奋斗,一回回地随作者领略山川人物。

这样,人的精神会不知不觉间被陶冶、被净化。

有一天,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文笔不再青涩,已经有了些棱角,有了些圆润,这就是在书海畅游之后
的积淀。

2、多形式阅读训练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阅读训练,我还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动笔写一写,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我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我的学生,引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办手抄报、定期开展朗读会、读写大赛、美文诵读等活动,以促进和检验学生的阅读。

因此,我教班级已形成浓浓的读书氛围,洋溢着浓浓的读书味,形成了读书的文化磁场,学生心灵也沐浴着浓浓的书香。

在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中,读书正成为我和学生生命的一部分,阅读也已成为一件美事,一种内需,一种幸福。

所以阅读也已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努力让阅读融入我和学生的生命,让写作融入我和学生的生活,让阅读和写作唤醒我和学生的成长意识,点亮我和学生灿烂的人生!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必然得到发展。

当然,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沈韬著,《阅读教学论》,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6月,第3版
[3]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4]李建平,《新课程挑战教师阅读》,中国教育报,2002-4-18
[5]肖玉强,《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23期
本文发表在《新课程研究》2010年第3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