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高三8班邱可玥、黎晓玲
从同学们初中至高中的生活经历看来,“古风”“民谣”等关键词逐渐从小众、小群体的喜好扩散到全班乃至全校。
古人云一叶可以知秋,从微观到宏观,这其实也是这一类音乐的总体发展趋势。
这类音乐常常被称之以“中国风”,其中又常常渗入戏曲元素,如古风歌手安九作品《社戏》、HITA等人演唱的《牵丝戏》等等。
我国古典戏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和神秘感,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
而且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比如我们熟悉的昆曲、评剧、豫剧等等。
不同的戏曲中所用到的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演唱特点,更赋予了它们各自特有的魅力。
对于我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及戏曲故事情节,现代人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
它的表演形式既可以载歌载舞,又有文有武和又说又唱。
一、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现状
一首能广受欢迎的并能成为经典的糅合了戏曲元素的歌曲是离不开歌曲本身所带有的良好历史背景和它完整的故事结构的。
比如王力宏的歌曲《在梅边》就是根据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大家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而谱写的。
歌曲巧妙地将昆剧的优美唱腔与说唱结合,昆曲流转回肠,歌声清新悠扬,非常具有吸引力。
当然要将经典的戏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是不可能照样全搬,创新是必然的。
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既有新意还能够尊重原作呢?《在梅边》这首作品我个人觉得还是结合得非常好的。
比如原作中的:“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梅边》中就改成了这样的句子:“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
”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古典韵味十足的歌曲中,王力宏赋予了歌曲全新的灵魂,带着我们回味了那个柳梦梅与杜丽娘已成绝唱的浪漫爱情故事,并赞美了他们穿越时空的爱情。
有些歌曲虽是有历史渊源,但是跳出了原作品的背景束缚,将作品中一笔带过的场景进行合理想像并补充故事。
如安九的《社戏》,取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故乡》选段,这一段向来为我们中学生所熟知,老师上课教授的也只是鲁迅先生对故乡人、事、情的思考与怀念。
但歌曲《社戏》选取了其中听戏的一个片段,歌手以老旦的身份自述,悠扬的戏腔与流动的节奏,仿佛把听众带回了当年月下吃罗汉豆的少年时光。
二、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影响
流行音乐令人眼前一亮的因素不仅加入了戏曲声腔作为点缀,还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
比如用琵琶、二胡、大鼓、葫芦丝、锣、钹、胡琴、箫等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来演奏,可以更好地营造歌曲中音乐的氛围。
比如古风歌手云的泣演唱的《长坂调》,曲调由低沉急促渐趋高声昂扬,辅以京剧演唱家的戏腔,让整首歌增色不少。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青少年都向往着出国留学,只有小部分的青少年可能就是真的想通过不同的环境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知识。
出国留学,他们受的是国外文化的熏陶,他们习惯了外国的饮食和节日,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认为传统戏曲就是老年人的娱乐消遣,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风尚,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熟视无睹,这也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
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创作者们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作品中,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勇气,这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创作者们将流行音乐与古典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不仅新鲜,而且还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体验,也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具有戏曲元素特色的流行歌曲,不仅能增强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传统艺术在群众中不断传播,同时还能让青少年的音乐欣
赏水平和感悟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更有利于唤醒青少年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