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醒脑开窍法

醒脑开窍法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 于老年性痴呆; 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 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药及支持疗法。 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 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 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在调神,祖国医学中 “神”不仅仅指人的思维、意识、智慧,而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切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现。 “神存”“神守”则人体的生命活力正常,思维 意识活动也正常;如果“失神”或“伤神”则人 体出现病态或死亡。只有通过醒神、调神、安神, 才能调和阴阳,气复神使,气血调和,机体恢复 正常功能。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
1.治疗中风及并发症 基于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导致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石学敏院士确立中风病的治疗法 则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在选穴上以 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强调针刺手法量学。以内关、水沟、三 阴交为主穴,辅以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 大,双手抱头,肝脏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 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 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激造成更大损 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 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 风病住院患者,治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 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4)醒神调气法治疗癃闭 排尿功能障碍属于祖国医学“癃闭”范畴,其根本原因 在于膀胱气化失权,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明确指 出,癃闭一证,是膀胱本经发病,但此病与膀胱经气不利, 神不导气有密切的关系,用醒脑开窍法先醒其神,配以有关 穴位,关元、气海、秩边促使膀胱排尿肌功能及膀胱气化功 能恢复正常,尿液则自能排出。
2.手法 手法
三阴交:取穴与传统取法不同,取患侧胫骨内缘(而非传统 的在胫骨和跟腱中间)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向后 方刺(深部可到达传统三阴交的位置),进针1-1.5寸,用 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0级肌力照样能抽动, 故要当心)。抽动时针会弯,换一根再刺。 这种方法只用于下肢痿废,其他病的治疗仍用传统取穴要作用是 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 疗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发明。 醒脑: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 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 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开窍:“窍”指人的七窍,包括眼、耳、口、 鼻等,中风后会出现窍闭现象,比如偏盲、 口角歪斜、流口水、失语、耳鸣等,开窍就 是使这些窍恢复正常的功能。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5)安神法治疗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历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 脾肺气虚、摄纳无权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 益气、敛肺缩泉诸法。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 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 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 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 疗效。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6)醒神通窍法治疗耳聋、耳鸣 耳聋、耳鸣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尤其神经性耳聋、 耳鸣,多顽固不愈,病之日久可使患者精神恍惚、情绪 不定,对本证目前国内外尚无好的办法。石学敏院士根 据《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脑为之不满,耳 为之苦鸣”之论,提出耳聋、耳鸣的病机为“心神昏 瞀、清窍不利”。故治宜健脑聪耳、醒神通窍。临床重 用内关、水沟、百会等腧穴醒神开窍,配翳风、听宫、 听会聪耳通窍,收到良好的疗效。
2.手法 手法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 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180度,140160次/分),大幅低频为泻(>180度,40-60次/分)。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 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肢屈曲性痉挛,下 肢强直性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取此穴时针用得粗点, 不管多硬的手,只要一提插,手就松了,不拔针则屈不起 来。若几个指均有功能障碍,则往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斜 刺(合谷刺)。
2.手法 手法
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泻法(面向患者,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为补,左侧逆时针,右侧 顺时针为泻)。 双侧针刺,必须同时做手法。若患者个大体胖,够不着,则让助手与 你同时做可不留针。 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水沟穴能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细胞 的抑制状态,达到复苏、镇静、止痉、镇痛之功效,内关穴可以改善 心脏功能,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改善全身供血情况, 使全身各部分机能得以恢复。所以从广义上探讨醒神、调神的作用, 扩大了“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治疗范围,并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显著 疗效。
(8)调神启闭法治疗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 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 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因主要由 于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 气血失调而致。其治疗重点在于疏解肝郁,疏通气机,调 神启闭。取穴:内关、水沟;根据病症加相关穴位。血瘀: 活血化瘀加血海;肝郁化火:平肝熄风加太冲、三阴交; 痰结:祛痰加丰隆、阴陵泉;食滞:健脾胃加足三里等。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醒脑开窍”
中风病发症治疗:假球麻痹:针风池、翳风、完骨,方向向 结喉,深刺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或咽后壁点刺; 便秘加丰隆、左外水道、左外归来; 中枢性呼衰针刺双侧气舍,操作时要用手指先摸及锁骨,针 尖沿锁骨刺入后捻转360度,然后用雀啄手法,再用电针, 直至呼吸改善; 癃闭加上星透百会、中极、曲骨三阴交。局部施灸、按摩或 热敷;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成与操作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
1.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神 开窍,滋补肝肾; 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以疏通经络。还可选风池、天柱 (亦有用翳风者)、完骨以补益脑髓;金津玉液、上廉泉放 血以改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手指握固加合谷;足内翻取 丘墟透照海。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 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由石学敏院士1972 年首先提出和创立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 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 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此技术被科学实验所证实,其临床效果显著、 迅速,有效地恢复言语、肢体功能障碍、降 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期、提高生存质量、延 长生存率。用此法治疗中风可收到标本兼治、 相得益彰的效果。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2.调神益气通阳法治疗胸痹 胸痹是由于气滞、痰浊、血瘀,阻遏胸阳,胸阳不展, 心脉痹阻,而出现的胸闷、气短、心前区刺痛,甚则胸痛 彻背,背通彻心或疼痛牵臂的一组病证。治则:调心神、 益心气、通心阳;取穴内关、人中。配郄门、膻中、厥阴 俞、心俞、膈俞等。胸痹为心气不通、心阳不宣、心神不 宁,应用醒脑开窍法的主要穴位内关、水沟穴来调神益气, 有助于通阳宣痹的功效。
2.手法 手法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舌根部紧 张感为度。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可以看到照海处针 尖的蠕动,局部酸胀为度。针后内翻立即改善。留 针时提出1-1.5寸,只留1寸,以免痉挛性上曲反射。
3.治疗时间 治疗时间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针刺效应在体内持续时间,针灸后6-8小时上升到峰 值,12-24小时后基本恢复原来水平。所以要求在68小时进行第二次针刺,可以起到叠加作用,这是 石学敏率领小组的科研所得,但这是有创治疗,所 以一天内虽应治两次,但两次取穴应有所不同(如上 午用四肢及面部穴,下午取坐位针风池、完骨、翳风 等,然后参加康复锻炼)。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7)安神理气法治疗呃逆 呃逆虽属轻症,然持续频繁发作亦为顽疾。 石学敏院士认为,呃逆病机关键在于胃气不 降,而常以情绪波动,精神刺激为诱因,故 尊“制其神、令气易行”经旨,取内关、水 沟为主,配天突、膻中、内庭等穴,效果理 想。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视力障碍针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足下垂、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手指握固或功能低下加合谷透三间、八邪;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肩外俞、肩中俞,痛点刺络拔罐; 听力障碍加耳门、听宫、听会; 高血压加人迎、合谷、太冲; 颅压高、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加至阴刺络放血;
醒脑开窍”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9)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百合病多发于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 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 等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 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 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刺的手法, 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