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约1.5亿hm2,产量在5亿t以上。
中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0%,居世界第二;稻谷年均总产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5.3%,居世界第一。
近10年来,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大约在2800~3200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
稻谷的总产量为l.8~2.0亿t,占粮食总产的39%。
中国也是第一个将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杂交水稻占全国稻作面积的51%以上,占全国稻谷总产的58%。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杂交水稻在我国推广,杂交水稻育、繁、推、销等运行模式与机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由此逐渐形成。
近年来国家主导下的超级杂交稻研究与发展计划开展,再次加快了杂交水稻推广应用和产量的提高。
杂交水稻一直是种业公司竞争的作物种子之一。
1杂交水稻种子供求分析1.1国内杂交水稻种子供求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空间庞大,无论科研还是生产经营竞争都非常激烈。
水稻种业市场竞争主要在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多是农民自留种、政府储备供应和种业公司附带经营,并非种子市场竞争主流。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2017年全国杂交水稻每年制种面积10万hm2以上,产种约2.7亿kg,国内市场需求量近几年基本稳定,每年约2.2亿kg左右,存在好品种供不应求,不适销对路的品种积压现象。
生产面积加大导致了一定量种子积压。
东南亚洲一些与我国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直接引用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外贸商机。
例如,近年来越南从我国的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引入了大量的杂交稻种子,我国的杂交水稻组合近年在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试种示范,取得了比当地主栽品种显著增产的效果,这也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从短期来分析,杂交水稻种子的总需求基本稳定,需求价格弹性几乎为零。
杂交水稻种子作为一种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其需求量由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用种量决定。
单位面积的用种量与栽培技术要求相关。
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单位面积的用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较慢,因此从短期来分析其用种量相对稳定,基本不受价格变化而变化。
杂交水稻播种面积主要受种稻效益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受种子价格的影响不大。
因此,种子的需求价格弹性几乎为零,是一种极为典型的缺乏价格弹性的农业生产必需产品。
从供给角度来看,杂交水稻种子的供给潜力很大,供给价格弹性也大。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地点是大田,易受自然环境气候的影响。
由于某段年份单位种子的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种子价格的提高,直接导致单位产品效益的提高,致使种子企业扩大生产面积,增加种子供给量。
生产规模的扩大受能否获得亲本种子与适宜制种的农田影响。
亲本种子如短缺,可以通过南繁加代获得,适宜制种的农田面积很大,不会成为制约因素。
可见,只要杂交稻种子生产价格提高,有利益驱动,种子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容易实现的。
价格因素对种子生产和供给发挥了巨大的杠杆调节作用,所以种子供给存在显著的价格弹性。
2017-2011年杂交稻种子生产面积相对难落实,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种子需求商在落实生产时不愿意按合理价格收购,导致制种农民看不到利益所在,因此不愿意进行制种。
为防止花粉串粉,制种需要大面积连片种植,个别农户的不生产,导致给乡村级的具体落实生产种子者留下极大困难。
另外,由于杂交水稻种子还有一个特点,即产销不同期,导致生产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种子生产和销售是在不同时间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在特定供种时间段的市场上价格杠杆调控失灵,即当时的价格无法改变特定时期的种子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
此时价格仅仅靠种子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无法自动的调整供求关系。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计划主要是靠预期估测。
依据数据往往是本年度的供求关系和对下一个销售年度的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判断,明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供给者数量很多,品种也多,很难做到准确落实生产量。
由于供给价格弹性大,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产销又不同期,从而导致杂交水稻种子年度之间价格差别很大,种子供大于求的年份,销售价格往往低于生产成本,种子供应紧张的年份,销售价格又大大高于生产成本,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1.2国外杂交水稻种子供求分析《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国外继中国之后也开展了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但主要集中在亚洲一些国家,也有少量的试验工作在非洲地区开展。
开展杂交水稻的国家主要有印度、越南、印尼、孟加拉国、菲律宾、缅甸、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韩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
越南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是我国的Ⅱ优838、Ⅱ优63及部分中9a系列组合,占其杂交稻推广总面积的90%左右。
越南主要从中国进口杂交稻种子,很多是民间边贸出口到该国,从中国进来的杂交稻种子满足了该国约70%的市场需求。
印度政府电非常重视杂交稻的研究和推广,开展水稻研究与我同同时起步。
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上重视杂交水稻的科研、引进与推广,但面积相对不大。
中国也帮助了世界许多国家开展杂交水稻业务,加上国际粮农组织对亚洲、非洲许多国家发展杂交水稻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因此,杂交水稻陆续在世界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已有200万hm2以上,杂交稻种子每年总需求量在2.5万t以上,市场总规模6亿元左右。
中国在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方面属于世界领先,这为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和种子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进展非常缓慢,没有显示出技术优势。
分析原因,主要与杂交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适应性不广,也与中国的种子出口限制有关。
我国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在国内气候环境条件下选育并进行试验的,未必适合国外地区种植。
从我国杂交稻组合在国外多个国家试种示范和太面积推广应用的结果来看,普遍表现产量有优势,但米质、抗性和适应性不强。
因此,除缅甸、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尼、盂加拉国、几内亚等以大米为主食,且粮食不能长期自给的国家外,杂交水稻在其他一些国家较难被接受。
同时,国内一些种子公司从事杂交水稻国际推广接触的国外客户合作的层次较低,还是以简单的引种为主,并没有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国际特定市场的品种选育工作。
另外,我国种子企业出口给国外的种子往往都是国内滞销积压的种子,因此导致我国出口的杂交稻种子质量不高,变成以减少库存和变现为目标,影响了中国种子的信誉。
国家对杂交水稻种子出口的政策限制导致了种子出口的政策壁垒。
中国对杂交水稻技术一直采取消极的保护政策,根据《种子法》规定,我国杂交水稻二三系种子需在国内审定5年后方可出口,三系与两系亲本种子及两系杂交稻种子都是禁止出口的。
但引进国都希望对适应该国生产的组合进口几年后进行种子本地化生产,从而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避免长期从我国进口杂交稻种子。
因此,如果我国政府针对现状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必然会严重限制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工作,也会限制杂交水稻技术本身在国际范围的发展。
还有种子出口贸易壁垒情况。
预防检疫性病害、保护本国农业安全,全球性植物检疫是国外种子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随着我国杂交水稻种子进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国外一些国家政府或部分官员认为过度依靠杂交稻种子进口会对他们本国水稻生产不利,甚至损害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对进口亲本和杂交水稻种子本地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我国杂交稻种子进口检疫要求标准越来越严格。
有的国家如印度就明确规定:禁止直接进口杂交水稻种子。
另外种子出口对象国家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落后,农田基本建设不达标,也制约中国杂交稻在该国的表现。
还有象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过去粮食一直依赖国外供给,随着国际稻米价格上涨,该国也遇到粮食安全的压力,开始请求中国一些单位协助该国开展杂交水稻的生产,开垦过去的棕榈园为水稻田,但进程相对缓慢。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目前出口对象国均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技术落后,因而其水稻单产低。
因此,尽管许多中国杂交水稻组合在试验示范中表现十分突出,但在大面积推广时仍然受诸多因素影响,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2杂交水稻种业市场现状2.1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内种子市场发展演变,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大型股份制种业公司、民营企业、农业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种类型公司不断涌现。
为了保护民族种业,中国对外资进入还采取限制措施,规定外资投资股份比例不准超过50%,即不能控股。
外资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玉米和蔬菜种子的竞争,尚未大规模参与水稻种子市场。
种子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多元化发展,给一些种子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种子行业各参与主体做了明文规定,要求种子公司重新进行登记注册,有效区域在省内经营的,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有效区域全国经营的,注册资本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规定虽然淘汰大批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种业企业,涌现了一些较具规模的大型种子公司。
但根据统计分析,目前国内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种子公司还不到100家,还没有一家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能达到全国市场份额的5%,没有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的公司。
部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人才流动性大,设备、场所等条件也匮乏,缺少科研支撑条件,资金周转紧张,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条件下,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随着各有特色的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品种数量增多,每家都占领一定份额的小规模市场。
我国的种子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经营规模很小。
因此,我国种子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相对低,与国外种子产业的高度集中还有很大差距,普遍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这是我国种子产业体制和生态条件的复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的。
我们在新品种选育和种子产业化方面都显得滞后。
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就远远超过中国所有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之和,这个差距是较大的。
这些公司集品种选育、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尤其在转基因育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还有许多专利,资金也雄厚,运行机制灵活,销售经验丰富。
因此,我国要通过多方措施,迅速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种子企业,以改变目前产业现状,维护我国种子行业和农业的安全。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也相继出台了《农作物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新规定的出台,将加快行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减少企业的数量。
《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