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公文格式及范文
决议的格式及范文
决议一般由标题、通过日期与正文三个部分组成。
—、标题多米用“会议名称+事由+决议”的形式,也有米 用“事由+决议”的形式,但很少有仅以“决议”二字作标 题的。
二、通过日期凡属于法定会议正式讨论通过的决议,日期一 般放在标题之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时间,有 时也可省略会议名称。
重大法规性的决定,还需注明通过该决定的机关、日期和生 效日期。文末不再注明。
⑵正文
决定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正文。
其篇幅长短,由内容多少决定。一个篇幅较长的决定,
其内容通常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明形势和有关情况,作 出决定的目的与意义;另一层是说明决定的具体事项,落实 决定的政策、措施和要求等等。
篇幅较长的决定,正文在结构上可分为开头、主体、结语三 部分。
开头。这一部分一般用一个自然段落,用"特决定如下"或"特做如下决定"与主体部分衔接。"开头"主要用以说明目前 形势,分析或阐述做此决定的原因目的及意义。其语言要求 简洁、概括性强。
主体。
表达决定的具体内容。
因为它是下级机关、相关单位及所属个人必须执行的准则,
所以要求写得明确、具体、详尽。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常采 用条文式写法,在这些表现具体内容的"条"、"项"之间可以 是明显的并列关系,也可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无论何种关 系,都一定要形成完整、严谨、清晰的整体。主体部分也可 用简述式写法,对所决定的事项作出直接公布。
3.强制性大。
命令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上级机关发布了命令,下级机 关不管是否同意,不管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必须坚决地无 条件地执行。令出必行,违反命令或抗拒执行命令,就要受 到惩罚,在所有国家机关行政公文中,命令是最具有强制性 的内容,提出希望或号召。从写作的角度来要求,应当注 意:决议阐述的内容,必须是经过有关会议讨论通过的,切 不可随意发挥;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深刻和充分的分析为前 提;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凝炼、恰当、生动有力。
决定的格式及范文
(一)决定的写作格式
决定是党政机关及其他部门对某些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
签发人和年月日。在正文的右下方标明发布此命令 (令) 的机关领导人姓名和签发的年月日。
三、命令的特点
(二)特点。
命令(令)与别的公文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重要。
命令(令)所涉及的事项,有的是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有的是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这些都是重要的内 容。运用命令来奖惩有关人员,往往也是在全国或某一地区 影响较大的。如果是一般性的表彰先进或批评错误,就不用 命令而用通报等别的公文文种。
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一般不用命令(令),多用指示或通
知。其余任何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一律不能发布命令(令)。
命令(令)可在内部行使,也可在报刊上公布。命令(令)
的特点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其种类可分为:颁布性命令(即 公布令),事项性命令(即行政令),任免性命令、奖惩性命 令。
二、命令的写作格式
命令(令)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签发人和年月
经过一定会议讨论研究表决通过后要求贯彻执行的文体。
决定除会议作出外,也可以由领导机关制发。
决定一般由标题和日期、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⑴标题和日期
决定的标题要完整地写出发文机关、决定事由和文种三项内 容。在决定事由前一般以"关于"连结。决定的日期即会议通 过或领导签发此项决定的日期。它写在标题之下,外用括号
三、正文
决议正文的行文方式,往往因决议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
1.对于事项性决议,其正文一般由“决议根据” 、“决议事 项”、“决议结语”三个层次构成。
(1)决议根据部分,简短概要地写明在何时,经过什么会议、 什么目的、讨论通过了什么问题或事项。
(2)决议事项部分,通常行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阐明有
关事项,以于涉及范围较广的决议, 多采用分条例项的方法。
(3)决议结语部分,应根据需要而定,写法上要与内容紧密
衔接,一般提出要求或发出号召, 切忌不着边际,泛泛而论。
2.对于纪要性决议,其正文一般由“决议缘由” 、“决议内 容”两个层次构成。
(1)决议缘由部分,往往以精炼简短的文字,概述出有关会 议的名称、原因和议题等内容。
(2)决议内容部分,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分层次阐述有
结语。在这一部分中提出希望、号召和要求。
⑶结尾
在决定的正文之后,可写"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通常 不写成文日期和发文单位。见诸报刊时,可在文末署发文机 关名。
命令(令)的格式及范文
一、命令的含义及分类
命令(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 关不适当的决定用的一种公文。命令(令)一般由国家领导 机关和国家领导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总理、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发布命令(令)。
2.权威性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 及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发 布命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布命令。在实际工作 中,各级地方政府都很少使用命令这一文种,国家高级领导 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才较多使用。因此,命令具有很强的权威 性,命令一旦发布,别的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修改或歪曲,如 果别的公文的内容与命令的有关精神相抵触的,也一律以命 令的为准。
日三部分组成。
标题。有三种构成方式,一是发布者加文种,二是主题 加文种,三是发布者加主题加文种。
正文。命令(令)的正文通常由“原由”和“使命指挥” 两部分组成。“原由”部分写明发布本命令(令)的原因、 理由或依据,“使命指挥”部分写明要求下级机关或有关人 员必须遵照执行的使命事项。由于种类不同,正文在具体写 法上也不尽一样。颁布法规性公文时,要写明颁布的内容, 于何时经何机关或会议通过批准,何时生效或开始执行。发 布重大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时,主要写明发布本命令的理由和 目的,部署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施行的范围与时间等。任免 性命令要写明任免的领导机关或会议名称、被任免者的姓名 和所任免的职务。奖惩性命令要写明奖惩的事由、奖惩的等 级与办法以及奖惩的目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