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读是一种知识的吸收,而有感情之朗读则是一种有感情的知识吸收。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朗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教学的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而且对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感情饱满的朗读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根据数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应做好以几点:
一、设置悬念,引发朗读欲望。

新课的导入非常关键,它关系到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抓住课文中的闪光点,亦即重点精彩片段,以便更好地设计新课的导入。

要多设置悬念,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主动借助拼音克服生字障碍,顺利完成整篇课文的朗读,读后有一种如此这般的感觉,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故事时,我从小朋友们所熟悉的狐狸、乌鸦入手,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吗?(知道)你们知道狐狸吗了(知道)它们俩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就快拿起书读一读课文呀,在课文中大家会找到答案的。

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读得通顺流利就可以了。

这样设计导入语,能抓学生所熟悉的感知,利用设问的方式,从中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愿意借助拼音一点一点地扫除生字障碍,达到朗读的目的。

二、深入理解,体会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准确把握了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进行感情朗读。

而进行感情朗读,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文教学中,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感情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方法,而理解课文内容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感情朗读做铺垫的。

因此,进行感情朗读,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精美语言,培养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理解课文时,切忌教师单方向的讲解。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集体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总结。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真正体现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应逐句做朗读课文的指导。

低年级朗读尤其要在字、词、句的指导上下工夫。

除字音正确、语句流利外,要注意重音和自然停顿的指导。

如《小马过河》一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用语重心长的口吻去读,读的过程中,要读出重音和停顿。

“孩子”,要重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逗号的自然停顿不宜过长,语气逐渐上扬
加重语调;“是不行的。

”回到平缓重音的位置。

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教师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逐句地进行朗读指导,还可借助优美的声音、优美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等,把教师丰富的情感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这对诱发学生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向导作用。

还可让学生的朗读中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同时掌握朗读中的重音与停顿。

总之,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指导的有机结合,做到讲中有读、读中有讲、读中有练、讲练结合。

三、整体把握,进行朗读训练。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朗读训练。

训练的形式要灵活多变,拒绝单一、乏味的齐读、个别读。

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可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如:领读、分角色读、轻声读、快声读、快速读、仿读、对比读、竞赛读、配音朗读等。

但在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朗读,应根据学生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能牵强附会。

如,在指导《狐狸和乌鸦》一文的朗读时,我采用的是仿读和对比读的方式。

通过对狐狸语气、声音的模仿,加深对狐狸虚心假意、阿谀奉承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那快肉的理解。

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比较出哪一种读法和语气更适用于狐狸此时说的话。

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采取的是分角色读和评读的方式。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朗读课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对各个角色的朗读给予评议,谁读得更形象、更好,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各个角色的把握。

四、表演课文,朗读拔高。

有了前面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加上有感情地分角色练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投入地表演课文。

这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同时也更能使学生深刻地感悟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当同学们都已对课文内容有了相当的理解后,请两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进行课文内容的表演。

表演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稍加心理活动的刻画,在全班同学的配合下进行表演。

可以多找几组同学表演,表演后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全班的集体朗读,会收到跨越性的提高效果。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抓起。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因此,要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视为基础中的重点来抓,这对学生将来学好语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