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挝礼仪

老挝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老挝礼仪
篇一:老挝的风俗
老挝的风俗
老挝是多民族的国家,老龙族占全国人口的70%,老龙族的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老挝的风俗习惯。

老挝的服饰。

在农村和偏远山区,老挝各民族多穿自己缝制的衣服,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着装已较商品化和国际化。

老龙族的民族服装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相似,男着无领对襟上衣,下穿沙笼式裤子,或穿长筒宽腿裤,女穿无领斜襟上衣,下穿筒裙。

每当过年过节或有重大活动时,女的要穿起民族服装,盘起发髻,男的则多穿西装,穿民族服装已较少。

老挝人的饮食习惯老挝人喜食糯米,老挝菜特点是酸、辣、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有:鱼酱、烤鱼、烤鸡、炒肉末加香菜、凉拌木瓜丝、酸辣汤等,蔬菜多生食。

老挝人的礼节老挝人非常温和、善良,注意礼貌。

认识的人,见面和分别时要打招呼,双手放在胸前,行合十礼,也有行握手礼的,男的一般不主动同女的握手。

为表示亲密,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可称长辈为大爷、大娘,称年纪比自己大的为大哥、大姐,称年纪比自己小的为弟弟、妹妹,在国家机关或军队中一般称同志。

到老挝人家做客,应备礼品,礼品要包装美观,常用礼品有花篮、工艺品、烟酒等,在参加婚宴或喜庆日子时,习惯送现金。

到老挝人家做客,喝团结酒较流行,主人拿来一瓶酒和一只酒杯,主人先喝,后依次请客人喝。

坛酒也是老挝人待客的一种传统礼仪,酒坛上插上许多竹管,宾主围坛而坐,边谈边喝。

拴线仪式是老龙族的一种礼仪风俗,是一种祝福仪式,常在逢年过节、欢迎贵宾、结婚喜庆时举行。

仪式上宾主席地而坐,中间摆着插满鲜花的银制托盘,鲜花上挂着一束束洁白的棉线。

仪式开始时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和尚念祝福词,念完后把鲜花上的棉线取下,给各位来宾和客人往手腕上拴线,一边拴线一边说祝福的话语。

客人也可主动给主人或其他人拴线祝福。

拴在手上的线,一般要戴3天至一星期。

和老挝人相处的禁忌
(1)客人进门应走前门,进屋要脱鞋,一般都席地而
坐,注意不能用脚替代手指向人或物,男的盘膝,女的并膝把脚侧放一边。

(2)当有人对坐谈话时,不要从谈话两人间穿过,如
无地方绕行,需从中间穿过,低头穿过并说对不起。

不要摸人(包括小孩)的头,客人禁止进入主人内房参观。

篇二:老挝人家中佛教习俗多
老挝人家中佛教习俗多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大体上可以统划分以老族、泰族为主的老龙族(约占全国人口的3/5),以老族、
普囡族为主的老听族和以苗族、瑶族为主的老松族,老挝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全国居民90%以上是佛教徒,佛教的影响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流行的风俗礼仪多与佛教有关。

老挝人善良朴实,待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

无论在什么场合同老挝人相遇,即使互不相识,对方总是报以微笑,亲切地说一声“沙拜迪”(您好),立即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友情。

许多老挝人还要行传统的合十礼表示问候,鞠躬弯腰,双手合十,置于胸前。

在老挝,行合十礼是相互表示敬意和问候的礼节,平辈人之间这样做,即使平辈给长辈行这样的礼后,长辈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还礼,如果向僧侣行合十礼,对方可以不以同样的方式回礼,或以点头示意。

在今天的老挝社会交往场所,也流行握手礼,尤其是同外国客人交
往多行握手礼。

在老挝人家中作客,要注意遵守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老挝人忌讳摸头顶,平辈人之间不能摸对方的头顶,就是对小孩也不能为了表示喜爱而摸其头顶。

老挝人十分忌讳生人进入内室,不经主人邀请或没有获得主人的同意,不得提出参观主人的庭院和住宅的要求,即使是比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客厅里除书籍、花草以外的个人物品和室内的陈设。

有些山和树被视为神山或神树,不可轻易进入这种山或用手触摸这种树。

在有些地方的村寨里,有的人家的门上或屋檐上划有特殊的符号,表示这座房子里闹鬼,不可擅自进入这样的房屋,进入要由主人带领,进入屋内后不可乱坐乱摸,一切须听从主人的安排。

老挝的民间传统节日大多与佛教有关系,一直持续四、五天,在佛教节日期间,老挝人不杀牲,市场上不售肉,家里也不能吃肉。

老挝人喜爱以传统饭菜招待客人,以辛辣和酸味食品为主。

著名的饭菜有糯米饭、竹筒饭、腌鱼、“考本”“拉”菜、酸笋、青苔、干牛皮、拌木瓜等。

“考本”汤是用粉浇上肉末、椰汁和香料熬成的,味道鲜美。

“拉”菜等生冷食品,将新鲜的牛肝、牛肚洗净后切碎,拌上香辣佐料制成,吃到嘴里略带腥苦味,初次食用很不习惯,尽管主人并不强求,如果客人随乡人俗地多少品尝一些,或夸奖味道不错,主人会感到格外高兴和亲切。

老挝人吃饭时,习惯将鸡头或鱼头
让给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应高兴地接受,并向主人致以谢意。

老挝民间还流行为远道来客举行拴线祝福的礼仪亦称“巴喜”或“素宽”仪式,以表示诚挚的友情和良好的祝愿。

主人将一缕用香水浸泡过的线拴在客人的手腕上,先拴左手腕,后拴右手腕。

拴毕,双手合十,举到胸前,并说“愿您长寿、健康、幸福”。

客人过3天后可解开拴线。

篇三:东盟十国礼仪风俗
一、文莱
1、礼俗
文莱是个福利社会,公民免交个人所得税,并享受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

居民生活水平一般较高,家庭中现代化设备齐全。

但由于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很多人仍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

文莱人在饮食上,对西餐和中餐都能适应,但对比(:老挝礼仪)起来,他们更偏爱中餐。

对辣味菜肴更感兴趣。

文莱虽属禁酒国家,但他们也有人饮果酒和葡萄酒。

文莱的马来人很注重待人接物的礼节,待人态度谦虚,说话极为和气。

家里来人,不管认识与否,都要笑脸相迎并给予热情款待。

在他们看来,给对方好脸色是对客人的尊敬,向对方问候就是祈祷。

客人告辞时,还要向客人表示感谢,并邀下次再来。

他们一般用右手传
递物品,除非在必须使用左手时方能使用左手,但他们在这时,一定会很有礼貌地向你道一声:“对不起。


文莱人与客人相见时,——般都以握手为礼,然后把右手向自己胸前轻轻一扶。

文莱的年轻人见到老人后,要把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腰鞠躬。

文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化程度很高,尤其在社会生活方面,伊斯兰教规几平成了生活的准则。

比如,按照《古兰经》的训诫,马来人禁酒,不吃猪肉、自死的动物和血液。

强调浪费、偷懒、不遵守社会公德等都是违背伊斯兰教的要求的。

每天礼拜5次,每星期
五必须到教堂参加聚礼和祈祷。

斋月期间,成年穆斯林均须斋戒,“破戒”者要遭人唾弃,重者由宗教法庭审判。

按照信教人口比例,文莱到麦加
朝圣的人数,比东南亚其他国家都多。

文莱人把办丧事当作人人都要学会的一门学问,并要求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来进行。

2、礼仪指导
文莱是伊斯兰教国家,见面一般以握手为礼。

避免提到“猪肉”一词。

用左手用餐或传递东西均是失礼的行为。

如果非用不可,也必须向对方道声“对不起”。

二、柬埔寨
1、礼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