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二、辨别史料真伪 梁启超先生说:“史料以求真为尚。”虚假的史料 不仅不能作为研究材料,甚至还有可能篡改历史。对于 专业的历史学者而言,鉴别史料真伪就成了他们研究历 史必不可少的工作。由于高中生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
尚未达到专业学者的水平,因此根据高考考查的情况, 只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反证法 鉴别史料之误者或伪者,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能够 举出一个有力的反例。比如玉米、番薯等农作物是明朝 中后期才从美洲传入中国,因此凡是明朝中后期之前的 文献资料出现种植玉米、番薯的记载,可以肯定这则史 料是后人伪造的,不能作为信使引用。
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 文件,以及私人信件、日记 等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
3.主观性 4.模糊性 5.残缺性
例: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
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
《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
手史料的是 ( )
A.《三国志》
B.《三国演义》
C.《三国》
答案:C
3.(2019·深圳模拟)1958年我国超发货币,导致民众 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 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 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 的民谣。据统计,1962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4亿 多元,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 )
2.互证法 所谓互证是将两种及其以上的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对 比,从而判断真伪。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国维提出的 “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 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当 然,互证中除了“二重证据法”以外,还有随之发展出 的“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本国史书与外国史 书互证、本民族史书与异族史书互证等方法。
A.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 B.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C.造成通货膨胀日趋严重 D.克服了中央财政赤字状况
解析:据材料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大幅度提高部分商 品的价格,达到了回笼货币、控制大面积通货膨胀的目 的,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有助 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故选B项;材料是抑制通货膨胀 的措施,没有助长“左”倾浮夸的风气,排除A项;控 制了通货膨胀而不是使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排除C项;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克服”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同一史实的不同史料记载 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事发当天,朝 鲜与韩国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朝鲜平壤广播电台 广播的说法:“无赖叛逆李承晚命令李伪军侵略了北 方,人民军为了自卫将其击退,并开始正当进入南方。 李承晚匪帮将被逮捕,被判刑。”韩国《京乡新闻》的 号外消息则是:“北朝鲜军队,今日拂晓,从三八线全 线开始南侵。我军立即与敌交战,正将其击退中。”
例: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 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 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 的。这说明 (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这道题直接对二重证据法进行了考查,通过地下发 掘的甲骨文证实了文献资料的记载,从而提高了《史 记》的可信度。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 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 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 书”,“赐从臣及直馆 阁官饮”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解析: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看出,宋太 祖以武将为主到宋太宗变为文臣为主,这说明北宋形成 重文轻武的局面,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边患问题,且 有宋一代边患一直存在,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北宋初 期官员出席曲宴情况,没体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排除 B项;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得不出科举制度 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 答案:D
5.考查以不同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新的问 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 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一、辨别史料种类 按照史料表现形式划分,又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 片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按史料证据价值或来源分类,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 手史料,也有学者称作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按照傅斯 年先生的说法“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 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 写的是间接史料”) 按史料形成方式可划分为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 具体表现如下:
D.《三国英杰传》
这道题直接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种类的辨别,《三国
志》是史学家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记录,属于第一手史
料,故A项正确;《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是依据 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三国》属 于影视作品,是依据三国时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 手史料;《三国英杰传》属于电脑游戏,是依据三国时 期历史的再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
3.孤证不立 不管是文字史料还是实物史料,也不管该史料的真 实性多高,只要是孤证,就不能认定某一史实的成立。 这是史料实证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比如, 1965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个墓中,出土了一件春秋战国
时期的青铜器,上书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是真 实史料无疑。该剑是此墓中唯一的一件越王之物,即孤 证,如果违背孤证不立的原则,该墓可能就被认定为越 王墓。后来历史学家们依据其他实物史料,综合认定该 墓是一座楚国贵族墓。
如何看待其报道的史料价值?双方对这一历史事件
各自进行报道,但对战争爆发的原因却相反,这两个报
道明显矛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报道者受到政治
立场、国家利益的影响。 2.同一史实不同立场的史料记载 例: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
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 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 《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 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
一、史料实证核心方法的基本内涵 1.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 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 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我们通 常说的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 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 迹。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第1讲 考纲热点——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素养三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 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 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 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 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三、辨别史料价值 关于史料价值的判断,一般而言,实物史料的可信 度大于文字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大于二手史料,官修 史书的真实性优于私家史书,离历史事件年代越近真实
度越高……当然,这些判断依据都不是绝对的。比如官 修史书由于受到皇帝和政府控制,政治意味强,可信度 反而受到影响。可见,影响史料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例 如史料来源、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 阅历等以及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等,这就需要学 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进行合理分析、推理。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这一历史事件各自进行了记 载,但是对于战争的起因却是恰恰相反,双方都把战争 的责任推到对方。因此这两则史料明显是矛盾的,出现 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记录者个人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
3.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 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 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 的解释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 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
二、史料实证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考查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历 史结论,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考查选取文献史料、图片、遗址、文学作品,区分 史料的不同来源及性质,认识史料对解释历史的价值(例如 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学术书籍和文学艺术作品等)。
3.考查运用适当的史料和信息,论述历史问题,表达 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4.考查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 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 历史与现实问题。
A.主张自由婚姻的神圣至上 B.赞赏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 C.崇尚符合理性的家庭关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解析:由材料“婚姻家庭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应该 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前任意解释自由的人, 要按照与自己不同的原则行事,听从自己的喜好之前要 请教自己的理性”,可知卢梭主张在家庭中也要遵从理 性,不能随意而为,主张建立理性的家庭关系,故选C 项。
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减少 D.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解析:不管是1894—1911还是1911—1920这两个时 间段民族资本都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说明这一时期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B项。 答案:B
2.(2019·新乡三模)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家 庭就是社会的雏形,统治者是父亲,子女是人民,婚姻 家庭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公 民;以前任意解释自由的人,要按照与自己不同的原则 行事,听从自己的喜好之前要请教自己的理性。”这表 明卢梭( )
如果不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进一步辨别,那么就会对研究 结果产生影响,甚至歪曲事实的真相。
不是所有的史料都有价值,这就需要对史料进行辨 析和整理,区分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辨析观点背后的 立场和动机。
1.(2019·洛阳模拟)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 增长率的比较。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剧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