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病理学PPT课件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特点:“肉芽肿”:炎症灶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
局限性浸润和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 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巨噬细胞可转化为特殊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等。
原因:细菌(结核、麻风杆菌)、梅毒 、螺旋体、真 菌、寄生虫感染;异 物;原因不明(结节病)
23
腔内有炎性渗出物
在阑尾肌层内,中性料
24
细胞弥漫浸润
(四)出血性炎
(hemorrhagicinflammation) 特 点: 以红细胞渗出为主, 血管损
伤严重 举 例: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
病, 鼠疫等
25
26
三、急性炎症的结局
结局
特点
好转
完全痊愈:面积较小,溶解吸收,完全性再生,完 全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痊愈:面积较大,机化(肉芽组织修复)、 包裹、钙化、排出,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 和功能
17
肾 多 发 性 脓 肿
18
19
肾脓肿
20
3. 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皮肤、肌肉、阑尾等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 脓性炎。主要由溶血型链球菌引起,因其 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解基质和 纤维素,从而使病原菌容易向周围扩散。
21
22
阑尾各层充血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
34
1. 感染性肉芽肿(例如结核):
类上皮细胞+朗罕斯巨细胞(Langhans giant cell) +干酪样坏死、还有伤寒、风湿、麻疯、梅毒螺 旋体、真菌(组织胞浆菌)、寄生虫病
2. 异物性肉芽肿:
(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异物) 如手术缝线、石棉、滑石粉、尿酸盐粉尘、
(痛风结节)等
35
结核肉芽肿
黏 膜 的 表 面 化 脓 又 称 脓 性 卡 他 (purulent catarrh)。
脓液在浆膜腔(胸腔、腹腔、心包腔)或空 腔脏器(胆囊、输卵管)内积聚,称为积脓。
10
11
12
13
2. 脓肿 (abscess) 局限性化脓伴有脓腔形成。 脓腔是由于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含脓液的 腔隙。常见于皮肤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 萄球菌引起,其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病变局限。 举例: 化脓性脑膜炎, 肝脓肿, 疖, 痈等
性炎等 举 例: 急性鼻炎、皮肤烫伤水泡、
水痘、带状疱疹、 结核性胸膜炎
3
(二) 纤维素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
特 点: 以纤维素渗出为主 部 位: 粘膜,浆膜、肺 表 现: 假膜性炎-白喉假膜,假膜性肠炎;
绒毛心,纤维素性胸(腹)膜炎 举 例: 白喉、细菌性痢疾、(风湿结核、
蔓延 局部蔓延:Βιβλιοθήκη 周围组织器官扩散 扩散 淋巴道蔓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血行蔓延: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迁延 时轻时重、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炎症
27
毒血症: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或其它毒素进入血循 环而产生的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败血症:血循环内持续不断地出现细菌且细菌在 血管内繁殖者为败血症。
炎症
(inflammation) 张婷
病理学教研室
1
急性炎症的类型
根据急性炎症渗出物成分的不同,将急性炎症分 为以下几类: (一)浆液性炎 (二)纤维素性炎 (三)化脓性炎 (四)出血性炎
2
(一) 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
特 点: 以浆液(血浆成分)渗出为主 部 位: 粘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 表 现: 炎性水肿、体腔积液、浆液性卡他
36
38
39
炎症的类型
超急性炎症(peracute inflammation) 按病程分类 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
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亚急性炎症(subacute inflammation)
变质性炎症(alterative inflammation) 按局部基本病变分类 渗出性炎症(exudative inflammation)
增生性炎症(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
40
一 变质性炎症:以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29
原因:致炎因子持续存在, 急性→慢性 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
粘膜上皮、腺体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 出于粘膜表面的肉芽肿块,常有蒂。 炎性假瘤: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 清楚的、肉眼和X线观与肿瘤相似的团 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30
炎性假瘤
炎性息肉
31
结肠多发性息肉
33
(二)肉芽肿性炎(特殊性慢性炎症)
菌血症:血液循环内短暂地出现细菌而不繁殖者 为菌血症。
脓毒血症:病灶的细菌栓子随血流被带到身体各 部的组织或器官中形成转移性脓肿者为脓毒血症。
28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一、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起病较缓,持续较长。局部病变多以增生为 主,变质和渗出较轻。炎细胞以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为主。有组织破坏伴 纤维、血管、上皮组织增生。
8
(三)化脓性炎 (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特 点: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伴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部 位:皮肤、粘膜、浆膜、脑膜、各器官。 病原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化脓菌。 表 现: 表面化脓和积脓,脓肿,蜂窝织炎。
9
1. 表面化脓和积脓 浆膜、黏膜表面的化脓性炎。
14
名词:
疖:单个毛囊、皮脂腺及周围 组织的脓肿。
痈:多个疖融合而成,在皮下 组织形成多房沟通的脓肿。
15
溃疡:皮肤和浅表黏膜 的脓肿向表面破溃形成 的缺损。
16
窦道:深部脓肿向体表或自然 管道穿破,形成一端开口的盲 管。
瘘管:深部脓肿向两个方向穿 破,形成体表或自然管道与有 腔脏器、或两个有腔脏器之间、 有两个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尿毒症)性心包炎,大叶性肺炎等
4
气 管 白 喉 ( 假 膜 形 成 )
5
纤 维 素 性 心 包 炎
6
7
假膜:纤维蛋白性炎发生于黏膜时,渗出的 纤维蛋白、白细胞、坏死的黏膜上皮混杂在 一起,形成的灰白色膜状物覆盖在黏膜表面, 称为假膜。
假膜性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
绒毛心: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 动,心外膜的纤维蛋白呈绒毛状,故称为 “绒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