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心理学治疗失眠症

用心理学治疗失眠症

用心理学治疗失眠症
作者:硕博心理撰稿人路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因为失眠的困扰,你是否有过天都快亮了,仍然迟迟无法入睡的情形呢?
睡眠不足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还会诱发抑郁症。

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通过心理学治疗失眠的方法吧。

用心理学知识治疗失眠的方法中有一种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现象来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证明了能代表“学习心理”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养了一只狗。

有一天巴甫洛夫发现自己的狗在吃饭前看到饭碗或听到送饭人的脚步就会流口水。

对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巴甫洛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他决定做一项试验,想了解狗在有食物和没有食物时各有何种反应。

他的实验条件极为严格。

狗是非常灵敏的动物,观察员发出的微小的声响和瞬间的眨眼动作,甚至是光线的移动都能分散它的注意力。

所以巴甫洛夫需要制造与外界刺激完全隔离的实验室。

实际的实验条件比图上所示的条件更复杂、更严密。

巴甫洛夫在喂狗之前总是先让它听到铃声响。

刚开始狗对铃声完全没有反应。

当持续坚持先敲铃,再发狗粮的措施以后,狗只要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

没有任何关联的铃声和流口水,通过“饭”这个媒介形成了新的关联,这种现象叫做“经典性条件反射”。

失眠也可以利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理论进行治疗。

重要的是失眠也要像铃声和流口水一样建立起某种联系,把床和睡眠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对普通人来说早已建立了这种牢固的联系,但是对失眠者来说,这种联系非常脆弱。

为了重新建立床和睡眠的牢固联系,首先要遵守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禁止在床上做其他行为。

如果经常在床上做除了睡眠之外的其他活动,那么床和其他活动经常取得了一种联系,最终会建立起比床与睡眠之间更牢固的联
系,最后只要一躺在床上就想做其他行动,自然的影响到睡眠。

第二,如果不困,千万不要上床躺。

有时候人们即使睡不着,也要为了入睡坚持躺在床上。

这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到其他事情,使睡眠与床失去联系,建立起床与其它念头之间的联系,并且因你对睡眠的执着和担心紧张,促使你无法入睡。

而且失眠患者都有夸大评价从上床到入睡的时间,缩短评价实际睡眠时间的心理。

所以就算睡着了,第二天仍会觉得没有睡够,而显得更加疲倦。

在上面我们用经典条件反射分析了治疗失眠的方法,今天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美美的睡上一觉。

最后,再说一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概念。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原本不会产生任何反应的中性刺激,与能产生反应的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后,仅靠中性刺激就能引发反应的现象。

这是除了治疗失眠症之外,还能适用于各种心理治疗的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