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四逆散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为A.黄芩、半夏B.枳实、白芍C.人参、》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65)当归四逆汤方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大枣二十五个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条论述了血虚寒厥的当归四逆汤的方证。
手足厥寒是证候,如果脉微欲绝属于阳虚,用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都可以,是四逆汤证。
因为微为阳微,微脉主于阳气微。
脉细欲绝者,“细脉萦萦血气衰”,就像摸着一个细线,甚至就像蜘蛛丝。
细主血虚、阴虚,和脉微主于阳虚就不一样,所以这种手足厥寒属于血虚。
血虚脉细,同时受风寒之邪,经脉血虚受寒,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出现寒厥,叫血虚寒厥。
“当归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主手足厥逆,冠以当归是与四逆汤相区别,这个方子不但以附子扶阳,而且用当归补血。
“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把关键的问题点出来了,脉细、手足厥寒用当归四逆汤治疗。
方中有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大枣、甘草、通草,实际上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去了生姜,加上了当归、细辛、通草组成的,一共七味药。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当归辛温而润,还有点儿甜味,是补血药,当归、芍药补血,也体现桂枝汤加当归的意思,加当归以补血通脉。
肝脉血虚受寒,寒滞肝脉,所以必须加桂枝、细辛、通草通阳以散寒,与当归、芍药相配还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
这个方子大枣用得最多,用二十五枚,赵本作十二枚;细辛祛寒止疼,能治骨节疼,能开痹气。
脉细欲绝,所以用细辛以祛其寒邪,同时又怕它伤血,所以多用大枣补津液,补脾胃,使细辛不会发生流弊。
当归四逆就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吗?现代医学称为雷诺病,女性多见,就是手指头特凉,颜色变青了,有的还变紫色,特难受,到夏天还带大手套。
这个病不好治,当归四逆汤是有效的,至少能减轻症状。
还有冻疮病,在暴露部位紫色发青,又痒又破,当归四逆汤的疗效就很好。
一方面吃药,一方面药渣子就趁热敷在外面。
当归四逆汤也可以治疗年轻妇女月经期的时候感受风寒。
我在余家庄,看过一个妇女小肚子疼得很严重,怎么得的?就是劳动的时候,出了一身汗,解个小便,正赶上例假的时候,风也大,她就觉得小肚子冰凉冰凉的,肚子疼,腰也疼,什么小茴香、益母草吃了以后好一点儿,不解决问题,脉细还有点儿弦。
我就给她当归四逆汤,你可不要轻看,这里面有细辛,细辛通经活络止疼的效果是很好的,她吃了几付就好了。
下部受寒和肝脉有关,女性小肚子疼痛,男性小肚子疼痛或疝气牵扯睾丸的,这个方子都管用,因为它既能补血,又能温通经络。
当归四逆汤还治头疼,因为厥阴肝经和督脉会于巅顶,血虚有寒也会头疼,尤其连着眼睛目眶都疼,脉弦而细,舌质淡。
还治痹证,血虚有寒的关节疼痛、全身疼痛,当归四逆汤效果是很好的。
篇三:《刘渡舟与小柴胡》关于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的问题关于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的原因,关于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的相关知识。
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原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7月第4期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
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注刘老把仲景方与后世方结合应用的方剂称之为古今接轨方),临床应用频率之高,令我辈叹为观止,并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笔者有幸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三载,得闻先生对本方机理之阐释,得睹先生临证疗效之神奇,受益匪浅。
此仅就导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运用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并以此表示对恩师之怀念。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
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
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
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
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
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
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
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
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
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
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
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
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
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
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
”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
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
《内经》说?火之味苦?。
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
”所以,以笔者之见,刘渡舟教授论“但见一证”,当以口苦为先。
刘渡舟教授常用之小柴胡汤加减系列方甚多,如治疗外感发热的柴胡石膏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生石膏、连翘、枳壳、桔梗、生姜、大枣),本方退热其效如神,3剂之内多能热退病愈,刘老称之为中药的“阿司匹林”。
而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其应用于肝病最多,以小柴胡汤加减出了一系列治疗肝炎的方剂,如治疗肝病气分湿热毒邪的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半夏、土鳖虫、茜草、苍术、海螵蛸、叶下珠),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鳖虫、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治疗肝脾肿大的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鳖虫)等,均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体现了刘渡舟教授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的学术思想。
3 倡合方创古今接轨尽柴胡之功刘渡舟教授于《伤寒论》研究方面,颇具功底,堪称当今研究仲景学说的泰斗。
晚年有古今接轨论、方证相对论、火证论、水证论、湿证论问世,被称为其老年五大论。
以余之见,五论之中,以古今接轨论为其最得意之作,其临床实践也最成功,尤其是柴胡类古今接轨方甚多。
与后世方的接轨应用,大大扩展了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使本方的临床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刘老深研仲景学悦,境界之所至。
现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1 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入血室,及疟疾等证。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
能治疗气、血、痰、火、食所致之郁结,消化不良,胸脘痛闷等证。
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小柴胡汤善治两胁苦满,能疏理肝胆之郁,而侧重于“横?;越鞠丸畅气舒胃,善治胸脘痛闷,而侧重于“纵”。
两方接轨,则互相为援,而有纵横捭开,疏肝和胃,解郁开结,畅行三焦滞结,无往而不利,为接轨方最理想之法也。
临床用于治疗郁证、胃病疗效惊人。
2 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
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煎”。
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郁,平胃散以利气消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接轨,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肝胃不和型者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