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生活习性探究
摘要:孔雀在动物学分类为鸟纲、鸡形目,俗称凤凰,百鸟之王。
古称孔爵、孔鸟,是世界上价值极高的珍禽之一。
目前世界已定名的孔雀仅有两种:印度孔雀(亦称蓝孔雀)、爪哇孔雀(亦称绿孔雀)。
而有些学者将白孔雀也列为另一种孔雀,其实白孔雀是印度孔雀的变异。
孔雀是一种吉祥鸟,在传统文化中是“吉祥鸟”和“真善美”的化身。
它象征善良、美丽、华贵、吉祥、爱情。
它和人类有着历史渊源,从古到今,孔雀在艺术、传说、文学和宗教上久负盛名。
1 孔雀概述
孔雀,鸟纲,鸡形目,雉科。
蓝孔雀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沿海地区,绿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品,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
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羽毛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
而且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含有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可做为高档珍馐佳肴。
蓝孔雀的体羽主要是有金属光泽的蓝绿色。
绿孔雀的长尾与蓝孔雀相似,体羽绿色和铜色相间。
两个种的雌鸟的体羽呈绿和褐色相间,体大小几如雄鸟,但无长尾屏,也无冠羽。
孔雀栖息于开阔低地的森林中,白天结群,夜间栖于高树上。
于生殖季节每只雄孔雀拥有2~5只雌孔雀。
每只雌鸟产4~8枚微白色卵,产于地面洼处。
孔雀作为观赏鸟类,是世界上许多动物园的主要展出动物,在旧大陆早已名声四播。
但因绿孔雀具攻击性,故必须与其他鸟类分开饲养。
蓝孔雀虽原产湿热地区,但也能在北方冬季生存;绿孔雀则经受不了太冷的气候。
绿孔雀,因其能开屏而闻名于世。
雄孔雀羽毛翠绿,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
尾上覆羽特别发达,平时收拢在身后,伸展开来长约 1米左右,就是所谓的“孔雀开屏”。
这些羽毛绚丽多彩,羽支细长,犹如金绿色丝绒,其末端还具有众多由紫、蓝、黄、红等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开屏时反射着光彩,好像无数面小镜子,真真鲜艳夺目。
它们身体粗壮,雄鸟长约 1.4米,雌鸟全长约 1.1米。
头顶上那簇高高耸立着的羽冠,也别具风度。
雌孔雀无尾屏,背面浓褐色,并泛着绿光,不过没有雄孔雀美丽。
绿孔雀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它们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也有生活在灌木丛、竹林、树林的开阔地。
多见成对活动,也有三五成群的。
食物以蘑菇、嫩草、树叶、白蚁和其它昆虫为主。
每年二月中旬进入繁殖期,每窝下蛋4—8枚。
孔雀双翼不太发达,飞行速度慢而显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飞时稍快一些。
腿却强健有力,善疾走,逃窜时多是大步飞奔。
觅食活动,行走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
2.孔雀的生活习性
2.1孔雀的外形
孔雀的头部较小,头上有一些竖立的羽毛,嘴较尖硬;雄鸟的羽毛很美丽,以翠绿、青蓝、紫褐等色为主,也是白色的,并带有光泽;雄孔雀尾部的羽毛延长成尾屏,有各种彩色的花纹,开屏时非常艳丽,像扇子。
雌鸟无尾屏,羽毛色也较差。
成年雄孔雀嘴部呈灰色,面部呈黄白色,颈部羽毛纯蓝并带有光泽,具有1.5米长的覆尾羽,覆尾羽上有大而呈金属
光泽的眼状斑;成年雌孔雀羽以灰色为主,颈部背侧羽毛灰黑色,腹部羽毛灰黄色,胸腹部羽毛灰白色,没有延长的覆尾羽。
2.2孔雀的生活环境及繁殖
栖于海拨2000米以下的开阔草原或灌木地带,多见一雄鸟伴三、五只雌鸟活动。
脚强健,善奔跑,晨昏觅食,食物以野果为多,也吃稻谷、麦苗、草籽,还经常吃蟋蟀、蝗虫等。
每年四月起进入繁殖期,建巢于灌丛、竹丛草地上。
每窝产蛋4至8枚,孵化期为26至30天,为留鸟。
人工饲养的孔雀在零下30多度都能正常生长。
2.3孔雀的活动规律
孔雀尤喜在靠近溪河沿岸和林中空旷的地方活动,在活动地区附近一般都有耕地,不见于繁密的原始森林内。
单独活动少,多见一只雄鸟伴随以三五只雌鸟(有时有幼龄鸟)组成小群。
孔雀两脚强健、奔跑如驰。
孔雀鸣声洪亮,常响彻山谷;声粗而单调,带有颤音,动听悦耳。
当搏斗或逃避敌害时,发出急促洪亮的尖声叫喊。
雄鸟能作优美的舞姿,激动地将尾屏高举展开,支撑在翘起的尾羽上,形如大扇,左右摆,眼状班灿烂闪烁,甚为美丽,这就是通称的“孔雀开屏”。
孔雀的开屏是对外界刺激(包括性的和非性的刺激)的兴奋现象,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均有表现。
孔雀是杂食性鸟类。
嗜食棠梨、黄泡等果实。
也吃稻草谷和芽苗、草籽等,此外,还摄食蟋蟀、小蛾、白蚁等昆虫,以及蛙类和蜥蜴等。
动物性食物中主要为白蚁,尤其在白蚁繁殖的季节内吃得更多。
3.孔雀开屏的秘密
孔雀开屏是类似鸟类的一种求偶表现,每年四五月生殖季节到来时,雄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宽宽地展开,绚丽夺目。
雌孔雀则根据雄孔雀羽屏的艳丽程度来选择交配。
雄孔雀身体内的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刺激大脑,展开尾屏,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
待到它求偶成功之后,便与雌孔雀一起产卵育雏。
孔雀开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我们可以看到五色金翠线纹,其中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这种斑纹从内至外是由紫、蓝、褐、黄、红等颜色组成的。
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突然开屏,然后抖动它“沙沙”作响,很多的眼状斑随之乱动起来,敌人畏惧于这种“多眼怪兽”,也就不敢贸然前进了。
4.孔雀的实用价值
孔雀可供观赏,羽毛可做装饰品。
孔雀是国家鼓励养殖的集观赏、食用、保健于一身的养殖珍禽。
孔雀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珍品,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及药毒”。
其解毒功效甚至超过穿山甲。
经现代科技证实,孔雀肉营养种类齐全,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配比接近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模式,是优质蛋白质,肉质瘦,其脂肪、胆固醇、热量指标均优于普通禽类、兽类及淡水鱼,达到美国新食品标准法规定的极瘦肉类标准。
孔雀骨胳的骨钙含量高,钙磷比优于牛奶,与人奶钙磷比几乎一致,是优质补钙营养源。
5.孔雀在世界各国的文化象征
在希腊神话中,孔雀象征赫拉女神。
在中国和日本,孔雀被视为优美和才华的体现。
对于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来说孔雀是神圣的,它们是神话中“凤凰”的化身,象征着阴阳结合以及和谐的女性容貌。
经常描述如来佛祖骑着开屏的孔雀,正像鸟吞掉小蛇和其他害虫一样,佛祖跨着他的仙鸟也给人间消灾解难。
同时,孔雀的覆羽很早就用作印度教和佛教的装饰物。
早期基督徒认为孔雀是救世主耶稣复活的象征,经常把它刻画在地下墓窟的墙壁上和镶嵌在早期教学的拼花图案中。
同时在他们的服饰上也使用很多孔雀羽毛。
后来,孔雀从罗马引入法国、英格兰和其他欧洲国家,至此,它们一直受到美食家们的赞赏,在18世纪中叶的文学作品中,奥里弗戈德史密斯记载了孔雀肉怎样在特别盛大的场合食用。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view/8019.htm
2. 谢恺舟等,《中国名鸟丛书——孔雀》,2002
3. 庞翠华、陈宗刚等,《肉用孔雀饲养与繁育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