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1.根据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分析未来一定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何加强城
市管理
答:从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演进过程来看,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城市发展内在机制的作用下,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城市化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城市化正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按照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化水平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表明,城市化率的变化轨迹近似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这一曲线将城市化进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城市化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

这一阶段,工业化依靠有限的农业积累起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有限,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少量的工业部门和工矿产业聚集区,城市化的增长速度缓慢。

(2)城市化中期:城市化水平在30%~70%。

这一阶段,工业化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使城市快速发展。

笔者认为可将此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化中前期和城市化中后期两个阶段。

①在城市化中前期,即城市化水平在30%~50%,由于工业化规模和范围的迅速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呈逐步加速的态势。

②在城市化中后期,即城市化水平在50%~70%,随着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的就业弹性下降;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更多地被服务业领域所吸纳。

劳动力的转移由以工业为主逐步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城市化进程呈逐步减速的态势。

(3)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

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新增劳动力主要为第三产业所吸纳,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完成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为城市所吸纳,城市化速度趋于缓慢。

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一般在70%~80%,城乡人口基本稳定,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将处于停滞状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中期阶段,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

1995~2007年城镇人口比重由29.04%提高到44.94%,年均递增1.3个百分点。

按照城市化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未来城市化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直到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城市化水平才会进入缓慢增长期。

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城市化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

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因。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未来国民经济仍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条件和潜力。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整体上仍将处于快速的数量型扩张阶段,这也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剧烈的时期,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传统社会将转变为以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社会。

到2013年前后,全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预计将在1个百分点左右。

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65%,在此期间城市化的速度将会有所减慢,但仍会维持较高的水平。

此后,城市化速度将会进一步减慢,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完成城市化过程,进入高度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社会。

2.城市化发展将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
从发展质量来看,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中国城市化将由数量规模扩张型为主的增长,向数量规模扩张与城市功能内涵提升并重的发展转变,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产业的升级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又一重要历史转折。

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差异将长期存在
从城市化的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受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未来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将持续。

分析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速度因此明显相对较快,大幅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城市化的重心无疑是在东部沿海地区。

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开始有所降低,由1990~2000年的年均提高1.52个百分点,降低到2000~2006年的1.46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则进一步加速,分别由年均提高0.93、0.79个百分点提高到1.38、1.17个百分点,与东部在速度上的差距在减小。

这一方面是得益于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扶持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人口的基数。

4.城市群将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
从城市化的地域发展形态来看,中国城市化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空间组织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也是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城市化,从经济角度看,是一个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市不断集聚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范围日趋广泛,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为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的任务,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下力气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从这一角度看,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城市管理法制化的过程。

结合实际,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城市化进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有强烈的市场规则意识,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中,做到言行决策规范化,管理活动法制化,评判是非,注重法律标准。

二、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虽然有了一定数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的需要修改或补充,有的方面还是“空白”。

三、要加大城管法制的宣传力度。

城管法制宣传,是一项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工程。

四、要下决心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

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中,较为严重地存在着多头执法、职权交叉重复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影响了行政执法效率和政府形象。

五、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

目前,国家已颁布实施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有400多件,规章近1000件,涉及管理部门有10多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