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管理的原则
∙时间:2004/6/28 12:08:32
∙社会体育管理者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一对尖锐的矛盾,这就是社会体育复杂性和管理的科学之间的矛盾。
愈是复杂的条件,愈是困难的环境,就愈是要求高度科学化的管理,管理者所面临的考验也就愈严峻。
处于这一矛盾之中,管理者所应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遵循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按照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从大量的社会体育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是根据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提出的。
它既不违背管理的一般原则,又具有它自身有别于一般管理原则的特点。
一、整分合原则社会体育管理目标的多样性,使得管理者难于准确地确定目标,而应用整分合原则,可以使复杂多样的目标条理化,系统化,构成科学的目标体系。
就社会体育的管理目标而言,整分合原则包含三项内容:(一)对系统的总本目标进行总体的本质把握这是构筑目标体系的基础,是整个目标本系的纲领。
社会体育根本目标就是增强人民本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离开了这一根本目标,片面追求其他目标,就背离了社会体育的本质。
和为高层次的社会体育管理者,对这一点尤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将总体目标科学地分解为一个个分目标从组织系统的角度,可以把组织的总体目标争解为下属各个单位的目标。
例如可把一个省的核试验口增长目标分解后分配到各省辖市,成为各市的目标;从管理要素的角度,可以把总体目标分解为人事目标、财务目标和物资配置目标。
根据各个单位的分目标,可以进行明确的分工,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并建立责任制和一系列的奖惩制度。
(三)进行总体组织综合,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分工不是管理运动的终结。
分工后的各个环节,可能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脱节。
因而需要严密的组织,有力的协调,实现科学有效的综合。
这样一个总体-分解-综合的过程,就反映了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
在按照整分原则实施管理时,要注意两个要点。
其一,分解是管理目标的分解,而不是管理职能和职权的分解。
任何一个承担任务的组织或个人,必须对所承担的工作具有计划、组织、控制等全面职能。
如果一个组织或个人只享有单一的或不完全的职能,就不可能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承担完全的责任。
其二,承担任务的组织或个人,应享有必须的人、财、物上的自主权,实现责、权、利的一致。
二、区别性原则由于社会体育管理系统存在复杂性,因此,社会环境的差异,参与人员的差异以及活动的差异,无不对社会体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条件上下,在社会体育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贯彻区别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社会环境条件的区别我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迅速变革的国家。
发展和变革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环境的不平衡。
在一些沿海地区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同时,一些内陆省分还未能彻度解决温饱问题,这就造成了社会体育管理环境的千差万别和管理因素的错综复杂。
因此,在社会体育家务事中,必须贯区别性原则。
无论在制订发展目标,实施组织管理,还是在进行资源配置时,都应仔细研究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切忌生搬硬套他国或他地的模式。
(二)注意活动内空和形式的区别由于参由于社会体育活动的人们有着千差万别的体育需求,社会体育的内容也是千姿百态的。
一般说来,社会体育的活动应当是小型的,我样化的,以便适应不同群体的需要,使社会体育活动能为多数人所接受,并长期地坚持下去。
目前,娱乐体育正在体育领域内迅速崛起,娱乐体育的形式较之常规的运动项目更加灵活。
然而,娱乐并不是社会体育的唯一功能,一些以健身,健美等其他功能为主的体育活动仍应保持并继续发展下去。
社会体育管理者应该对各种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功能加以区别,并促进它们的协调发展。
(三)参与人员的区别如前所述,社会体育参与人员的构成极为复杂。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同动
机等都要有所区别。
在组织活动时,切忌行政命令、一刀切。
否则会有损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社会体育工作的失败。
三、合作性原则由于社会体育管理系统具有边界模糊的特点,使它既迫切需要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又易于和其它社会系统发生矛盾。
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体育的管理必须遵循合作性的原则,即由负责体育的部门和其他部门合作、协调,这样才有可能处理好社会体育中的各种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社会有限的体育资源。
由于社会体育是由各个不同的社会系统参与共同组织管理的,不同的社会部门往往从自己本部门或本系统的立场出发,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要求。
因此,如何协调各部门的行为,尽量减少和缓和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各部门对社会体育的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使它们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体育整体,明确社会体育的总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也要在实现总体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到各社会部门自己的目标和局部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合作不能只讲义务,还应从互利的角度探索合作的具体形式,加强社会各系统在社会体育中的联系。
这就需要找到不同的社会部门与社会体育的利益结合点,使它们意识到对社会体育的投入与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
由于一个社会的社会体育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成员,是由各社会系统参与管理的,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对社会体育的的投入会越多,参与越积极,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
因此,合作性原则也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环境保持一致。
这也要求得者必须有一个比较高的着眼点,能够统观全局,能够把握不同社会单位在社会体育全局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四、激励性原则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社会性,使家务事者主要以社会体育组织和指导的方工进行管理,因而不可能采用学校体育云贵运动训练中各种行政指令的方式要求人们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社会体育是以完全自觉自愿为前提的,人们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取决于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和兴趣。
因此,在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诸环节中,如何启发人们内在的体育动机,使"让我参与"与变为"我要参与",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管理问题。
激励性原则就是要求社会体育管理者通过激发群众的体育动机,将人们吸引到社会体育活动中来。
贯彻激励性原则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竞争激励社会体育本质上不是以竞技成绩为目标的体育,但是通过引入各种形式的竞争,可以满足人们好胜心与高成就的愿望,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参与兴趣。
在实行竞争激励时,可以组织各种饶有兴味的比赛,也可以进行各种内容的评比。
(二)集体荣誉激励在组织竞赛或评比时,如果采取群体对抗的方式,往往可以取得更好效果。
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群体意识,通过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可以调动人们积极和努力地参与体育活动。
(三)榜样激励通过树立样板,典型示范等方式提供人们学习的榜样,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弹性原则弹性原则是指管理中要留有余地,使管理工作具有伸缩自如的弹性。
人们常常认为,科学的管理必须是丝丝入扣,分毫不差的。
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社会体育管理实践中,这种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伶管理是复杂的,管理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因而,社会体育场管理有较大的不可知性。
第二,社会体育主要是对于人的管理,而人的思想和行为常常是难以定量的。
在一些没有数量标准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做到精确无误的管理。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管理工作就必须留有余地,以适应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
弹性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管理环节。
尤其是在制定计划时,应该注意目标要定得切合实际,不可过高。
计划的时限不可过长,过长则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丧失计划的意义。
弹性原则还表现在工作的灵活性中。
管理社会体育,切不可从概念出发,而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从现实可能性出发,灵活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