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已讲
源流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 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上气不足,脑为之满, 耳 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脑为髓海 ”,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以虚为主。
?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导致眩晕,为后世“无痰不作眩” 的论述提供基础,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
? 相同 ? 不同
病证鉴别
眩晕
中风
无半身不遂 无不省人事 无口眼喎斜 无舌强语塞
头晕仆倒
伴半身不遂 有不省人事 伴口眼喎斜 伴舌强语塞
? 相同 ? 不同
病证鉴别
眩晕
厥证
头晕仆倒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伴四肢厥冷
短时间自醒
醒后无后遗症
临床检查
? 测血压、查心电图、超声心动、眼底、肾 功能,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和低血压。
? 宋代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严用和:“所谓 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 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
源流
? 《丹溪心法 ·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 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
作 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 明代张景岳在《内经》 “上虚则眩”的基 础上,提出下虚致眩。“头眩虽属上虚,然不 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 者,阴中之阳虚也。
决明、全蝎、蜈蚣等镇肝熄风,清热止痉
气血亏虚证
?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乏 力,倦怠懒言,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纳 少腹胀。
?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 肾阴素亏,肝失所养,致肝阴不足,阴不 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肾精亏虚
? 先天不足 ? 年老肾亏 ? 久病伤肾 ? 房劳过度
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
,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 。
气血亏虚
? 大病久病 ? 失血之后 ? 劳倦过度
致气血衰少,气血两虚, 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 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肾虚
? 辨虚实 虚多实少, 虚实 夹杂
? 辨治疗原则
?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 虚者: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填
精生髓。 ? 实者: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
痰行瘀。
肝阳上亢证
? 主 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每遇烦劳 郁怒加重,颜面潮红,失眠多梦,甚则 肢麻震颤。
眩 晕
学习要求
? 掌握眩晕的慨念 ? 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 ? 掌握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熟悉眩晕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 掌握眩晕的辨证论治 ? 能对临床病例作出正确诊治
概念
? 眩晕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
“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 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 色苍白等症状。
? 舌 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 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饮
? 天麻钩藤石决膝,杜寄黄栀夜神益。 ? 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 臣:石决明——咸寒质重 平肝潜阳 除热明目
川牛膝 引血下行并活血利水。 ? 佐:杜仲 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
痰湿中阻
? 饮食不节 ? 嗜酒肥甘 ? 饥饱劳倦
伤于脾胃,健运失司,致水谷 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 清阳不生,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小结
? 病因
? ?
? 病位 ? 病机
? ?
? 病性
气
虚
血 阴
实
阳
清窍,与肝脾肾有关
脑海空虚,清窍失养
清阳受扰,瘀血阻络
( 风火痰虚瘀 ) 虚证多
痰浊 瘀血 风阳
? 查颈椎 X线片,经颅多普勒诊断椎 -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必要 时作CT及核磁共振。
? 查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诊断美尼尔 综合征。
? 检查血常规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辨证要点
? 辨脏腑
? 眩晕-兼头胀痛,面潮红 -- 肝阳上亢
兼纳呆,乏力,面色苍白 气--血不足 兼纳呆,呕恶,头重,耳鸣 -痰- 浊
肝肾阴虚 → 阴精亏虚 → 脑海失养
阴虚阳亢 → 肝阳化风 气郁化火 → 风阳上扰 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养
损伤脾胃 → 痰浊内生 → 上扰清窍
瘀血阻窍 → 脑络闭阻 → 脑失所养 气血不通
肝阳上亢
? 素体阳盛,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 动,发为眩晕。
? 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 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 晕。
? 本病为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反复发作, 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 .
? 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 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源流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与肝有关
?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气血亏虚 ? 元代,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痰浊 ? 明代,张景岳——下虚作眩——肾阴虚 ?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也 ? 后代医家——瘀血有关
讨论范围
?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 种疾病。凡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病 、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一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 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有关 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 年老体虚 ? 久病伤肾 ? 素体阴虚 ? 恼怒忧伤 ? 久病失血 ? 脾胃虚弱 ? 饮食失调 ?劳 倦 ? 跌仆损伤 ? 久病血瘀
变证
? 肝风夹痰火上蒙清窍,阻滞经络
中风
? 气血不足,阴阳两虚,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
闭或失养
晕厥
诊断依据
?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 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 、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 苍白等表现。
? 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 、跌仆损伤等病史。
栀子 黄芩——清肝降火 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 夜交藤 朱茯神 宁心安神 ? 诸药同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之剂
加减变化
? 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加龙胆 草、丹皮、夏枯草清肝泻火。
? 肝肾阴虚较甚,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者,加 枸杞, 生地、麦冬、玄参。
? 若目赤便秘,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 ? 眩晕,兼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