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药药理学全套教学大纲

2020中药药理学全套教学大纲

2020《中药药理学》全套教学大纲前言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结合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

它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中医和针灸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课分总论及个论。

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药理、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作用的基本规律、中药药理研究发展趋势等;简介中药新药药效毒理学研究的要求与方法等。

各论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分类,包括概述和常用药两部分。

概述介绍各类中药功效产生的药理学基础,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每类药的复方制剂,仅介绍其现代临床应用。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现代科学内涵,常用中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学基础,了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就和现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与中药功效有关的几种实验方法,为其进一步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中医学、中西医学、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专业的必修课。

总学时为36。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了解中药药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内容。

2、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中药药性药理【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四性(气)、五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

2、了解现代科学对中药升降浮沉及归经理论认识,以及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的现代研究。

【教学内容】1、中药四性(气)的基本药理作用。

2、中药五味的基本药理作用。

3、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4、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5、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目的要求】1、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1、药物因素。

2、机体因素。

3、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作用特点。

2、掌握复方药理。

3、了解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教学内容】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2、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3、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

4、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解表药【目的要求】1、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麻黄、桂枝、柴胡、细辛、葛根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细辛的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1、概述1.1解表药的功效及分类1.2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单味药2.1麻黄 2.2桂枝 2.3葛根 2.4柴胡 2.5细辛【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黄连、黄芩、苦参、金银花、大青叶与板兰根、青蒿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了解鱼腥草、青黛、知母、栀子、牡丹皮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清热药的功效及分类1.2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清热药2.1黄芩 2.2黄连 2.3苦参 2.4金银花 2.5大青叶与板兰根 2.6青蒿 2.7鱼腥草 2.8青黛 2.9知母 2.10栀子 2.11牡丹皮【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泻下药【目的要求】1、掌握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大黄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2、熟悉芒硝、番泻叶的主要药理作用。

3、了解大黄、芒硝、番泻叶的毒性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泻下药的功效及分类1.2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泻下药2.1大黄 2.2芒硝 2.3番泻叶【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八章祛风湿药【目的要求】1、掌握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秦芄、防己、雷公藤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独活、五加皮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分类1.2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祛风湿药2.1秦芄 2.2防己 2.3雷公藤2.4独活 2.5五加皮第九章芳香化湿药【目的要求】1、了解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厚朴、苍术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了解藿香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芳香化湿药的功效.1.2 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芳香化湿药2.1厚朴 2.2 藿香 2.3 苍术【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目的要求】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茯苓、泽泻、茵陈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3、了解猪苓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利水渗湿药的功效.1.2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利水渗湿药2.1 茯苓 2.2 猪苓 2.3 泽泻 2.4 茵陈蒿【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温里药【目的要求】1、掌握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干姜的药理作用和附子的毒性作用。

3、熟悉肉桂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温里药的功效.1.2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温里药2.1 附子 2.2 干姜 2.3 肉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二章理气药【目的要求】1、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枳实、枳壳、陈皮、青皮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3、了解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理气药的功效1.2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理气药2.1 枳实与枳壳 2.2 陈皮 2.3 青皮 2.4 木香【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三章消食药【目的要求】1、掌握消食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2、掌握山楂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3、了解莱菔子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消食药的功效1.2 消食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消食药2.1 山楂 2.2 莱菔子【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四章止血药【目的要求】1、掌握止血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2、掌握三七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3、了解蒲黄、白及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止血药的功效1.2 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止血药2.1 三七 2.2 蒲黄 2.3白及第十五章活血化淤药【目的要求】1、掌握活血化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川芎、丹参、延胡索、益母草、红花、莪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3、了解银杏叶、桃仁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活血化淤药的功效1.2 活血化淤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活血化淤药2.1 川芎 2.2 丹参 2.3 益母草 2.4 延胡索 2.5 桃仁 2.6 红花 2.7 银杏叶2.8 莪术【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六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目的要求】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半夏、桔梗、苦杏仁的主要药理作用。

3、熟悉川贝母、浙贝母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1.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2.1 半夏 2.2 桔梗 2.3 川贝母2.4浙贝母 2.5 苦杏仁【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七章安神药【目的要求】1、掌握安神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酸枣仁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了解远志、磁石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安神药的功效1.2 安神药的主要的药理作用2、常用安神药2.1 酸枣仁 2.2 远志 2.3 磁石【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八章平肝息风药【目的要求】1、掌握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天麻、钩藤、牛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羚羊角、地龙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平肝息风药的功效1.2 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平肝息风药2.1天麻 2.2钩藤 2.3牛黄 2.4 地龙 2.5羚羊角【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十九章开窍药【目的要求】1、掌握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麝香、冰片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苏合香、石菖蒲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开窍药的功效1.2 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开窍药2.1 麝香 2.2冰片2.3 石菖蒲 2.4 苏合香【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章补虚药【目的要求】1、掌握补虚药的主要共同药理作用2、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冬虫夏草、鹿茸、当归、何首乌、枸杞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白芍、麦冬、熟地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补虚药的功效1.2 补虚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补虚药2.1 补气药2.1.1 人参 2.1.2 党参 2.1.3 黄芪 2.1.4 白术 2.1.5 甘草2.2 补阳药2.2.1 鹿茸2.2.2 淫羊藿 2.2.3 冬虫夏草2.3补血药2.3.1 当归 2.3.2 熟地黄 2.3.3何首乌 2.3.4 白芍2.4 补阴药2.4.1 麦冬 2.4.2 枸杞子【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一章收涩药【目的要求】1、掌握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五味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3、熟悉山茱萸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概述1.1 收涩药的功效1.2 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常用收涩药2.1 五味子 2.2 山茱萸【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中药药性药理 2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1 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2 第五章解表药 3 第六章清热药 3 第七章泻下药 2 第八章祛风湿药 1 第九章芳香化湿药 1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1 第十一章温里药 2 第十二章理气药 2 第十三章消食药 1 第十四章止血药 1 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 3 第十六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2 第十七章安神药 1 第十八章平肝息风药 1 第十九章开窍药 1 第二十章补虚药 4 第二十一章收涩药 1 合计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