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

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

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目录一、风险投资概述 (1)(一)风险投资的含义 (1)(二)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 (2)1、公司制 (2)2、有限合伙制 (2)3、信托基制 (2)二、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 (3)(一)风险资本与风险机构的稳定性比较 (3)1、风险资本的稳定性比较 (3)2、风险机构的稳定性比较 (4)(二)激励与约束机制比较 (5)1、激励机制比较 (5)2、约束机制比较 (6)(三)成本比较 (7)1、设立成本比较 (7)2、运营成本比较 (8)3、代理成本比较 (9)(四)退出机制比较 (10)1、公开上市(IPO) (10)2、并购(回购) (10)三、总结 (11)一、风险投资概述(一)风险投资的含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风险投资并无统一的定义。

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认为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者投资于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性资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其定义为一种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企业并参与管理的投资行为;在我国,由科技部、国家计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将风险投资定义为: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

这些定义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风险投资的本质揭示是一样的——风险投资是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管理但不以最终控制企业为目的,并在企业成熟后,采用某种方式退出企业以获取高资本收益的一种运营方式。

在整个风险资本运营体系过程中,一般都涉及了三方核心主体,即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这三方核心主体构成了风险资本运营的基本体系:风险投资者向风险投资机构提供风险资本,或者说风险投资机构从风险投资者那里募集风险资本,这是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然后,风险投资机构凭借其投资经验与技能,将风险资本投向符合其要求的创业企业,并为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战略发展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与创业企业家一道,使创业企业发展壮大,这是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投融资关系;随后,风险投资机构按照风险投资合同的约定,分享创业企业的成功,通过创业企业的IPO、出售、回购等方式退出创业企业,实现风险投资回报;最后,风险投资机构按照其与风险投资者的募集协议,与风险投资者分配投资收益。

(二)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在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种的机构组织形式。

每一种形式的出现都是对当时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的适应,都具有内在的法律价值和合理性。

目前,风险投资机构所采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基金制。

1、公司制公司制风险投资组织是指由2个或2个以上的投资者共同组成的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营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基本形式。

公司制风险投资组织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风险投资公司设立的法律基础是《公司法》,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与运作,规范和制约各方关系。

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风险投资机构采取公司制组织形式。

公司制组织形态有四大优势和特征:有限责任、股权可自由转让、集中管理(管理权授予外聘的管理团队)和法人资格(具有法人实体权利、无限存续期和利润最大化目标)。

2、有限合伙制有限合伙制是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合伙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有限合伙制对外在整体上也同样具有无限责任性质,但在其内部设置了一种与普通合伙制有根本区别的两类法律责任绝然不同的权益主体:一类合伙人作为真正的投资者,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不得参与经营管理,并且只以其投资的金额承担有限责任,称为有限合伙人;另一类合伙人作为真正的管理者,只投人极少部分资金,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并要承担无限责任,称为普通合伙人,亦称一般合伙人或无限合伙人。

这就是有限合伙制的主要特点,也是其在组织安排和制度设计上主要的创新之处。

在我国,有限合伙公司设立的法律基础是《合伙企业法》,但由于有限合伙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尚不充分,各项制度和法规仍主要借鉴国外经验,并在进一步探索当中。

3、信托基制信托基金制是指依据公司法或一定的信托契约组建的风险投资基金,再以信托契约方式将风险基金管理公司、基金保管机构和投资者三方的责权利关系予以书面化、法律化,约束和规范当事人行为。

风险投资基金绝大部分以私募方式设立,投资者是风险投资基金的所有者,以出资份额承担有限责任,风险基金管理公司依照信托契约规定负责基金的管理。

按照不同的法律基础,风险投资基金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基金,主要区别在于:公司型基金依据公司法成立基金公司,再将基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是一种所有权关系;而契约型基金的设立依据是基金契约,基金主要发起人通常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

依据不同的交易方式,风险投资基金又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两者的区别是:后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且没有预定的存续期限;前者则有预定的存续期限,在存续期内基金不能赎回。

由于风险投资期一般较长,流动性差,故往往多为封闭式基金。

二、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在我国,由于有限合伙制实践较晚,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公司制是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主体,且国有资本参入的风险投资比例较大。

由于公司制本身的运营结构和规制的因素,其运行效率仍有待提高。

而有限合伙制是一种风险和权益挂钩,分配比较合理,并在国际上有成功经验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2006年得到新《合伙企业法》的认可后,能够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快速和富有实效的发展,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选取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风险组织形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风险资本与风险机构的稳定性比较风险资本来源的稳定性和机构的稳定性是风险投资机构从事风险投资活动最起码、最根本的前提。

因为风险投资的特征之一就是投资的长期性、低流动性,风险投资所投入的资金往往会在企业滞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平均投资期为5到7年。

与一般的投资活动追求短期效益不同,风险投资不是着眼于短期的回报,而是着眼于项目的前景和增长潜力,故要求风险投资者能够长期稳定地提供风险资本。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的持续存在与发展、人才的稳定也是风险投资机构选择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1、风险资本的稳定性比较资本的稳定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人投入资本的承诺和践行度,二是对投资人转让、退出投资的限制。

(1)投资人投入资本的承诺和践行度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在实行法定资本制国家,通常只有在股东缴足出资以后,公司才能设立。

即便采取授权资本制的国家,也立法规定了分期缴纳的期限和最低缴纳金额。

如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

而且对公司股东不按章程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法》也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股东对外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对内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对出资的限制则较少。

从《合伙企业法》第65及66条的规定来看,立法要求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成立的时候就认缴自己的出资份额,并以其认缴的出资份额承担有限责任,但是允许其分期缴纳,而不要求其在合伙企业成立之时就全部缴纳。

因此,可以将有限合伙人的出资缴纳方式可以归结为“一次认缴,分期缴纳”。

同时规定,有限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未按期足额缴纳的,应当承担补缴义务,并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

可见,在出资制度上,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一样,在法律规定上是强制性的。

(当然,这在加强了风险资本稳定性的同时,也产生了其他问题。

即就算有限合伙人不再信任普通合伙人,他仍然具有出资的义务,一直到认缴的出资额全部到位。

这与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灵活性是相违背的。

所以笔者建议对出资的法条进行修改,借鉴国外的法规比照美国规定,引入“无过离婚”条款。

注:“无过错离婚”条款是指即使普通合伙人没有犯原则性错误,只要有限合伙人对其失去信心,他们就会停止投资。

这样可以刺激普通合伙人充分利用自己筹集到的资金,也是一种限制普通合伙人滥用权利的设计。

对有限合伙人,这样可能会造成其初期注入资金的部分或全部损失。

而我国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要求有限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并足额缴纳出资,如果未按期足额缴纳的,除要承担补缴义务,还要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

这个规定没有采纳“无过错离婚”制度,并且违背了有限合伙的制度设计,不利于有限合伙人利益的保护。

一旦发生道德风险,有限合伙人将无法为维护自身的权利选择不再继续投资。

所以,如果有限合伙人能够基于有限合伙协议中的“无过错条款”停止出资,则可以将有限合伙人的承担责任出资限定于其实际出资额,而不是认缴的出资额。

)(2)对投资人转让、退出投资的限制在股权(权益)转让方面,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都有一些限制,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出资,但向股东以外的认转让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中依法转让。

《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但是《合伙企业法》又规定:“对于新入伙的合伙人则须经过其他合伙人的同意”。

这就变相的规定有限合伙人转让给合伙以外的主体的时候须经过其他合伙人的同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限合伙人财产份额的转让。

在对投资人的退出上,我国《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对于有限合伙合伙人能否自由退伙,我国《合伙企业法》并未对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退伙做出强制性限制,仅在第四十七条规定,合伙人违反规定擅自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

由此可见,在风险投资中,如果作为合伙人之一的投资者提出退伙,作为其他合伙人的风险投资家如想维持资本稳定,颇为不易。

2、风险机构的稳定性比较公司是典型的资合组织,其以资本为联系纽带。

股东的退出、变更对已依法设立的公司没有根本性的影响。

且各国对公司的法律发展都已比较完善,对公司权利机构、设置都规定得较详尽,公司一旦依法设立,除被兼并、破产或因特殊原因解散的,一般会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有限合伙是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依据双方达成的有限合伙协议而成立的一种企业形式,其合伙人的关系主要依据有限合伙协议来调整,国家法律一般都是在有限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时的一种补充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