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本卷总分为100分时间为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各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所以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D.硅在自然界中能够以单质形式存在2、电解质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A. 阳离子数与阴离子数B. 阳离子质量和阴离子质量C. 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D. 每个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数3.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
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3B.NaOH C.BaCl2D.FeSO44、下列关于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Fe3O4可看作FeO·Fe2O3;②工业上在高温下用CO还原Fe2O3的铁矿石炼铁;③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④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⑤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⑥空气中灼烧Fe(OH)2的最终产物是Fe2O3;⑦氯化铁溶液有较强氧化性,故可用作净水剂。
A、①③⑥B、②⑥⑦C、④⑦D、④⑤⑦5、镁橄榄石(2MgO·SiO2)中的阴离子是()A.SiO32- B.SiO44-C.SiO54- D.SiO64-6、将1.12g铁粉加入2mol/L的氯化铁溶液25mL中,充分反应后结果是()A.溶质为氯化亚铁,铁粉有剩余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7.(NH4)2S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2:3C、1:1D、4:38.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又有沉淀产生,下列溶液中符合此条件的是()A.NO3-、Al3+、K+B.SiO32-、AlO2-、K+C.SO42-、Cu2+、Na+D.Ba2+、Na+NO3-9 .把金属钠2.3g溶于水中,要使所得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个数之比为1:100,则所需要水的质量是()A.181.8gB.180gC.181.6gD.220g10.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
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 .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滴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等浓度Ba(OH)2溶液和NaHCO 3溶液混合:Ba 2++2OH -+2HCO 3-=BaCO 3↓+ 2H 2O+CO 32-B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SiO 32-+H 2O+CO 2==CO 32-+H 2SiO 3↓C .钠跟水反应:Na +2H 2O===Na ++2OH -+H 2↑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 3++4NH 3·H 2O ===AlO 2-+4NH 4++2H 2O12、将a g 水煤气(成分为CO 和H 2)充分燃烧,将燃烧生成的气体(150℃)通过盛有过量的Na 2O 2的干燥管(反应气体无损失),充分反应后干燥管增重b g ,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bB .a =bC .a <bD .无法比较13、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够与NaOH 溶液反应的一组是( )①SiO 2 ②NaHCO 3 ③Al ④Al 2O 3 ⑤(NH 4)2CO 3 ⑥(NH 4)2SO 4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⑥14、由FeO 、Fe 3O 4和Fe 2O 3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混合物中FeO 、Fe 3O 4、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1:1:2B.2:1:1C.1:2:2D.1:3:115.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ml 200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与加入的NaOH 溶液体积V 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和铝的总质量为g 9B .最初mLNaOH 20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C .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 5D .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2.1116.200℃时,11.6 g 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 ,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Na +、HCO -3、SO 32-、CO 32-等离子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 g/molB .混合气体与Na 2O 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 .溶液中SO 32-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 .溶液中H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 3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 3-和CO 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二、填空题(共42 分)17.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铁红常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18.工业上为了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常常将铝材浸入装有NaOH 溶液的碱洗槽中。
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a.NH 3b.CO 2c. NaOHd.HNO 319.⑴在K 2Cr 2O 7+14HCl=2KCl+2CrCl 3+3Cl 2↑+7H 2O 反应中, 是氧化剂; 元素被氧化; ________是氧化产物;7mol HCl 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mol.⑵反应11P +15CuSO 4 +24H 2O = 5Cu 3P + 6H 3PO 4 +15H 2SO 4中32g CuSO 4能氧化磷的质量为_________g.20.有MgCl 2、Al 2(SO 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MgCl 2与Al 2(SO 4)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___________21.某无色透明溶液,投入金属铝可放出H 2。
现有下列离子:Mg 2+、Cu 2+、Ba 2+、H +、Ag +、SO 42-、HCO 3-、OH -。
试判断下列两种情况时,各有哪些离子可存在于此溶液中:(1)当生成Al 3+时,可存在的离子有 ;(2)当生成AlO 2-时,可存在的离子有 。
22.物质有以下转化关系:根据上图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表示) (1)A 是 ,B 是 ,C 是 ,X 粉末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CO 2气体B固体C 黑色固体 淡黄色粉末A H 2SO 4 X 粉末,加热蓝色沉淀 澄清石灰水 ①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蓝色溶液 ②23.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⑴ 开始实验时弹簧夹e是打开的,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 数分钟后夹上弹簧夹e,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 如果开启活塞f放掉2/3液体,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计算题(共10 分)24.⑴加热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列出计算过程)⑵过氧化钠与铝粉混合物共18.3g,加入100ml 水,充分反应后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收集到5.6L气体(标准状况).则收集到的气体成份是,体积比是。
1234567817.氧化铝, Fe2O3. (每空2分)18.2Al+2OH-+2H2O=2AlO2-+3H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b。
(每空2分)19.⑴K2Cr2O7;Cl;Cl2;3。
(每空1分)⑵1.24g. (2分)20.1:1(3分)21.(1)H+、Mg2+、SO42-(3分)(2)OH-、Ba2+(3分)22.(1)A:Na2O2B:O2C:Na2CO3X:Cu (各1分,共4分)(2)2Na2O2+2CO2 =2Na2CO3+O2 (2分)(3)Cu2++2OH-=Cu(OH)2↓ (2分)23.(1)Fe+2H+=Fe2++H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A中溶液进入B中,且立即产生白色沉淀(3)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2H2O+O2=4Fe(OH)3(每空2分)三.计算题(共10 分)24.⑴58%(5分)⑵O2和H2(2分),2∶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