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扁形动物》PPT课件

《扁形动物》PPT课件

输卵管、输精管等
❖ 附属腺:
前列腺、卵黄腺等
❖ 大多数雌雄同体。
8、螺旋卵裂
❖ 发育:有螺旋卵 裂(一些海产种 类:涡虫纲多肠 目)
二、分类
❖ 2万种 ❖ 一般分3纲
涡虫纲(Turbellaria) 吸虫纲(Trematoda) 绦虫纲(Cestoda)
1、涡虫纲(Turbellaria) -三角涡虫
华 枝 睾 吸 虫
ppt课件
35
终寄主
人食未熟的鱼被感 肝 染

卵随人粪入水中


鲤科鱼 (第二中间寄主)


(人肝成胆虫管中)卵
后囊蚴
毛蚴
(鱼肌肉中)
的 生
尾蚴 雷蚴 胞蚴
卵被沼螺吞 食在螺体内

孵出毛蚴

尾蚴逸出螺体
毛蚴在螺
沼螺
体内发育 (第一中间寄主)
繁殖
2.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 从湖北江陵西汉古尸体内检获的血吸虫 卵事实,表明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存在至 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人类 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 的病情最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 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 伴随免疫和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 螺不易控制等。
ppt课件
ppt课件
22
涡虫横切面模式图
ppt课件
23
涡虫横切面局部放大
ppt课件
24
❖ 各种涡虫
各种涡虫
ppt课件
26
各 种 涡 虫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2、吸虫纲(Trematoda)
主要特征: -华枝睾吸虫
1. 寄生生活 2. 合胞体皮层
1. 合胞体:许多细胞细胞质延伸融合形成的细胞 的集合体,细胞界限不清晰。
❖ 皮层的这种特殊结构起着对抗 寄主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而 且对吸虫通过体表吸取寄主营 养物质和进行气体交换都起着 重要作用。
线粒体 核
体表面
❖ 绦虫的体壁:
绒毛
❖ 表皮是一层合胞体
❖ 由于对内寄生的特殊适 应,绦虫表皮层的表面 密布细小的微绒毛,而 没有像吸虫表皮那种结 晶蛋白所形成的刺。
线粒体 基膜 环肌 纵肌
3. 吸盘 4. 消化系统不发达 5. 神经和感官不发达 6. 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
常见种类
1.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特征:长10-25mm;宽 3-5mm, 口吸盘大于腹 吸盘。寄生于人、猫、 狗的肝胆管内,以上皮 细胞为食
生活史:
第一中间寄主:赤豆螺、纹沼螺等 第二中间寄主:虾或鲤科鱼类 终末寄主:人、猫、狗 症状:肝腹水、侏儒症
(帽细胞和管细胞)组成盲管。
❖ 特点:
❖ 仅一端有孔 ❖ 细胞数目少
❖ 功能:
❖ 主要调节渗透压 ❖ 排出少量代谢废物
ppt课件
12
6、 梯形神经系统
两条腹神经索发达,其间有横 神经相连,如同梯形。 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脑
7、生殖系统:固定的生殖腺和生 殖导管
❖ 生殖腺:
精巢、卵巢
❖ 生殖导管:
背面: 保护 腹面: 运动和摄食 前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 重要条件。
2、出现中胚层
❖ 中胚层
❖ 中胚层产生的方式
❖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引起了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 为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复 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动物达到 了器官系统水平。
增强了运动机能,促进了新陈代 谢的加强。
雌雄异体,长圆柱形 雄体短粗,有抱雌沟; 雌体细长。
生活史:
中间寄主:钉螺 终末寄主:人
口吸盘
子宫
成卵腔 输卵管 卵巢 肠
腹吸盘 精巢
卵黄腺
生殖孔

血吸虫成虫
合抱
终寄主



尾蚴经皮肤 侵入人体




活 尾蚴逸出螺体

卵随人粪入水中
卵孵出毛蚴
毛蚴在螺体 内发育繁殖
❖ 吸虫的体壁:
胞饮小囊
❖ 由于对寄生生活的长期适应, 皮层没有纤毛,也没有成杆状
线粒体
体细胞及杆状体。
小刺
❖ 吸虫的表皮是一层合胞体(由
许多大细胞的细胞质延伸、融 基膜
合形成)。合胞体内有线粒体 和内质网和胞饮小泡,以及结
环肌
晶蛋白所形成的刺。
❖ 上皮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移 纵肌
到了肌肉层的下面。
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 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无体腔 假体腔 真体腔
3、皮肤肌肉囊
❖ 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和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共 同形成包围身体的结构,称为“皮肤肌肉 囊”,简称皮肌囊。
❖ 功能:保护、运动
❖ 涡虫纲的体壁:
❖ 表皮是外胚层来源的柱状上皮细胞,细 胞之间有杆状体,腹面的表皮有纤毛。
❖ 通过微绒毛,绦虫可以 直接从寄主消化道中吸 收营养,并有利于在寄 主消化道内的固着。
实质
皮层细 胞主体
液泡 合胞体

线粒体
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 口、咽、肠 ❖ 无肛门
5、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原肾管: ❖
(体内封闭,体外开口)
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 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 泄孔通体外,分支末端由焰细胞
钉螺(中间寄主)
❖ 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日本 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又称日 本裂体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门脉、肠系膜 静脉系统内,引起血吸虫病,江南民间称为 “大肚子病”。日本血吸虫在国外流行于日 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的长江 流域及长江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 海、福建等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流行。 在台湾省日本血吸虫只感染动物,不感染人 体。
❖ 主要特征:
1. 自由生活 2. 皮肌囊发达
1. 表皮 2. 肌肉
3. 消化系统发达 4. 神经系统发达
三角涡 虫
ppt课件
18
(前平衡囊)
(耳突)
(神经连合)
ppt课件
19
正面观
侧面观
牟勒氏幼虫:海产涡虫纲动物的幼虫阶段,
其作用相当于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
ppt课件
21
❖ 涡虫的再生能力强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三角涡虫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眼点
1. 两侧对称
2. 中胚层
3. 皮肤肌肉囊
4.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口咽
5.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6. 梯型神经系统
7. 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1、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 即通过身体的中轴,
只有一个对称面(或切面)将动物体 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 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 前后、左右、背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