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实训实习课程报告(学生用)课程名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二级学院生物及生态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201006080020 实训实习报告要求实训实习报告是实训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训实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依据。
实训实习报告是学生总结实训实习内容,使实训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实训实习报告要用规定的实训实习报告纸书写,要语言通顺、分析合理、认真总结。
每门实训实习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报告交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核后交课程所开二级学院存档。
实训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内容:1.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场所、实训实习日期;2.实训实习目的和要求;3.实训实习仪器、设备与材料;4.实训实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训实习报告2011年12 月 2 日第15、16 周篇二:食用菌实习报告《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专业:植物保护班级:植保0905班姓名:尹传林学号: 2009301200906 指导教师:边银丙、王卓仁中国·武汉二○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与任务(一)实习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8日至2011年12月4日三、实习地点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四、实习内容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五、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一)栽培实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在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
首先都是按比例配料。
这次的三种食用菌都是采用的棉子壳、锯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比例不同,以保证满足不同的碳氮比需求。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差别。
对于黑木耳和平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以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专门的拌料机拌料,而平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
在我们亲自实践后便知拌料机使工作效率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注意的事项也不少,例如平菇加料是稻草需先润湿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平整但不能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
我们围着料堆坐成一圈,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
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实验室有所不同的。
这里我们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大,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
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
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实验室操作基本相似。
需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无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展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像是对于几天实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参观实习本次实习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习。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中国香菇之乡”之称的随州三里岗。
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一台台先进的仪器、一条条繁忙的流水线,从技术部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
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进入采收区域,一捆捆金针菇尽收眼底。
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时达5-6吨,这着实令我吃了一惊。
粗略算算,这所带来的价值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回到车上,通过身家亿万的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
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
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
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上小康道路,也带来的巨大商机。
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
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一个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业都是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政府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中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望去,一片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
整齐的制服、清洁的流水线展示出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的生产实力。
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解以及公司播放的宣传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每年上亿的税款缴纳不仅展示了公司的实力更让众人看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喜人业绩。
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站在了中国科技发展领头羊的地位。
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平菇还与从未谋篇三:食用菌实习报告参考资料平菇如何种植一、正确选择品种。
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很多菇农栽培高温平菇失败,多是因为品种选择失误,有的菇农没有将品种的温型搞清楚,随便拿来种植,结果因温型不对,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
因此在引种时一定要到信誉高的科研单位,而且要详细询问所购品种的温型、色泽、菇型等生物性状,必要时可在引回后作出菇试验进行鉴定,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保证菌种质量。
要想使高温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
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因为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从而可抑制杂菌生长,同时因为菌丝在培养基内分解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为子实体输送养分和水分,可获得平菇的高产、稳产。
三、场地选择。
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可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
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四、菌袋制作。
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导致生产失败。
1、熟料制袋。
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
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一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便于平菇菌丝吸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可获得高产、稳产;二是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10~15天。
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20厘米×45厘米×2.5~3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
2、发酵料制袋。
该种方式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
具体办法是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1.5米左右,高1.2~1.5米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500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
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30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
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测量料表层25厘米左右处温度,待温度升到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左右,进行翻堆,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重新建堆,操作与初建堆时相同。
当料堆温度再升到55℃以上时,保持12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3次。
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30℃左右时,即可装袋。
料袋规格可选用22~25厘米×45厘米×1.5~2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8~10个通气孔。
五、发菌管理。
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
不论是熟料菌袋或是发酵料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不小于50厘米,袋间距不小于5厘米,发菌场地应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是可往菌袋上喷洒凉水降温,严防料袋温度超过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