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诗人朱淑真传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相传她祖籍与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同属一地,故有人称她乃朱熹侄女。
因世居杭州钱塘,故又称钱塘人。
出生于仕宦世家,家境颇富。
据她写的诗句,称家里不仅有东园(见《晚春会东园》),又有西园(见《春游西园》),①还有楼阁。
她即住在西楼之上。
而且家庭中有较浓郁的文化气氛。
她常与父亲把酒论文,吟诗作对。
她在《寄大人二首》中感叹:“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并期盼“把酒何时共,论文几日亲。
”②她曾在出嫁后,得到家嫂的一封信,她即兴作诗,写道:“声声喜报鹊温柔,忽接芳缄自便邮。
一尺溪藤摛锦带,数行香墨健银钩。
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
添得情怀无是处,非干病酒与悲秋”。
③反映她在未出阁前,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
朱淑真虽是大家闺秀,但却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
如《苦热闻田夫语有感》一诗,她写道:“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给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④另一首《喜雨》,亦写道:“高田低田尽沾泽,农喜禾无枯槁伤。
我皇圣德布寰宇,六月青天降甘雨。
四海咸蒙滂沛恩,九州尽解焦熬苦。
”
①《朱淑真诗集》前集卷2《晚春会东园》,后集卷1《春游西园》。
②《朱淑真诗集》前集卷7。
③《朱淑真诗集》前集卷10。
④《朱淑真诗集》前集卷4。
⑤这些诗,都可表明她是个颇富正义感的不凡女性。
可惜的是,朱淑真的婚姻极不如意,以致抑郁以终,铸成了她的悲剧。
如在《愁怀》二首之一中写道:“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①她非常明确地提到了对自己婚姻的不满意。
她的丈夫既非“市井民家”,亦非“村恶”,②而是个官员。
朱淑真在《春日书怀》中写道:“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日暖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谩盈眸。
高楼惆怅凭阑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③这里显然指跟着丈夫宦游,而远离父母千里,极不自由。
另一首《寒食咏怀》,记述丈夫的为宦地是在淮南:“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纷纷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④当时,宋金长期划淮为界,淮河一线,是双方重点设防的地方。
因此可以推断,她的丈夫大概是不通文墨的一介武夫。
她在《秋日偶成》中透露过自己的心事:“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⑤最后一句值得注意,她希望自己能嫁个写得万首诗的丈夫,而事实上却嫁了个武夫,这就不能不是“鸥鹭鸳鸯作一池”了。
后来,她乘归宁省亲之机,回到了父母身边,从此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丈夫。
由于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如意,她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情感的诗篇。
如《冬夜不寐》:“推枕鸳帏不奈寒,起来霜月转阑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⑥正由于这种境遇,朱淑真终于抑郁以终。
据说她去世时,父母尚健在。
朱淑真在生前并没有太大的诗名,朱熹说过:“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
①朱淑真也与魏夫人有交往。
她写有《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
②据说,这位魏夫人就是曾布(1036—1107)之妻,魏泰之妹,主要活动在北宋哲宗徽宗时。
而朱淑真当是北宋末南宋初年人,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同时或稍后。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魏仲恭编定朱淑真的作品,名《断肠诗集》,在此书的序中说:“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及嫁为市井民家妻。
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
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
一火焚之。
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
呜呼冤哉!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乃名其诗为《断肠集》。
后有好事君子,当知予言之不妄也。
”末署“淳熙壬寅二月望日,醉□居士宛陵魏仲恭端礼书”。
⑤《朱淑真诗集》前集卷4。
①《朱淑真诗集》前集卷9。
②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称朱淑真“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
其《西湖游览志余》又称“朱淑真其夫村恶..种种可厌”。
③《朱淑真诗集》后集卷1。
④《朱淑真诗集》后集卷1。
⑤《朱淑真诗集》前集卷6。
⑥《朱淑真诗集》后集卷4。
①《朱子语类》卷140。
②诗见《朱淑真诗集》前集卷10。
诗存330 余首,即《断肠诗集》,亦称《断肠集》;词存30 余阕,称《断肠词》。
朱淑真诗词的成就可与李清照齐名。
遗憾的是,李清照《宋史》中留有记载,而朱淑真却没有。
据说当时有临安人王唐佐为朱淑真写过一小传,但也没有流传下来,对其生平概略大多是根据她的诗作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