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工艺
2.注射液的过滤
过滤作用:依靠截介质的拦截作用 过滤方式:表面过滤→颗粒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 深层过滤→颗粒被截留在介质孔道内 (1)影响过滤的因素 液体的流动遵循Poiseuile公式:V=Pr4t/8L 影响滤速(v=V/t)的因素:P↑,v↑;r↓,v↓; S↑,v↑; ↑,v↓;L↑,v↓
实际配液量=实际灌注量+实际灌注时损耗量
(二)注射容器的处理
1.安瓿的种类和式样
注射剂容器:有颈安瓿、粉末安瓿、青霉素小瓶等
安瓿规格:1、2、5、10、20ml等。 国标GB2637-1995规定水针剂使用的安瓿一律为曲颈易 折安瓿。 易折安瓿分为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 两室注射容器:下隔室装无菌粉末,上隔室盛溶剂, 中间用特制的隔膜分开。
2. 热原检查
热原检查目前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仍主要为家兔法。选 用家兔作试验动物,是因为家兔对热原的反应和人是相 同的。 鲎试验法:其原理是利用鲎(Limus polyphemus)的变形 细胞溶解物(amebecyte lysate)与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 应。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灵敏,不能取代 家兔的热原试验法。 因为鲎细胞中含有一种凝固酶原和一种凝固蛋白原,前 者经内毒素激活而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凝固酶,使凝固蛋 白原转变为凝固蛋白而形成凝胶。
【注解】
(1) 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故显强酸 性。加入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使维生素C部分 地中和成钠盐,以避免疼痛。同时碳酸氢钠起调 节pH的作用,以增强本品的稳定性。
Hale Waihona Puke (2) 维生素C的水溶液与空气接触,自动氧化成 脱氢抗坏血酸。 (3) 本品稳定性与温度有关,故以100℃15分钟 灭菌为好。但操作过程应尽量在避菌条件下进行, 以防污染。
涤机组。
6.安瓿的干燥和灭菌 一般置于120-140℃干燥;180℃,1.5h干热灭菌。 大生产中多采用隧道式烘箱,主要由红外线发射装置 和安瓿传送装置组成。
(三)注射液的配制与过滤
1.注射液的配制
(1)配制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常用装有搅拌器的夹层锅配液 用具的材料:玻璃、耐酸碱搪瓷、不锈钢、聚乙烯等。 用具的处理:清洁液或洗涤剂洗净→新鲜注射用水荡洗 (或灭菌)→备用,使用完毕后立即刷洗干净。 (2)配制方法 浓配法:配制药物浓溶液→过滤 →稀释 稀配法:一次配置成所需浓度的药物溶液→过滤
装量检查法具体操作过程:
取供试品 5 瓶 (支),除去标签、铝盖, 容器外壁用 乙醇洗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 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倾出内容, 求出每 1瓶(支)的装
量与平均装量。每1瓶(支)中的量与平均相比 较,应符合
上表的规定。如有1瓶(支)不符合,应另取 10瓶(支)复试, 均应符合规定。
检漏
灭菌检漏两用灭菌器:灭菌
完毕→冷水淋洗安瓿→抽气→ 吸入颜料溶液至盖过安瓿→关 不同批号或相同的色泽,不 同品种的注射剂,不得在同一 闭色水阀→放开气阀抽回色水。 灭菌后,趁热立即于灭菌锅 灭菌区同时灭菌。 内放入颜色水,安瓿遇冷内部 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必须 压力收缩,颜色水即从漏气的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2h)。 毛细孔进入而被检出。 凡 能 耐 热 的 产 品 , 宜 采 用
(3)注意事项
①配制环境要清洁,一般并不要求无菌,但所用器具和原
料及附加剂尽可能无菌; ②配制剧毒药品,严格称量和核对,并谨防交叉污染; ③对不稳定性药物应注调配顺序,有时还要控制温度和避 光操作;
④对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0.1-0.3%的活性碳(一级针用碳
或767型针用碳)处理,小量注射液可用纸浆混碳处理。 注意活性碳对药物的吸附作用,宜酸碱处理并活化。
5. 其他检查
注射液的装量
灌注射液时,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 标示量。除另有规定外,供多次用量的注射液,每一 容器的装量不得超过10次注射量,增加的装量应能保 证每次注射用量。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无 菌粉末的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平均数量 装量差异限度 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胶体输液:如右旋糖酐注射液、明胶、PVP等 含药输液:如替硝唑、苦参素等
(2)质量要求:
与注射剂基本一致。渗透压可为等渗或偏高渗,不能引 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不能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异性蛋 白及降压物质。 更应注意无菌、无热原、澄明度这三项
三、输液的制备
(一)输液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输液容器的准备
注射剂制备工艺 培训材料
一、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注射剂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前 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 检查、包装等步骤。 总流程由制水、安瓿前处理、配料及成品四个 部分组成,其中环境区域划分为控制区与洁净 区。
二、注射剂的制备
(一)原料的准备
计算原料用量称量(两人核对),可酌情增加投料量。 原料(附加剂)实际用量=原料(附加剂)理论用量原料成 品标示量百分数/原料(附加剂)实际含量 原料(附加剂)用量=实际配液量成品含量%
(3) 柴胡注射液
【处方】北柴胡 氯化钠 吐温80 1000g 8.5g 10ml (主药) (等渗调节剂) (增溶剂)
注射用水
加至
1000ml
(溶剂)
【制备】柴胡→10倍量的水→加热回流6h →蒸馏,初蒸 馏6000ml →重蒸馏至1000ml水→氯化钠、吐温80→过 滤→灌封→100℃, 30min灭菌。
115℃30min灭菌。
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1. 澄明度检查 我国对澄明度检查的要求:取供试品,在黑色背景、 20W照明荧光灯光源下,用目检视,应符合卫生部关于澄 明度检查判断标准的规定
白点多为原料或安瓿产生; 纤维多半因环境污染所致; 玻屑往往是由于割口灌封不当所造成。 国产BY-1型澄明度检测仪
0.05g以下或0.05g
±15%
0.15g以上~0.5g
±7%
0.05g以上~0.15g
±10%
0.5g以上
±5%
装量检查法:
注射液的标示装量为2m1以上至10m1者取供试品3支, 10ml上者供试品2支; 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干燥的注射器 抽尽, 在室温下检视; 测定油溶液或混悬液的装量时,应先加温摇匀,再用 干燥注射器抽尽后,放冷至室温检视。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增加滤速的方法:加压或减压;升温;预滤;使杂质 颗粒变粗等。
(2)过滤介质与助滤剂
常用过滤介质: ①滤纸(普通和分析用滤纸) ②脱脂棉(口服液体过滤) ③织物(精滤前的预滤,或注射剂脱碳过滤) ④烧结金属(注射剂初滤)
⑤多孔塑料(1、5、7m,其中1m可用于注射剂过滤)
⑥垂熔玻璃(广泛用于注射剂过滤) ⑦多孔陶瓷(主要用于注射剂精滤) ⑧微孔滤膜(主要用于注射剂精滤和除菌过滤)
④纸浆(有助滤和脱色作用,中药注射剂中应用较多)。
(3)过滤装置
①普通漏斗(玻璃和布氏) ②垂熔玻璃滤器(垂熔玻璃 漏斗、滤器和滤棒) 3号和G2号常压过滤;4号和 G3号减压或加压过滤;6号以及 G5、G6号用于无菌过滤;
使用完毕用水抽洗,并以 1%-2%硝酸钠硫酸液浸泡处理。
③砂滤棒(硅藻土滤棒和多 孔素瓷滤棒) 垂熔玻璃滤器
2.安瓿的质量要求
①应无色透明;
②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 ③熔点低; ④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⑤应具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⑥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制造安瓿的玻璃:
①硬质中性玻璃(低硼酸硅盐玻璃,化学稳定性好,适 合近中性或弱酸性的注射剂); ②含钡玻璃(耐碱性好,适合碱性较强的注射剂,如磺 胺嘧啶钠注射液);
④板框式压滤机(多用于注射剂预滤)
⑤微孔滤膜过滤器
理化性质:热稳定性和化学性 能稳定。 膜材质:纤维酯膜、尼龙膜、 聚四氟乙烯膜 用途:注射剂精滤和除菌过滤 优点:孔径小,截留能力强; 孔径大小均匀,不易泄漏;滤速 快;滤膜无介质的迁移;无交叉 污染。
缺点:易堵塞,有些滤膜化学 性质不理想。
⑥压滤器 ⑦其他,如超滤装置、钛 滤器、多孔聚乙烯烧管过滤 器等。 在注射液生产中,一般采 用二级过滤: 预滤(砂滤棒、垂熔玻璃 漏斗、板框式压滤机或预滤 膜)→精滤(滤膜)。
③含锆玻璃(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能好,
可盛乳酸钠、碘化钠、酒石酸锑钠等)。
3.安瓿的检查
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物理
稳定性等。
化学检查:耐酸、碱性和中性检查。
装药试验:安瓿与药液的相容性。 4.安瓿的切割和圆口 切割:安瓿颈具有一定长度 圆口:颈口截面熔融光滑
5.安瓿的洗涤 一般用离子交换水灌瓶蒸煮;质量较差的用0.5%的醋 酸水溶液蒸煮。 安瓿洗涤设备:喷淋式、超声波和气水喷射式安瓿洗
配制:浓配法,常加入0.01~0.5%针用活性炭
垫隔离膜:涤纶膜
涤纶膜的处理:
将直径38mm的薄膜,逐张分散,用药用乙醇浸泡 或放入蒸馏水中于112~115℃热处理30分钟或煮 沸30分钟; 再用滤清的注射用水动态漂洗备用。 操作中要严格控制环境,防止污染。 对于某些碱性药液如碳酸氢钠,可考虑使用聚丙 烯薄膜。
3、输液的配制与过滤
四、注射剂处方与制备工艺分析
(1) Vc注射液
【处方】 维生素C
EDTA-2Na 碳酸氢钠
104g
0.05g 49.0g
(主药)
(络合剂) (pH调节剂)
亚硫酸钠
注射用水 加至
2.0g
1000ml
(抗氧剂)
(溶剂)
【制备】80%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EDTA-2Na、亚硫酸钠 →维生素C→碳酸氢钠(pH6.0-6.2)→注射用水全量→过滤 →通二氧化碳灌封→100℃, 15min流动蒸气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