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贫创新案例

扶贫创新案例

持贫创新案例巴东地处鄂西边陲,境内山峦起伏,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长江、清江两江分隔;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境内土壤多偏酸性,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适宜产茶的重点区域之一。

一、背景与概况在2005年以前,巴东有大小茶叶加工厂数十家,却没有一个叫的响的品牌,茶叶产业年产值更是微乎其微。

自2006年以来,巴东县委、县政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高度重视茶叶这一资源优势,把茶叶确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引导进行资源整合,培植龙头企业。

起源于巴东县金果坪乡的湖北金果茶业有限公司抢抓机遇,率先整合县内几家大型茶叶企业,主打“金果”品牌。

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该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两突破,创造出固定资产、年创产值十五年双双翻四番的奇迹。

目前,全县共有茶叶面积近7万亩,2010年茶叶产量达1400余吨,茶叶综合产值1.5亿元。

有工商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8家,从事茶叶经营的茶农及从业人员近2万人。

近几年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投入,使巴东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基本模式和创新做法(一)整合优势资源,壮大企业规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金果坪乡等乡镇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巴东茶场数量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的现状,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鼓励茶叶企业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

经过几年的摸索,湖北金果茶业有限公司先后整合了铧烨、神农溪等8个中小茶叶公司和加工厂,公司自有基地面积逐步扩大到3000亩,辐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

同时,公司在金果坪乡相应建立了1000亩银杏基地和1000亩板粟基地,在溪丘湾乡建立了50亩茶叶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以县城为中心,江南、江北同步发展,覆盖全县12个乡镇,成长为巴东茶叶产业的领军企业。

通过整合,原有的华亚、神农碧峰、碧绿仙芝、溪丘茶等数十个茶叶品牌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金果品牌。

“金果”茶叶品牌越来越响亮,“金果”商标也连续两届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公司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之一。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省科技厅确立把金果茶业纳入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该公司抢抓机遇,与省农科院果茶所开展合作,围绕色绿、香高、味醇、型美、耐泡的品质要求,结合新引进的全恩施州第一条清洁化自动流水生产线,制定了《金果茶业全自动清洁化流水生产线加工标准》;摸清了巴东山区茶园土壤、茶树营养状况,获得了茶园平衡施肥测土配方,制定了金果毛尖王、金果玉露茶的标准化加工工艺,建立了科学的病虫害生物防治体系,基地完全实现无公害化,公司的基地管理水平、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等都越上一个新台阶。

2009年,湖北金果茶业有限公司武汉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公司真正实现自主研发,此举开创了我州茶叶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机构的先河,在业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公司以高标准定位,招聘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从事新产品研发、加工工艺改造,市场营销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研发中心通过与各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先后推出了“虎年献瑞”、“云雾留香”、“金果恩施玉露”等多款新品,在上海国际茶博会、湖北省农超对接会、中国(武汉)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展会上崭露头角,并一度蝉联金奖,获得了业内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公司在品牌营运上已显现实力。

(三)强化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将发展重点转转移到带动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上来。

金果茶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帮助农民致富。

为了让乡亲们掌握茶叶种植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技术含量,公司与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联手组织技术人员免费对茶农从田间管理、茶叶采摘、精选茶叶等方面进行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免费指导茶农科学种植管理茶园。

公司还安排技术员组成义务服务队,公布服务电话,出资购买喷雾、修剪等器械和生物农药,随时为茶农提供上门服务。

为了更好的解决全县茶园产量低下,品种老化等突出问题,公司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无性系繁殖茶叶母本园科技示范园,该园引进了8个无性系良种扦苗和福鼎大白等9个优良品种,采用遮阳网大棚进行无性系繁殖,按照有机茶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规程栽培管理,全力以赴进行低产老茶园的改造升级,提供优质种苗,为发展壮大巴东茶叶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公司还牵头成立巴东县华亚茶叶专业合作社,巴东县平阳坝茶叶专业合作社,吸引茶农入社。

通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实现订单式生产。

年初,合作社代表全体社员与公司签订产销协议,公司保证以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收购所有社员生产的茶叶,一方面,既保证了公司的产量,另一方面,切切实实保障了所有茶农的利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10年前,每斤鲜芽茶的价格只有十几块钱,而现在每公斤最高可卖到80多元,茶农仅采摘一天茶叶可得到100多元左右的收入。

”长期从事茶叶生意的金果坪乡江家村村民张孝成说,“这得益于苏方俊把茶叶产业搞活!”据统计,11年来,金果茶业公司带给当地群众现金收入几千万元,许多家庭因为种茶而脱贫致富。

(四)、发展循环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在茶叶产业逐步稳固的同时,为解决茶叶采摘淡季茶农收入低下等突出问题。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金果茶业公司积极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组建了神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承接浙江长毛兔养殖产业,建立长毛兔、肉兔良种繁育基地,确立“以种养畜、畜种共生,种养结合、循环放大”的生态经营思路,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坚持“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万千农户,做大做强企业,扶持农民发展,兴企富民强县”的发展新理念,明确打造湖北第一家循环经济生态种养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发展生态养殖产业。

2009年,公司又建立了南江黄羊良种繁育基地,循环型生态茶叶产业建设逐渐步入正轨。

通过开发养殖产业,将茶树垄间的杂草利用为养畜最好的饲料,养殖产生的粪便又作为有机茶最好的肥料,种茶和养畜结合,综合开发,可谓一举两得。

茶农在非采茶季节养殖长毛兔、肉兔和南江黄羊,有效解决了茶叶生产季节性强的弊端,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通过循环种养、多元发展,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而且为农民打造了最切实可行的致富模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创新成效与作用(一)基地建设不断扩充。

2010年8月,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业发展的意见及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近五年总体思路和目标,出台了推行标准化生产、壮大基地规模、强化政策保障、激励机制四项保障措施。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及金果坪乡等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掀起了茶叶基地建设高潮。

仅下半年不到六个月时间,全县新建茶叶基地1.2万亩,引进了鄂茶1号、鄂茶1 0号等优良品种,引进了三家茶苗繁殖企业,发展茶苗基地3 50亩。

在全州20 1 0年冬季农业开发茶叶基地建设考核中名列前茅。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自巴东县确定以金果茶业公司为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以来,通过先后实施的《富民强县项目》、《200吨有机茶流水生产线》等项目支持,该公司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加工水平实现了升级。

从2007年金果茶业引进恩施州第一条清洁化流水生产线以后,又相继引进了恩施玉露生产线、乌龙茶生产线,并在恩施工业园建造了全省首个星级茶叶加工厂。

金果茶业目前已成为恩施州茶叶加工企业中加工设备最优、分厂分布最广、标准最高的茶叶龙头企业。

20 1 1年9月,金果茶业加入了湖北省茶叶产业战略联盟,并成为湖北省科技厅在恩施州唯一认定的“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20 1 1年1 0月,金果茶叶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等9个部门联合表彰为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成为全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茶叶企业。

(三)茶叶品牌逐渐知名。

2009年,湖北金果茶业有限公司开创全州茶叶企业之先河,在武汉高标准设立研发中心,企业发展驱动轮移师武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

提供研发金果·恩施玉露系列产品,配套开发茶月饼,柑橘,茶枕,茶杯等相关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全县以“金果”为核心的茶叶品牌在全州及全省的品牌地位不断提高,行业地位不断提升,金果商标连续三届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近几年获得各类产品荣誉近3 0项。

20 1 0年,金果品牌与恩施玉露形成合力后,公司大力推介金果、恩施玉露品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取得了当年产僮翻番的好成绩。

四、经验与启示通过扶优,扶强,着力培养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帮助农民致富,行之有效,科学合理。

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作用,通过以企业为载体,在企业取得发展成就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全体茶农参与到生产中来,是健全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步骤。

巴东县作为鄂西边陲的国家贫困县,变传统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切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找到了可行的模式。

同时,发展农业支柱产业,使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等突出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五、重要推广价值随时三峡移民的逐步深入,大部分项目实施接近尾声,农民自有耕地减少,库区原有的经济结构遭受变革,致使整个库区的农业产业链断裂。

恢复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迫在眉睫。

目前,整个武陵山区都有种植茶叶的历史,具备发展茶叶产业的资源优势。

通过以项目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可行性较强。

同时,政府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符合高层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也避免了发展后期企业不能自主,农民种植的产品受市场影响不能出售等诸多问题。

同时,发展茶叶产业,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