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
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考向一湿地的形成条件
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答案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解析从水分的盈亏状况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

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河流众多。

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源丰富。

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

考向二湿地破坏的原因及影响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2~3题。

2.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3.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2.C 3.B
解析第2题,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水造田。

第3题,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湖泊湿地主要功能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考向三湿地的开发和治理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4~5题。

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