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要因素。
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
酶积聚。
细胞破坏后释放血清素和组胺,凝血酶、
血清素和组胺等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
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 极易引起DVT。
1
血管壁损伤
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含有大量的
肝素、蛋白质C、前列腺素等抗凝、防止血 小板黏附的物质。
下两型:
全股型 局段型
1
DVT的分型
全股型:病变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主干,
根据再通情况不同可分为如下几型:
Ⅰ型:深静脉主干完全闭塞 Ⅱ型:深静脉主干部分再通 Ⅲ型:深静脉主干完全再通
1
下肢深静脉主干完全闭塞
1
经腘静脉插管造影见左髂股 静脉腔内充满血栓,侧支建 立,溶栓后充盈缺损大部消 失
1
DVT的诊断 Ⅰ125纤维蛋白原摄入
Ⅰ125纤维蛋白原摄入检查:包含放射性核
素Ⅰ125的人体纤维蛋白原被血栓组织摄入 后,每克血栓中的含量要比血液高5倍以上, 通过对其进行扫描从而形成放射显影,以 此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1
DVT的诊断 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可使静脉直接显影,准确的判断有无血栓 及血栓的位置、范围和侧枝循环的情况。 其X线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我科2010年至今共收治DVT病人共26例,其中11
例行下腔静脉置入滤器,置管溶栓5例。术后效果 良好。
1
DVT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DVT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DVT的诊断 DVT的治疗及预防
1
病因
(1) 血流滞缓 (2) 血管壁损伤或异物置入 (3) 血液高凝状态
1
血流滞缓
Kakkar发现血流滞缓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
闭塞或中断 充盈缺损 再通
1
急性肢体手术
1
DVT的治疗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三部分。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患肢
制动,穿弹力袜或打弹力绷带。
1
DVT的治疗 溶栓治疗
抗凝:通过抑制体内凝血过程中的部分环
疾病所致—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
癌肿、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 红斑狼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
1
1
DVT的分型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周围型 中央型 混合型
1
DVT的分型
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
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 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1
女性,50岁,左1下肢膝以下水肿
DVT的临床表现
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是浅静脉血栓形
成后的激发代偿反应。如果血栓累及深静 脉主干,特别是髂-股静脉段,腹股沟的浅 静脉曲张。
1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浅静脉曲张
1
DVT的临床表现
全身反应:静脉血栓形成后均会引起程度
不同的全身反应,体温升高,心率增快, 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8.0℃, 有些起病急促,疼痛剧烈,数小时内整个 患肢出现肿胀,体温降低,发绀,足背动 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肿胀肢体可导致有效 循环血量的丢失,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的发 生。
1
DVT的临床表现
疼痛: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出现在
小腿腓肠肌,大腿或腹股沟等部位。大多 数病人自觉疼痛呈痉挛或紧张感,活动后 加剧。卧床休息或抬高患肢可减轻。一般 情况下疼痛出现后逐渐加重,并持续数天。
1
DVT的临床表现
肿胀:下肢肿胀为最主要的表现,除少数
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而表现为双下肢肿胀 外,绝大多数为单侧下肢肿胀。如果血栓 位于下肢主干静脉,可迅速引起静脉回流 障碍,导致患肢肿胀。病变多发于腓肠肌 静脉丛或髂-股静脉,除部分血栓可溶解或 局限于发病部位外,其余血栓可能向近、 远端蔓延累及整个深静脉主干而表现为整 个下肢的剧烈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 刘晓旭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诊治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病,有较高
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统计,其死亡率约10%。
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差,风险大,治疗不彻底。 近年来随着静脉造影术、超声、核磁共振等辅助
检查的发展及介入治疗、经导管溶栓血管内支架 植入、血管成形等治疗手段的引进,下肢深静脉 血栓的诊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1
DVT的诊断
根据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的临床
表现DVT的诊断一般不难,对临床可疑病 例则需进一步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来明确诊 断。常用的检查手段有以下三种:
多普勒超声检查 Ⅰ125纤维蛋白原摄入检查 静脉造影
1
DVT的诊断 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主干静脉内是否
有血栓,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对血栓的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静脉造影检查。
节制止血栓形成和蔓延,但对已经形成的 血栓没有作用。常用药物为肝素和双香豆 素类。一般先用肝素,后改用双香豆素类。 应用肝素的标准为抗凝血时间超过正常值2 倍。双香豆素类多选用华法林,成人剂量 第1日10mg,第2日5mg,维持剂量为 2.5mg,以凝血酶值保持在30%左右为准。 抗凝疗法通畅维持2个月左右。
静脉内皮中存在的核苷酸外酶,能通过降
解腺嘌呤核苷酸抑制血小板凝集。
血管壁损伤后上述抗凝物质受损,且激活
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
1
血液高凝状态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见于休克、创伤、手
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
药物所致—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
内溶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5%产生 肝素血小板抗体。
1
DVT的分型
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
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 可有静脉曲张。
1
DVT的分型
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
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 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 困难。
1
DVT的分型
根据血栓闭塞的范围及再通情况可分为以
1
DVT的分型
局段型:病变只局限于部分静脉主干,如
髂静脉、髂-股静脉、股静脉、股-腘静脉、 腘静脉、腓肠肌静脉丛等。
1
DVT的临床表现
DVT 病人相当一部分并无症状,当血栓导
致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以及血 栓堵塞静脉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后, 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急性期主要表现为: 疼痛、下肢肿胀、代偿性浅静脉曲张、全 身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