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作为种植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

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在学习微生物基础以后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距离教育课程由多种媒体组成。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录像教材及网上辅导等。

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

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

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
以达到的。

网上辅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回答,并且提供相关学习的参考资料。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对于教学内容,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食用菌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应重点记忆、理解、描述、比较、分析。

了解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方法和最新动态,知道为什么即可。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 90 学时,实验 30学时,电视13学时,本课程为 5学分。

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篇章(总学时)文字教材字数(万)电视课学时学时数
1 绪论 1.6 1 2
2 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3.0 1 8
3 第二章菌种的制作 2.6 1 8
4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3.9 2 14
5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2.2 2 12
6 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3.1 2 8
7 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1.7 1 4
8 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 2.6 1 4
9 实验指导及附录 4.3 2 30
10 合计 25 13 90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食用菌栽培技术》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图片等。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2.面授、自学和考试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第五节毒菌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

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

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二章菌种的制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母种的制作
一、培养基的制备
二、母种的转接
三、组织分离
四、孢子分离
第二节原种的制作
一、谷粒原种
二、棉籽皮原种和锯木屑原种
第三节栽培种的制作
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
二、接种与培养
第四节液体菌种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熟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了解:液体菌种。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香菇
一、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侧耳
一、侧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侧耳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黑木耳
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银耳
一、银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银耳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金针菇
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香菇和侧耳的栽培技术。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菇的栽培特点。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双孢蘑菇
一、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草菇
一、草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草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鸡腿菇
一、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竹荪
一、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二、竹荪的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熟悉:鸡腿菇的栽培特点。

了解:竹荪的栽培特点。

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教学内容]
第一节白灵菇
一、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杏鲍菇
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茶树菇
一、茶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灵芝
一、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二、灵芝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猴头菇
一、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白灵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茶树菇、灵芝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三、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四、病毒性病害及其防治
五、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
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
三、食用菌线虫及其防治
四、软体动物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
掌握: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熟悉: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了解: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
一、冷藏技术
二、低温气调储藏技术
三、辐射处理
四、减压储藏
五、速冻加工技术
第二节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
一、盐渍技术
二、糖渍技术
三、干制技术
四、罐藏技术
五、冻干加工技术
第三节食用菌深度加工
一、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加工
二、食用菌饮料加工
三、食用菌浸膏、冲剂加工
四、食用菌调味品加工
五、食用菌美容化妆品加工
六、食用菌保健药品加工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技术。

熟悉: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

了解:食用菌深度加工技术。

第四部分实验指导
一、实验条件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二食用菌母种的制作
实验三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实验四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
实验六香菇栽培技术
实验七金针菇栽培技术
实验八木耳栽培技术
实验九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实验十白灵菇栽培技术
附:实验一到实验六为必做实验
附录:
1.常用母种培养基配方
2.培养料中碳氮比例的计算方法3.培养料的含水量
4.食用菌产品的分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