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销人生存法则

营销人生存法则

营销人生存手册:开拓市场的铁律一、生存定律只要你有营销的强烈意志,即使你没有任何营销知识和技能,也能生存下去。

二、业绩定律定律1:普通业务员把客户视为上帝,优秀业务员让客户把他当财神供起来。

定律2:只要帮助客户把产品卖出去,你的产品也就随之卖出去了。

定律3:业绩产生于机会,要做业绩,先找机会。

定律4:让工作既能产生现有销量,又能产生未来销量,你的业绩才会让人追不上。

三、升职定律定律1:选择一个快速增长的公司,比选择一个声名显赫的公司更重要。

定律2:跟着一个快速升职的公司,你也能快速升职。

定律3:最好不要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要用影响力。

定律4:选择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比选择好市场更重要。

定律5:如果你多次跳槽还没有解决职业生涯的问题,不妨试试“跳行”。

定律6:如果你只会抓老鼠,充其量只是一只好猫;如果你善于总结抓老鼠的经验,就可以成为猫的领导。

定律7:三年不升职,要么换市场,要么跳槽。

定律8:领导思维比业绩更重要。

四、成功定律:定律1:成功的机会属于那些“永远正向思维”的人。

定律2:如果你是个幸运的“倒霉蛋”,那么你可能“被迫成功”。

定律3:有效工作比勤奋工作更重要。

定律4:拥有“常理”而不只是“常识”,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定律5:如果你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一定要学会搬救兵。

定律6:如果你受过很多培训仍然进步缓慢,不妨试试培训别人。

定律7:每隔三年,全面升级知识结构。

定律8:规划职业生涯战略,就是要做未来不后悔的事。

五、职场定律定律1:永远不要说自己老东家和老上司的坏话,哪怕他们真的一无是处。

定律2:永远只给上司提供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定律3:最好不要发牢骚,即使提意见也要保持“建设性心态”。

定律4:学会管理上司和总部职能部门。

定律5:要综合评价自己的收入,并不断创造收入增长空间。

六、职责定律:定律1:销售经理的职责是让业务员“被迫勤奋”。

定律2:销售经理的职责是让业务员“被迫成功”。

定律3:销售经理的职责不是培养几个营销精英,而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定律4:销售经理的职责不是挖空心思去创新,而是发现和推广创新。

定律5:经销商管理得好就是“天使”,否则就是“魔鬼”。

定律6:很多业务员是“劳模从政”,但千万别留“劳模从政后遗症”。

七、人性定律定律1:对优秀的人,管理就是信任。

对普通人,信任就是管理。

定律2:人性管理不是人情管理。

最大的人性是让对方成功。

定律3:成功状态是一种非理智状态,是最危险的状态。

问题定律定律4:已经发现的问题不再是问题,没有被发现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定律5: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即使不是错误的,通常也是无效的。

定律6:承认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需要智慧。

定律7:处理问题的流程应该是“先救急,再追责”。

八、团队定律定律1:团队是成员之间彼此融合升华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

定律2:一个有效的团队,能够实现“一个诸葛亮领导三个臭皮匠胜过四个诸葛亮”。

定律3:优秀团队总是不断出人才,要特别注意把人才送到优秀团队去锻炼,并注重从优秀团队中选拔人才。

九、培训定律定律1:千万不要骂部下是“一群笨蛋”,否则,你就是个“大笨蛋”。

定律2:培训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也不是部下的事,经理是培训的头号责任人。

定律3:培训最困难的不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是改变人们的行为。

定律4:培训并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相反,培训也许会加速员工跳槽。

十、管理定律定律1:管理没有“下不为例”,只有“以此为例”。

定律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是农业社会的用人观。

现代商业社会的用人观是:“用人要疑,疑人可用。

”定律3:没有任何借口,或许正是无能管理者的借口。

定律4:最好不要拿执行力做挡箭牌。

如果部下没有执行力,一定是经理缺乏管理力和控制力。

定律5:营销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标准化。

定律6:有传承才有积累,有积累才能长大。

营销和管理需要传承。

传承就需要“纸上作业”。

定律7:管理者最缺乏的能力通常不是计划能力,而是控制能力。

十一、思维定律定律1:成功的管理者通常是“像外行一样思考,像内行一样做事”。

定律2:成功者不一定有高深的知识,但一定有独特的思维模式。

定律3:要想坐稳销售经理的位置,与其琢磨别人的心思,不如让别人琢磨你的心思。

最后的忠告:如果你不具备足够的人格魅力,就应该足够专业;如果你不够专业,就应该身先士卒;如果你连身先士卒也做不到,就不要做销售经理。

十二、命运定律定律1:销量增长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营销老总的首要职责是寻找改变命运的增长模式。

定律2:企业命运的改变源于企业在行业地位的改变,没有改变行业地位的销量增长没有价值。

定律3:在产业的集中过程中,90%以上的企业必然死亡,营销老总必须为企业寻找一条生路。

定律4:弱势企业战胜强势企业的秘诀在于找到行业的“战略转折点”,从而使强势企业的“规模优势”变成“规模包袱”。

定律5:营销是个“害人”的职业。

一个营销模式的生命周期只有3~4年,因此,一位营销老总在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也只有3~4年,除非你在3年内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十三、模式定律定律1:营销模式是企业的“成功之母”。

定律2:模式就是一种“可以被复制的成功”。

定律3:营销成功一定是找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营销模式。

定律4:没有模式做不大,固守模式做不长。

定律5:营销模式总是从一线中来,又到一线中去。

十四、快速成长定律定律1: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利器是“以速度抗击规模”。

定律2: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不是挖空心思做销量,而是通过复制成功的营销模式实现板块式发展。

当复制模式时,企业就能以指数级或几何级发展。

定律3:市场快速突破是代价最低的营销方式,就如同在十分钟内用猛火烧开水比两天时间用温水烧水更省能源一样。

定律4:大火无湿柴,大水无沉沙。

定律5:成为黑马很容易,难题在于从黑马变成白马。

十五、机会定律定律1:发现机会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发现机会,营销老总就难有存在的价值。

营销老总应该是市场机会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定律2:发现市场机会需要营销老总“深潜市场”。

定律3:机会源于大众认知的盲区和边缘。

定律4:机会没有被发现时,不是机会。

机会被大家发现时,也就不再是机会。

定律5:市场机会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洞察出来的。

定律6:市场混乱是企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和不可多得的资源。

定律7:发现没有竞争或弱竞争的营销战场,就成功了。

十六、战略定律定律1:在认识阶段,战术决定战略。

在实践阶段,战略决定战术。

定律2:制订合适的战略需要营销副总“深入一线”。

定律3:营销老总在战略中的作用是“让战略落地”。

定律4:弱势企业取得营销突破的基本战略是发挥“优势效应”,强势企业巩固的基本战略是注意“短板效应”。

定律5:弱势企业的战略导向通常是机会主义导向,强势企业的战略通常是资源导向。

定律6: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让对手望而生畏”永远是企业的一项基本战略。

十七、销量定律定律1:营销老总绝不可以仅仅根据统计报表看销量,只有净销量才是真正的销量。

定律2:销量的累积能够使企业产生质变,而更快速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销量结构的变化使企业产生质变。

定律3:销量首先是想出来的,然后才是做出来的。

定律4:对销量持续增长有贡献的工作比销量本身更重要。

定律5:营销管理应该是“短期看工作,长期看销量”。

十八、管理定律定律1:成功的企业,营销一定是简单的,管理一定是复杂的。

定律2:中国营销最大的成本是由于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所产生的资源浪费。

定律3:营销管理的精髓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

定律4:实行收支两条线,把销售分支机构作为费用中心管理,是确保管理不失控的基本措施。

定律5:营销管理,过程重于结果。

定律6:老总总是最后知道坏消息。

定律7:营销成功通常源于策略的成功,营销失败通常源于管理的失败。

十九、业绩定律定律1:绩效考核就是业务员的行为导向,企业想让业务员做什么,就考核什么。

定律2:销量不一定是业绩,业务员个人对销量的贡献才是真正的业绩。

定律3:以销量为导向的考核会使业务员成为管理者的“博弈对手”,以利润为导向的考核才使业务员与管理“一条心”。

定律4:以结果为导向、以激励为主的绩效考核看似有效、公平、合理,却是企业做不大的重要原因。

二十、成功定律定律1:“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失败者的托辞,真正的成功者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

定律2:为了使营销这台机器少出或不出毛病,就要不断修理没有毛病的机器。

定律3:普通人特别害怕坏消息,其实坏消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坏消息的不正确的态度。

定律4:企业的初始成长可能要靠营销谋略,企业的终极成功则需要“大道无术”。

定律5:管理者永远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一群人。

定律6:营销老总离终端有多远,就离成功有多远。

二十一、成长定律定律1:经销商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创办人陷阱”。

定律2:大树底下不长草,“英雄老板”往往难以成就“英雄企业”。

定律3:不亲历亲为,经销商做不好。

事必躬亲,经销商做不大。

|定律4:小经销商,规范管理会加大成本,大经销商,不规范管理会加大风险。

定律5:经销商能管多少人,就能做多大的生意。

定律6:做小经销商靠悟性,做中等规模靠专业,做大经销商靠管理。

定律7:创业型的经销商要么自己成为职业经理人,要么聘请职业经理人,否则,就很难从创业企业变为正常经营企业。

定律8:产品有升值空间,经销商才有操作空间。

二十二、转型定律定律1:生意型经销商的规模有极限,企业家型经销商的规模无极限。

经销商做到一定规模如果不转型就会遭到“天花板”。

定律2:总是做不大的经销商有“标准脸谱”。

定律3:生意型的经销商重结果,企业家型的经销商重过程。

定律4:生意型的经销商想“能人”又怕“能人”。

企业家型的经销商既能用“能人”也能用普通人。

定律5:生意人往往“论功行赏”,企业家通常“不拿职务作为对一个有功之臣的奖励”。

定律6:生意型的经销商爱折腾,通过不断“试错”闯出一条路。

企业家型的经销商往往奉行“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的信念。

定律7:生意型经销商相信忠诚可靠的人,企业家型的经销商相信制度的力量。

二十三、厂商关系定律定律1:合作之源是共同利益,合作之本是共同理念。

定律2:没有厂家的支持,经销商难以做起来。

做不起来,厂家更不支持。

定律3:厂家最感兴趣的经销商不是大经销商,而是最有潜力的经销商。

定律4:大企业找小经销商,小企业找大经销商。

定律5:每当厂家拜访经销商时,经销商都要本能地思考:如果不能与厂家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就必然成为对手。

定律6:与优秀厂家打交道最难,与差企业打交道最容易。

定律7:优秀厂家是经销商的“导师”。

做优秀厂家的产品,就能够成为优秀的经销商。

定律8:要真正获得厂家的长期支持,一定要树立“良民”形象。

定律9:只要经销商敢出20%的钱活跃市场,厂家就敢出80%的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