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及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8)

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及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8)

WTO《政府采购协议》及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

2001年12月11日,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此迎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是否接受WTO《政府采购协议》约束方面。实际上,在我国实际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过程中,《协议》一些主要缔约国就将签署该《协议》作为支持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一个重要条件。美国确定了协议谈判三个重要对象,即中国、中国台湾及澳大利亚。欧盟甚至提出,我国可先签署《协议》,并先享受《协议》权利,后承担义务,即我国供应商可先进入欧盟采购市场,获取采购合同,到一定时间以后,再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我国也承诺将在入世两年后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发达国家迫切希望我国签署《协议》主要原因,是盯住了我国数额巨大,而且前景广阔政府采购市场。尽管我国政府采购金额目前还很难以精确数字来表达,但如果以一般政府采购规模占GDP10%比例衡量,我国政府采购金额超过千亿美元,考虑到我国财政支出相当一部分还承担着建设性支出功能,因此,这个数额可能还要大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采购支出比重将会不断提高。如此巨大采购市场及潜力,对那些技术先进,但国内市场饱和、经济增长率较低西方国家无疑充满了诱惑。

一、WTO《政府采购协议》背景

1946年起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由于当时政府采购市场份额和规模还不大,对国际贸易影响也未充分显示,因此当时制定有关条款将其作为例外,排除在总协定约束范围之外。关贸总协定第3条第1款规定,“国内税和其他国内费用,影响产品国内销售、运输、分配或使用法令、条例和规定,以及对产品混合、加工或使用须符合特定数量或比例要求国内数量限制条例,在对进口国或本国产品实施时,不应对国内生产提供保护”,第5条规定,“不得建立或维持要求产品混合、加工或使用须符合特定数量或比例国内数

量规则,直接或间接地要求产品特定数量或比例必须由国内来源供应”。有关国民待遇总协定第3条第4款规定:“一缔约国领土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国内销售,推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全部法令,条理和规定方面所享受待遇,应不低于相同本国产品所享受待遇。”但该条第8款却又规定,“本条规定不适用于有关政府采购供政府共用,非商业转售或非用以生产供应商销售物品管理法令,条例和规定,”同时指出,“本条例规定也不妨碍对国内生产者给以特殊补贴,包括从按本条例规定征收国内税费所得收人中以及通过政府购买本国新产品办法,向国内生产者给予补贴。”可见总协定最初条款中对政府采购所可能造成贸易歧视严重估计不足,因而给各国政府在其采购活动中实行歧视做法留下了隐患及可乘之机。

由于政府采购没有包括在WTO多边贸易规则之内,政府采购市场便有很大歧视性和封闭性,在国际贸易自由化多变体制中形成了一个贸易开放“盲区”。实际上,许多国家常常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本国政府部门或机构在采购供其自身消费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以限制外国货物进口,保护本国供应商利益。如美国《购买美国产品法》给予本国厂商以极大优惠,从政策上和法律上确保政府机关优先购买美国产品,歧视外国商品进入。同时对外国政府在政府采购中对美国产品歧视性政策和做法规定了严格报复程序。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常常把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作为非关税壁垒一种重要措施和其执行对外贸易重要措施。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政府采购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到了80年代,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成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中最大买主。据估计,国际政府采购总额每年都达数千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10%以上。但由于政府采购不受关贸总协定国民待遇限制,也不适用其最惠国待遇条款,各国可自由优待本国产品或某外国产品而歧视他国产品,导致大量国际贸易活动背离总协定规则。歧视性政府采购已日益发展为国际贸易中一个严重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二、《政府采购协议》签订及主要内容

(一)《政府采购协议》签订

WTO宗旨之一是促进贸易自由化。二战后,各国急于恢复国内经济,面对美国产品强大竞争力,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虽然二战后各国关税总水平在不断下降,但非关税壁垒却不断增多,据统计,仅仅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非关税保护措施就有1200多种,政府采购市场更是铜墙铁壁。各国都强调政府采购对民族产业支持重要性,如日本、韩国政府购买对汽车和电子等产业发展、崛起就起来巨大作用,特别在60、70年代,幼稚产业保护论和进口替代论等流行一时。由于政府采购规模越来越大,如何评价第8款政府采购规定,早就在关贸总协定引起各国争论。

在总协定第七轮多边谈判中,政府采购问题终于被纳入东京回合谈判范围,并于1976年7月成立了政府采购分题组,专门谈判政府采购问题。从性质上说,政府采购谈判内容带有技术性问题,具体争论问题有:①无差别原则例外允许程度;②公开原则适用范围有多大;③适用限额如何确定;④政府采购范围要扩大到什么程度;⑤是否同意发展中国家特别处理等。

经过长期讨价还价,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于1979年4月12日在日内瓦签订了《政府采购协议》。《协议》规定基于国家安全而采购必要物品、或是根据维持公共秩序、卫生防疫上需要而采取限制措施可以例外,可以不适用于《协议》要求。要求各国放弃对本国供应者及产品价格优惠,并对政府采购合同投标与开标程序做出详细规定,以确保政府各种规章制度不被用来偏袒和保护本国厂商及本国产品,而对外国供应者及其产品实行差别待遇。《协议》规定凡政府采购价值达到或超过15万特别提款权,其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应无条件地向其他缔约国产品和供应者提供优惠待遇。此种优惠待遇不得低于向国内和任何第三国产品和供应者所提供待遇。采购所规定技术要求,应是性能方面,而不是设计方面,并应以国际标准,或公认国家标准为依据,不得借此给国际贸易设置障碍。为确保供应商在一个平等水平上进行公平竞争,应采取招标程序进行。地方政府公共机构以及与政府有关机构所采购物品,作为《协议》以后努力目标。该《协

议》于1981年1月1日起对届时已接受或加入该<协议)各国政府开始生效。

1987年,《协议》缔约方对1979年《协议》做了修改。1993年,各缔约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上,又在东京回合基础上就《政府采购协议》达成了新内容,新《协议》扩大了旧《协议》适用范围。

(二)《政府采购协议》主要内容

1、协议宗旨和基本目标

a.通过建立一个有效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实现世界贸易扩大和更大程度自由化,改善协凋世界贸易运行环境;

b.各国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章和程序作法均不得对国内供应商提供保护,以在国内外供应商之间实行差别待遇;

c.各国应提高政府采购法规及程序作法透明度;

d.建立磋商、监督和争端解决国际程序,以确保有关政府采购法则能得到公正、迅速和有效地执行,维持权利和义务平衡;

e.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财政与贸易需要应给予特别考虑。

2、协议适用范围

a.从采购主体而言,“协议”适用于一国政府部门、机构或其代理机构。各国可在加入“协议”时提交—份清单,列明本国适用“协议”有关单位。这样做目在于,只有列入清单单位才接受“协议”约束和支配,名单以外其它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采购则不受约束。由于世界各国政府采购领域有很大差别,签署国在适用“协议”主体范围上各有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在日本,“协议”适用范围是所有中央政府机关(包括司法、立法机关)、47个都道府县和12个政令制定城市政府机关以及84个特殊法人;在美国,为所有中央政府机关、37个州政府机关以及包括田纳西河流管理局和圣劳伦斯航路开发公司在内11个政府下属机构;在加拿大,则为所有中央政府机关(包括部分司法机关,但不含立法机关)和9个联邦下属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