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

第29卷第1期 河池学院学报 Vol.29No.1 2009年2月 JOURNAL OF HECH IUN I V ERSI TY Feb.2009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李朝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都匀 558000)[摘 要] 汉代妇女的地位较低,有种种套在她们头上的枷锁。

而魏晋时期,由于玄学风气的影响,对妇女的束缚有所松动。

妇女们可以和男性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婚姻家庭中,她们可以和丈夫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政治上,有妇女干政、参政的现象;在经济上,她们又拥有自己的财产。

所以,这个时期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比汉代要高。

[关键词] 《世说新语》;魏晋;妇女;社会地位[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021(2009)01-0027-05[作者简介] 李朝阳(1968-),男,江苏东海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文论。

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男性相比,大多是低下的,其人身是不自由的,其思想是受束缚的,甚至有专为妇女立下的为人处世的训诫《礼记・内则》、班昭所作的《女诫》。

而魏晋时期,由于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整个魏晋时期弥漫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新鲜空气。

这种自由通脱的时代气氛无疑也影响到了魏晋时期的妇女,使这一时期的妇女有着别样的风采、鲜明的个性,其社会地位显著提高,这在描写魏晋士人生活风尚的《世说新语》中有着深刻反映。

一、从教育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魏晋时期,妇女有受教育的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在妇女中很普及,才女众多。

魏晋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妇女所受禁锢较少,她们普遍获得了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出现了大量的才女。

如曹魏时期蔡邕的女儿蔡琰,西晋时期左思的妹妹左棻,刘宋时期鲍照的妹妹鲍令晖,梁朝刘孝绰之妹刘三娘,北朝刘聪妻刘娥……一时才女云集,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世说新语》中就不乏有关才女的记载,其中谢道韫尤其出类拔萃。

《言语》第七十一则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30此则展示了谢道韫的文采风流和雅人风致,而谢安家族雅集,并不排斥女孩,正说明当时的贵族家庭里的妇女不但有和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以平等地比文较艺。

正是有这样的教育氛围,才会出现谢道韫这样的天才少女,其受教育程度之高,使其在当时深奥的玄学界亦占有一席之地。

《贤嫒》第三十则云:“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

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

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1]698从“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的评语可以看出,谢道韫在精神气质上有玄学清谈家的风度。

在实际的清谈辩论上,谢道韫也时常不让须眉,《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

’乃施青绫步障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2]251672有这样的才能,一般的男人是无法入其慧眼的,就连肥水战役中大获全胜的谢玄也经常遭其批评,《贤嫒》第二十八则就有这样的记载:“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1]697谢道韫的学识水平已经超越当时的很多杰出男性,其受教育程度之高使其能够独步当时、笑傲当时男子独霸的玄学清谈界。

第二,有的妇女已经能够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

《晋书・列女传・韦逞母宋氏》载:“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

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

及长,授以《周官音义》……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遗阙。

时博士卢壶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比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

窃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

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

’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

《周官》学复行于世,时称韦氏宋母焉。

”[2]2521有关妇女承担教育责任的故事,《世说新语》中也有记载,《德行》第三十六则云:“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哪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1]38这一则故事常被用来说明谢安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却也透露出“谢公夫人教儿”的信息,说明谢安的夫人刘夫人在家中是子女教育的承担者。

《贤嫒》第十四则又有这样的记载:“贾充妻李氏作《女训》,行于世。

”[1]684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曰:“李氏有才德,世称李夫人训者,生女合,亦才明,即齐王妃。

”[1]684李夫人才智过人,能写出作为女子教育的教科书《女训》,并流行于世,说明李氏是有意识、有明确目的的教育者。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已经获得了和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其才智优异者甚至可以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

二、从婚姻家庭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汉代的著名才女班昭曾经写过一篇《女诫》,其中《卑弱第一》曰:“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

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人下也。

”[4]988这句话明确规定女性天生就是地位低下的。

《夫妇第二》又曰:“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

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4]988此句规定,在夫妻生活中,丈夫的权力至高无上,妻子侍奉丈夫为天经地义。

象班昭这样的学者型才女尚且有这样束缚女性的思想,汉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就可想而知了。

而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衰微,那些压迫妇女的思想观念亦有所松动,在婚姻家庭中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这首先表现在妇女有当家作主的权力,《世说新语・规箴》第十则记载:“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担粪。

平子谏之,并言不可。

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

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1]559王平子年轻气盛,本想纠正嫂子做的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却招来了郭氏的一顿怒骂,还差点遭了打,这说明老夫人临终时是把管理整个家庭的重任托付给郭氏的,郭氏在这个家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贤嫒》第十六则又记载:“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会孙,亦有俊才女德。

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

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

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

京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1]686王家的两个媳妇都是有才德的贤惠女子,在治理家庭方面很有才干,她们在家中制定的礼仪道德成为家中成员遵守的规范。

第二,士族妇女在婚姻家庭中有和丈夫平等对话的权力。

《贤嫒》第九则云:“王公渊娶诸葛诞女。

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1]677王公渊在新婚之夜和新娘子开玩笑,说她完全没有其父诸葛诞的气质风度,新娘子反唇相讥:“你作为一个男人不能象你父亲一样有所作为,却要求我一个妇道人家和英雄豪杰相比!”在这里,夫妻两82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特别是诸葛诞女所言,完全不符合班昭《女诫》中“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4]988的训诫,说明这一时期的妇女在话语权上和丈夫是平等的。

《排调》第八则又云:“王浑与妇钟氏共坐,见武子从庭过,浑欣然谓妇曰:‘生儿如此,足慰人意。

’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1]788王浑见到从院子里走过的儿子,就对自己的媳妇说:“我们两人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我真高兴。

”媳妇却笑着说:“我要是和小叔子结婚,生的儿子恐怕还要更好!”钟氏的口无遮拦,除了表现出魏晋妇女自由通脱的个性外,还表现了夫妻之间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话语权,如果是在等级秩序森严的汉代,妇女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

而妇女这种平等对话的权力又表现在夫妻之间称呼的变化上。

《惑溺》第六则云:“王安丰妇常卿安丰。

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

’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1]922封建时代,臣子见到君王,行动上要行跪拜礼,语言上要口呼“万岁”,从行动语言上双方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

在夫妻关系中,班昭《女诫》说:“夫者,天也。

”[4]988妻子对丈夫开口“君”、闭口“老爷”,而自称“妾”、“奴”、“贱妾”,使自己在家庭话语权中处于一种相对较弱的地位。

而王安丰妇称丈夫为“卿”,把这个原来只有尊贵者对位卑者或者地位相当者之间的称呼用在夫妻之间,使夫妻双方从对话开始就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可以说是夫妻对话的革命。

第三,妇女对丈夫有一定的约束权。

《贤嫒》第三十三则记载:“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

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

’”[1]694身为一家之主的风流宰相谢安想看婢女表演的歌舞,却被刘夫人以这有损谢安的德行修养为理由加以阻拦。

由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妇女对丈夫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

余嘉锡在此则笺疏中说《艺文类聚》三十五引《妒妇记》曰:“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公有别房。

公既深好声乐,后遂颇欲立妓妾。

兄子外生等微达此旨,共问讯刘夫人,因方便称《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

夫人知以讽己,乃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

’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

’”[1]694班昭在《女诫》中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4]988认为男子纳妾是正当的,妇女没有反对的理由,而刘夫人却不让谢安纳妾,并且以女性的视角对《诗经》加以解释,以维护女性的权利。

反对纳妾又不仅仅是刘夫人一人的行为,而是魏晋时代妇女的普遍呼声。

《贤嫒》第二十一则记载:“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

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

……”[1]692《轻诋》第六则刘孝标注引《妒妇记》又云:“丞相曹夫人性甚忌,禁制丞相,不得侍御,乃至左右小人,亦被检简,时有妍妙,皆加诮责。

”[1]829从以上两则可以看出,此时之妇女在思想意识上是反对纳妾的,并且用实际行动来约束自己的丈夫,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家庭地位,这实在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发出的反对纳妾的第一声。

三、从政治看魏晋妇女的社会地位在《礼记・内则》中,对妇女有这样的规定:“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5]369汉代妇女在政治上的地位是低下的,而魏晋士族妇女和汉代有所不同,她们在政治上的地位比汉代妇女要高得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家庭妇女干政的现象。

《规箴》第八则记载:“王夷甫妇,郭泰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豫人事。

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