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方案

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潮阳东山路口交界处,场区规划占地面积8216㎡,建筑面积30645.9㎡,由二幢14层和一幢15层组成,共三幢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组成,全区设一层共用地下室,地下层2565.9 ㎡,地下层底板面标高- 2.2m,底板厚35mm,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约-2.8m 。

地下室作为停车场所;同时设有供配电及空调主机等专用房。

局部承台超深逐个开挖逐个浇筑。

本工程基础采用旋挖桩,桩身砼强度为C30,桩径为φ1000,独立承台,基础开挖深度约为—4.6m左右。

二、地质情况及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一)地质情况:本场区在本次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根据土层的地质成因、沉积韵律及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岩土层自上至下共分为6个层次,分述如下:1、杂填土:全区分布,厚度0.40-2.65m。

灰黄-土黄色,稍湿。

以建筑垃圾、灰砂土为主,不均匀夹含砖块、砼块及碎石块,成分杂乱,强度不均匀。

Zk4孔处为素填土,以填砂质粘性土(灰砂土)为主。

2、粉质粘土层:全区分布,厚度2.65-6.90m,层顶埋深0.40-2.60m。

土黄色-桔黄-灰白等杂色,可塑。

以粉质粘土为主,部分地段为粘土,不均匀含多量中、粗粒砂或砾砂,局部含砂量高,变为粘土质粗砂、砾砂。

ZK5孔层下部过渡为中密状粉土,含中、细砂30-40%。

粘性土层标贯20次,锤击数实测值N’=4-21击,平均值Nm’=13击,锤击数修正值N=3.8-20击,Nm’=12.7击。

3、粗砂层:ZK17、18孔地段该层缺失,余者厚度2.65-5.90m,层顶埋深3.70-7.90m。

以浅灰白-浅黄色为主,饱和,松散-密实,以稍密状为主。

含少量-15%粘粒,局中夹粘土块,ZK1孔层过渡为中砂,少数地段含砾粒量高,变为含粘粒砾砂或粘土质砾砂,局部夹薄层可塑态粘可修改编辑土。

粗砂标贯试验22次,N’=5-38击,Nm’=14.2击;;N=4.6-36击。

4、砂质粘性土层:全区分布,厚度5.6-17.30m,层顶埋深8.00-10.20m。

土黄-桔黄-棕红-灰斑色,湿,可塑-硬塑,以砂质粘性土为主,大部地段含少数-15%石英角砾,10-15%中、细粒砂,局部见铁质末或结核碎屑,部分地段为中、基性岩脉风化而成的粘性土。

5、强风化花岗岩带:ZK8孔地段该岩带缺失,余者厚度0.3-5.20m斑白-斑杂色,稍湿,硬-坚实。

6、中风化花岗岩带:全部钻孔钻抵,控制厚度2.20-6.80m。

灰白-灰斑色,坚硬。

岩芯以短柱状为主,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属较硬-坚硬岩,层顶节理、裂隙发育,结构面平均部距0.2-0.4m,岩体完整程度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主要为Ⅲ类,局部为Ⅳ类。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主要可分为潜水、孔隙微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1、潜水:主要赋存于第1土层杂填土、第2土层粘土质砾砂中,水量较贫乏,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季节性影响,水位不稳定,动态变化大。

2、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3土层粗砂、砾砂层中。

该层于本场区内大部分地段成层较稳定,厚度较大,含水较丰富。

3、基岩裂隙弱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接触带中。

勘察期间,测得钻孔综合地下水位高程为-2.18~-2.68m,相应埋深-1.55~-2.30m,于ZK9孔测得潜水位高程为-2.40m,相应埋深为2.10m,测得第3土层微承压水水位高程为-2.60m,相应埋深为2.30m。

基岩裂隙水位高程为-2.70m,相应埋深2.40m。

由于基础开挖深度约为—2.8m左右。

外面独立承台最深为-3.8m。

处于地质资料中的基岩裂隙弱承压水位置。

用10台潜水泵进行日夜抽水来降低地下水位,使基坑底保持相对干燥,基坑基础工程顺利施工。

三、编制依据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②《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③《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90);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⑤香港成德房产公司商住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⑦香港成德房产公司商住楼工程总平面图。

四、场地环境条件现场施工情况:拟建物场地较狭窄,施工难度较大。

南边为一幢5层住宅紧靠基坑,东侧下部存在人防工程的防空洞、西侧还有二幢住宅未完成拆除、北边距离洞庭湖较近不足50M,在地下室开挖应特别引起高度注意,确保安全施工。

经现场勘查,地下水位偏高,基坑开挖面积(约5800平方米)较大,开挖深度从自然地面计至地下室底板约为4.6米。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基坑支护方式对基坑进行支护,以保证地下室施工及道路安全。

本建筑物由于基坑地下室底板开挖深度为-4.6m,基坑为二级基坑。

五、护壁设计=1.00,设计时考虑坑壁附加荷载10kPa。

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r根据场地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周围环境条件以及工期要求,本次基坑支护对拟建场地采用喷锚支护方案。

5.1 喷锚支护设计参数根据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场地环境条件,本次支护设计参数按最不利组合考虑,坑顶超载:按q=10kN/m2考虑;基坑土方开挖按照1:0. 5坡度放坡开挖。

可修改编辑本次喷锚支护设计根据表5.1土层结构参数利用北京理正基深基坑支护3.11标准版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计算表附后5.2 锚杆设计5.2.1 锚杆直径及成孔方式4、结合成孔及灌浆设备,锚杆采用QC-150型气动冲击锚杆机将Φ48,δ3.0焊管击入土层杂填土和强、中风化岩接触带中(勘察期间,测得钻孔综合地下水位高程为-2.18~-2.68m,相应埋深-1.55~-2.30m,),并在焊管上以1000间距呈梅花形钻灌浆孔钻眼灌浆。

土层锚杆按间距1000呈梅花形在焊管上焊钢筋倒刺,长700㎜,以增加锚杆的抗拔力。

5.2.2 锚杆长度、杆筋、间距及布置方式:锚杆设计为全段摩擦型锚杆。

采用矩形布置。

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并根据潮阳地区深基坑支护经验进行支护设计,锚杆设计计算结果详见表5.2.2和基坑支护结构图3/4。

喷锚支护锚杆布置表5.2.2可修改编辑5.3 面层设计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5.3.1 喷射混凝土强度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水泥为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粗砂,细石采用5~10豆石,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5.3.2 喷射混凝土厚度支护面厚度为60-80mm。

5.3.3 面层钢筋网构造(在建筑物西面加钢筋网,其余三面不用加钢筋网)网筋采用φ6.5@200钢筋绑扎而成。

横向、纵向加强筋均采用Φ14螺纹钢筋,锚杆端部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联结。

加强筋间距同锚杆间距,如遇砂层或软弱层,可增加斜向加强筋。

铺设钢筋时,钢筋网向基坑顶部延伸1.0m。

5.4 防、排水措施(1)每层支护施工完成后,即在基坑壁面上以2.00~3.00m间距凿出直径20~30mm的孔作并埋深PVC管(A100)为泄水孔,以保证壁外积水排放。

(2)基坑顶部地面1.00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封闭,厚度为100㎜,以避免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影响坑壁的稳定性。

5.5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护壁施工应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

可修改编辑(1)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测量等。

(2)监测方法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采用红外测距仪,地下水位采用钢尺测量。

(3)测量精度要求及监控报警值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为5mm,地下水位测量精度为5cm。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控值为2cm报警,报警值为3cm;地下水位报警值为20cm。

(4)监测点布置及监测周期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点10个;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于降水井上。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2次初始值;各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各测1次,基坑支护完成至地下室修建至±0.00时应每周监测1次,地下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前每天测量一次,达到设计要求后每二天测量一次。

(5)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设置专职测量员,由技术负责人管理。

各监测项目及各次监测均应在现场准确记录。

各次监测完毕后2日内应将监测结果反馈至项目部。

附基坑开挖水平偏移、垂直沉降观测占平面布置图:5.6 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根据基坑监测设计,当监测信息超过监控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1)暂停护壁和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监控值的原因;(2)达到监控值时,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原因,及时采用增加锚杆、土方回填进行抢险;(3)若地下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深要求,可适当增大水泵泵量,或增加井数。

6. 主要管理人员及设备组织6.1 主要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需要,我公司拟组织以下人员参与本工程:(1)项目经理 1人 (工程师)(2)项目技术负责人 1人 (工程师)(3)测量工程师 1人(工程师)(4)施工长 1人 (助理工程师)(5)安全员 1人 (助理工程师)(6)普工 15人6.2 施工设备组织(1) QC-150型气动冲击锚杆机 1 台(2)灌浆机 1 台(3)钢筋拉直机 1 台(4)空压机 2 台(5)喷射机 1 台(6)潜水泵 10 台可修改编辑(7)钢筋切割机 1 台(8)电焊机 2 台(9)配电箱 2副(10)手推车若干6.3 预计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预估喷锚支护面积为 4500m2。

喷锚支护可结合土方开挖同时进行,预计喷锚支护工期为10天。

7.质量、安全保证体系7.1 质量保证措施7.1.1 质量保证体系(1)严格施工质量管理,重点加强成孔质量、灌浆质量、挂网质量(拟建建筑物西面)和喷射混凝土质量,实行当班作业人员自检、互检,设质检员负责专检,项目经理抽检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和验收规程操作。

(4)技术安全组由监测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组成。

对基坑开挖实施动态监测,以便在必要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修改原设计方案。

(5)严格控制每次开挖深度,严禁超挖。

(6)随时对地下水降水状况实施监控,以免水位回升,导致支护体系的破坏。

7.1.2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按GB/T19002-ISO9001:1994标准《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项目质量保证计划》,以实施“贯标”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职工岗位工作质量,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总工程师主管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以专职质检员(1名)为主体,各班组设兼职质检员(1名)的质检网络,实行工序“三检”制和质量否决权,严禁“例外转序”,并建立与经济挂勾的质量奖罚制度;(3)认真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坚持“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严格控制住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把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特殊工序、关键工序和质量通病防治上;(4)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起始于质量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