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所谓“海铁联运”,是指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
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主要由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承担,随着集装箱运输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经济从沿海向内地加快转移,经济社会发展对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尽快提升铁路运输在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的比重和运量,扩大和完善集装箱海铁联运,已经成为促进我国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赢得了全球第四和位列第八的殊荣,随着宁波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推进,宁波港的集聚功能将进一步发挥,集装箱吞吐量将不断增加,集疏运任务也将日趋繁重,据了解目前宁波港90%的集装箱运输是通过公路运输完成的,2008年宁波港集装箱总量1084万TEU,而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走的集装箱量只有868TEU,铁路运输量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而在发达国家海铁联运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可达到20%以上,这些数字反映出宁波港海铁联运与世界水准的差距,但同时也说明,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海铁联运已成为宁波港优化集装箱运输方式和延伸腹地的战略举措。
一、国内主要港口及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现状(一)国内主要港口海铁联运发展现状1、青岛海铁联运发展情况青岛港口海铁联运开始于1994年,这在国内港口当中是比较早的。
2000年,青岛港率开行至郑州、西安、成都、太原等地的"五定"班列,从一开始的每周一班,发展到现在的每天一班或每天至少1.5班。
2002年,青岛港开发黄岛港区码头作为海铁联运集装箱专用码头,为青岛港大力拓展海铁联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青岛港开通了双层集装箱班列,这是国家铁道部在青岛港进行双层集装箱班列的试点,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目前,青岛港已开通至郑州、西安、成都、太原等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线路。
而国际过境集装箱班列则确保每天至少1.5列,而且进出青岛港的集装箱量的60%以上都是内地货源。
2008年,青岛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近20万标准箱,占全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2.0%。
2、上海海铁联运发展情况1996年,上海首开了至南京的"五定"班列,为上海以后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首开先河。
1997年,上海至成都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开通,首开上海至远距离内地全程中转的先河。
经过几年的开拓,上海至内陆的海铁联运节点已经有成都、合肥、蚌埠、长沙、西安、郑州、重庆、义乌、南京、温州、宁波、南昌、昆明等。
1999年,以上海港务局与上海铁路局为主体分别成立了军工路港站和杨浦港站,推行一门式服务,将铁路受理站前移到港区,降低口岸使费,缩短运作周期。
2006年,全国铁路规划中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上海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该站从洋山港区卸货到进入全国铁路网,整个转运过程可以在2个小时内完成。
2008年,上海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11.2万标准箱,占全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0.4%。
3、大连海铁联运发展情况1997年,大连港开通东北内陆之间的第一条集装箱班列大连至哈尔滨班列,使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取得零的突破。
大连港海铁联运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班列运作模式和港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
2000年,大连港与沈阳铁路局合作,率先推出了公共班列经营人模式;2002年,大连港采取包租的模式运作哈尔滨班列,吸引大型物流、航运企业参与分包,共同拓展内陆市场;2006年,大连港与中铁集公司合作,投资建造150辆集装箱专用平车正式投入到哈尔滨等线路上运营,保障了班列运力和运输效率,提高了班列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力;2007年,大连港又与中铁集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大连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确立了大连、沈阳、哈尔滨东北3个铁路中心站一体化建设和运营的模式,拉开了大连港与中铁集全面提升东北海铁联运体系的序幕。
此外,大连中心站也已启动建设,该站是目前国内最大而且能够实现"港前站"模式的港口型中心站,总投资7.12亿元,预计2009年8月投入使用。
目前大连港已开通大连至沈阳、长春、长春南、延吉、哈尔滨、满洲里、通辽等7 条集装箱班列,班期密度达到每周50余班,初步构建了以大连为出海口、布局较为完善的东北区域海铁联运网路。
2008年,大连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40万标准箱,占全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8.9%,海铁联运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沿海港口首位。
4、深圳海铁联运发展情况深圳于2003年起着手开展海铁联运业务,在起步阶段,深圳市与成都市于2004年正式首开蓉深"五定"班列。
截止目前,已经开通深圳至成都、长沙、南昌、昆明、醴陵、韶关、黄埔(广州)、大朗(广州)、常平(东莞)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线路,还有深圳经二连浩特市途经6个国家、行程1.2万公里、最终到达捷克的国际集装箱班列。
2008年,深圳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近8万标准箱,占全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0.4%。
(二)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根据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宁波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42个节点城市之一,按《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宁波将成为国家铁路网中的重要枢纽,并被列入全国18个城市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范围,2007年11月铁道部和宁波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宁波地区铁路建设与发展的会谈纪要,铁道部明确提出将支持宁波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合力推进宁波铁路后方通道建设,完善宁波铁路枢纽,把宁波打造成内陆货运的重要出海口,以及走向亚太、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
2009年宁波海铁联运发展骤然提速:1月17日首趟义乌西—宁波北仑港海铁联运专列试运行取得成功。
2月28日宁波—义乌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争取“五定”班列方式运营。
2月28日宁波港集团与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签署“宁波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北仑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协议,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经营北仑港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多式联运、承包集装箱班列等业务。
4月20日市政府出台了扶持海铁联运发展的优惠政策(甬政办发〔2009〕87号关于加快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对从事宁波海铁联运相关企业给予补贴。
4月21日,宁波与四川省签订了(《四川•宁波关于加强经贸合作推进海铁联运的框架协议》、《四川•宁波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铁路集装箱运输合作协议》。
4月27日,毛光烈市长召开《宁波加快发展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专题座谈会,为推进海铁联运发展把脉开方。
5月21日,建立加快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毛光烈市长为总召集人,下设交通局(港口局)为办公室。
5月24 日宁波与江西省签订了《江西•宁波关于加强经贸合作推进海铁联运的框架协议》、《江西•宁波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南昌海关与宁波海关合作协议》、《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协议》。
7月15日龚正副省长召集杭州海关、宁波海关、浙江检验检疫局、宁波检验检疫局、宁波市口岸打私办、义乌市口岸办及港务、铁路部门召开“宁波——义乌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现场协调会议”,把发展海铁联运提高到“港航强省”和扩大宁波港内陆腹地的战略需要。
10月,关于开行宁波北仑港——温州西沿海铁路集装箱快速班列有关问题进入议事日程。
二、主要港口发展特点和通关环境与宁波之比较纵观国内发展海铁联运走在前列的主要港口,在推进海铁联运发展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政府的强大扶持,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铁路、港口、船代、货代的积极参与等等,本文就政府扶持和通关环境方面将国内主要港口与宁波港作粗浅的比较。
(一)政府扶持方面1、主要港口发展海铁联运政府扶持情况青岛高度重视推进海铁联运业务的开展,政府相关部门在作好内部协调的基础上,积极出面争取铁道部、交通部和海关的支持,使青岛成为国内海铁联运较早能按“五定班列”运作的城市。
上海1999年成立了由政府交通办公室牵头,上海铁路局、上海港务局、上海海关等单位参加的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鼓励、扶持、引导海铁联运物流的发展。
深圳于2003年底成立了深圳市海铁联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包括交通、外经贸、海关、国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为了推动深圳海铁联运工作,2007年初,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港航产业发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的实际经营人给予相应奖励。
2、宁波发展海铁联运政府扶持现状2009年,宁波成立了以徐明夫副市长为组长,外经贸局、发改委、交通局、铁路建设指挥部、口岸办等部门和宁波海关、宁波国检等参加的国内合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扶持海铁联运发展的优惠政策《关于加快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对从事宁波海铁联运相关企业给予较大副度补贴。
(二)通关环境及监管模式方面口岸监管部门与海铁联运内陆对点监管部门协商,共同出台有关措施,对原有的监管模式作大胆创新,对提高海铁联运货物的通关速度,优化海铁联运通关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1、主要港口发展海铁联运通关监管情况一是"两点一线"直通式监管,最大限度简化通关手续。
以蓉深海铁联运为例,该线路以"五定"班列形式进出口的货物申报、查验、征税、结汇、退税等海关手续,全部由成都海关驻车站办事处负责办理,深圳海关按快速转关模式办理相关手续。
货主可以在成都海关直接办理报关手续,出口可在内陆签单,进口可直签到内陆,手续简便,缩短了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使内地企业在当地享受到了"门到门"的全程运输服务;二是以火车班列为单元,实现"整体转关,整体核销",海铁联运货物实现货到核销,最大限度缩短通关时间:无论是进口转关货物还是出口转关货物,货物运抵到口岸或内地的火车站,只要符合资料完整、单证齐全、封志完好这三大条件,即由内地驻火车站的海关办事处办理整列货物的进口转关核销,驻点的口岸海关办理整列货物的出口转关核销,一般情况下,口岸海关不对转关货物进行查验;三是两地海关对海铁海铁联运货物做到"即到即办",提供高效服务。
对于上述的做法,口岸海关均与内地海关以签订支持两地海铁联运业务框架方案的形式进行约定固化,为港口海铁联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宁波发展海铁联运通关监管现状宁波海关支持推进宁波海铁联运发展作了积极的探索。
为解决宁波海铁联运因港区分散需多次吊驳,增加物流环节和费用的弊端,开发了“海关转码头监控系统”,确保货物及时装船出运,但目前与内陆海关的协作配合还未进一步深化,且推进缓慢,问题突出,以宁波—义乌线为例,作为宁波海铁联运先河班列,义乌西铁路点至今没有相应的监管场所和监管设施,也未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海铁联运只能在公路集装箱监管点施封查验,再以公路方式转运至铁路运输点,并以公路集装箱监管方式进行衔接,环节多、效率低、物流成本高,铁路运输所固有的安全、准时、环保等特点得不到体现,导致宁波——义乌班列从2月28日试运行后,至今未进入常态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