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的饲养与管理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的变种。
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
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
1906年这个鼠群中的一部分被送到费城(Philadelphia)的Wistar研究所,从而培育成了Wistar大鼠。
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一、一般特性1.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
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
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
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 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现象。
6.大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捉。
二、解剖学特点1.外观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但个体较大。
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
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
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
齿式为(1003/1003)×2。
2.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
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3.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分别位于下颌骨后缘至锁骨的腹外侧、下颌骨后缘和胸腔入口的腹侧、颌下腺口侧。
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4.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5.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其中小肠最长,约114cm(102-126),盲肠较长,约6-8cm。
6.肝脏呈紫红色,占体重的比例大,约为体重的1/25,由四叶组成(右侧叶、中叶、左叶和尾叶)。
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仍可再生。
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大鼠无胆囊,各肝叶的胆管会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弯曲处,呈淡粉色,形状不规则,似脂肪。
7.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
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弓,由此分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无名动脉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到心脏背侧沿脊柱下行,形成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8.肺脏为海绵状,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
左肺为一个大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副叶、后叶)。
9.肾脏呈暗红色、蚕豆状,位于腹腔背侧脊柱两侧。
每侧肾都和一条白色细长的输尿管相连,输尿管下接膀胱。
10.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
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鼠的大脑很发达,中脑较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共12对。
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和其它动物相似。
三、生理学特性1.新生仔鼠无被毛,呈赤红色,两耳贴连头部皮肤,自闭。
尾长约为身长的1/2-1/3,无牙齿。
二日后周身呈粉红色,3-4天两耳张开,并开始长出小绒毛,8-10天切齿萌出,并开始爬行,14-17天双目睁开,16天后被毛长齐,19日臼齿萌出,21日可以离乳。
2.大鼠的寿命一般为2.5-3年。
杂交群、远交群比近交系寿命长。
3.不同品种、品系的大鼠体重有差别,同一品种大鼠雄性比雌性体形大。
表1为Wistar和SD大鼠体重与日龄的关系。
表1Wistar和SD大鼠的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体重:g)━━━━━━━━━━━━━━━━━━━━━━━━━━━━━━━日龄2128354249566370───────────────────────────────Wistar雄5697134187233297325370雌5491134166209214232246───────────────────────────────SD雄52101150206262318365399雌5086130172210240258272━━━━━━━━━━━━━━━━━━━━━━━━━━━━━━━4.雄性大鼠成年后生殖器突出,离肛门较远。
雌性外生殖器有明显的凹沟。
成年大鼠雄性体重为300-600g,雌性为250-500g。
5.生理生化正常值:(1)一般生理正常值成年体重雄300-600g雌250-500g寿命 2.5-3年体温37.5-38.7℃染色体42条妊娠期21天出生体重5-6g采食量5g(100g体重24小时)饮水量8-11ml(100g体重24小时)心率300-500次/分心输出量50ml/分血总量6ml/100g体重呼吸率85次/分尿量 5.5ml(100g体重24小时)排Na+量 1.63mmol(100g体重24小时)排K+量0.83mmol(100g体重24小时)尿的渗透压1659mosm/kg H2O尿的pH值7.3-8.5尿的比重 1.04-1.07(2)血液正常值红细胞7.4-8.8×106/mm3白细胞 6.4-12.5×103/mm3红细胞比45-50%血红蛋白14-17g/dl血小板7-11×105/mm3纤维蛋白原 1.4-3.0g/dl(3)白细胞分类及所占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13-25%嗜酸性粒细胞0-6%嗜碱性粒细胞0-0.3%淋巴细胞69-84%单核细胞0-3%第二节常用品种品系一、近交系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近交系已有150多种,在我国常用的主要有:1.F344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培育。
主要特性:(1)毛色为白色,毛色基因为a、B、c、h。
(2)苯酮尿症的模型动物,睾丸间质细胞瘤发病率高达90%,诱导可发生膀胱癌、食道癌和卵巢癌,也可作为周边视网膜退化的动物模型。
2.Lou/C1972年由Bazin和Beckers培育成的浆细胞瘤高发系。
我国于1985年从NIH引进。
主要特性:(1)毛色为白色,毛色基因为a、c、h。
(2)特征:回盲部淋巴结产生一种自发性淋巴瘤(免疫细胞瘤),70%的免疫细胞瘤可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3)肿瘤学性状:8月龄以上的Lou大鼠自发浆细胞瘤发生率雄30%,雌16%,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 占35%,IgE或IgA占36%。
Lou/C大鼠广泛用于免疫学研究,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制备。
二、远交群1.Wistar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我国从***、前苏联引进,是我国引进最早的大鼠品种。
其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长小于身长;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性情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自发肿瘤发生率较低;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鼠体重可达170-260g。
现各地饲养的封闭群遗传性差异较大,实验设计时尽可能避开使用该品种。
2.Sprague dawley(SD)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
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
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三、突变系1.SHR/Ola1963年东京Okamoto用自发性高血压的Wistar培育而成。
主要特征:高血压发生率高,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血压高于200mmHg,尿嘌呤糖尿病能进一步使血压增高,动物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该品系为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最适动物模型。
在幼年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增高,但总儿茶酚胺无明显不同,肾上腺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循环血中的促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偏高,甲状腺重量增加。
繁殖力及寿命无明显下降,可饲养13-14个月,繁殖时应选用高血压大鼠作亲代。
2.裸大鼠1953年在英国Rowett研究所发现并培育而成。
主要特点:体毛稀少,成年鼠尾根部常多毛,2-6周龄皮肤上有棕色鳞片状物,随后变得光滑,发育相对缓慢,体重约为正常大鼠的60-70%,在SPF环境下可活1-1.5年。
裸大鼠为先天无胸腺,T细胞功能缺陷,同种或异种皮肤移植生长期达3-4个月以上;易患呼吸道疾病,对结核菌素无迟发性变态反应,血中未测出IgM和IgG,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为阴性;B细胞功能一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
裸大鼠主要用于肿瘤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药物学研究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家兔好,常用它来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物的研究;也常用于研究、评价和确定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慢性实验确定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剂量反应和代谢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和组织学检查。
大鼠血压及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常用来灌流大鼠肢体血管或离体心脏,进行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及筛选有关新药。
二、肿瘤研究在肿瘤研究中常常使用大鼠,可使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诱发大鼠肿瘤,或人工移植肿瘤进行研究,或体外组织培养研究肿瘤的某些特性等等。
三、营养、代谢方面的研究大鼠是营养、代谢研究的重要材料。
用于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等代谢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使用大鼠。
四、神经、内分泌研究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广泛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如奖励和惩罚实验、迷宫实验、饮酒实验以及神经官能症、狂郁神经病、精神发育阻滞的研究。
大鼠的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常用作应激反应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的内分泌实验研究。
五、卫生学方面研究大鼠还用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研究。
如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等,职业病如尘肺、有害气体慢性中毒以及放射性照射等的研究都可以用大鼠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