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京 上海 纽约三大城市规划对比研究
北京 上海 纽约三大城市规划对比研究
市区面积大, 人口多, 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 万人, 70 年代
末在长江口南岸宝山县境内建起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即宝山钢铁
总厂, 和原有吴淞工业区形成另一个新的吴淞卫星城, 与金山卫
星城遥遥相对,一个临长江口一个临杭州湾, 形成上海市总体布
局的南北两翼。
小结:
第二阶段中,建国30 年北京、上海这两大城市都有巨大变 化, 城市规划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很大变化. 反映了 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但基本上是工业生产力布局模式。 其次, 规划思想的能动柞用也很明显。如北京总体规划初期 受苏联影响, 到19 58 年又由于人民公社化和向共产主义过 渡思想而走向有机疏散,上海则始终按有机疏散理论进行发
。 上海规划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发展的
小结:
第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规划的萌芽时期。以北京为代表的封建 城市基本上保留了它们的传统格局, 而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 城市则开始接受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两个规划 不仅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性质和特征, 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 基本区别。
• 第二阶段1949~1979年
北京,上海,纽约三大城市规 划对比研究PPT
Ppt展示思路——
对于同一个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会发 生巨大变化;这都会导致城市规划的变化
而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背景,都会导致城市规划 的变化
• 背景介绍:北京与上海城市规划分三阶段进行对比
• 北京当代规划特点 • 上海当代规划特点 • 纽约当代规划特点 • 对比小结
—2020)》
城市空间布局 轴两带多中心”
——“两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 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 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 “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 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 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 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 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上海
小结:
改革开放十年, 北京、上海城市功能布局、城市面貌有很大 变化, 对规划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历史条 件完全不同的城市, 在第一阶段差别很大。第二阶段开始时 规划思想也很不一致, 但随着建设发展, 共性逐渐多起来。 到第三阶段, 面临的挑战几乎是相同的, 这是指宏观上, 在微 观上,上海、北京各有其特色和风采, 因此,城市设计应当继 承各自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将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 统一起来。它们之间带有共同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一阶段可以 归纳为: 1 .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形态探索; 2. 中心城市功能和布局调整; 3. 旧城保护日益重要; 4.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需进一步在定性和定量上深化; 5 . 城市管理上的法令条例进一步完善;
• 北京当代规划
自然资源概况 北京市面积 16410.5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 1368.32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
山地面积 1041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62% 平原面积 63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8%
北京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3亩 左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立方米 的1/8 世界的1/32
纵轴方向 横轴方向
•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北京
清北京城承袭明北京的旧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和设计上是集前朝之大成者。它的前身
左祖右 元大都就是按照中国封建都城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规划建成的,体现了“
社,面朝后市”,皇城居中,左右对称的格局。 1912年清王朝覆灭,民国诞生,旧城格局有了新的时代印记,东西向的道路被打通,故
土地利用总格局 ——“三圈九田
多中心” 三圈:指围绕城市中心区 的三个“绿圈”,即第一 道绿化隔离带和第二道绿 化隔离圈、以“九田”为基础 的平原农田生态圈和以燕山、 太行山山系为依托的山区生 态 屏障圈。
九田:指位于大兴、通州、 顺义 等区县内的就饿规划基本农
首都核心功能区: 东城区、西城区、 崇文区、宣武区
展。
第三是北京、上海以至全国的城市规划强调的都是物质规 划 , 对社会规划、规划管理、法令条例等重视很不够,而这 一物质规划又随着国民经济计划走, 即所谓“城市规划是国 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 计划一变规划也就成了墙上 挂挂, 规划管理也是人治代替了法治。这与发达国家相比都
•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适合首都点的经济建设四个方面深入
展开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单纯物质经济规划和社会文化规划结
合起来,而且把长远目标和当前建设目标结合起来。
此后,北京的城市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矛盾:
首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有限能源(特别是水源) 和空
间的矛盾。
同时,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区功能正在逐渐转化,而相应
宫坛庙,皇家园林对外开放。
1949年北京以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城市旧貌迎来了新的时代, 当时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工业,是一个人口200万的文化
古城。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上海
上海明代建城,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小县城。上海在1843年被 迫开埠,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外国租界的扩展史,各国
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这已是 世界独一无二。
人口规模
上海主要年份人口数量 统计:
至2011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是中国的特大 城市之一。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指出,上海市将控制中 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预 计到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 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1 9 7 8 年以后上海城市规划和 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首 先是城市性质是“我国的经济、 科技、文化中心之一, 是重要的 国际港口城市” 。在改革开放 逐步深化的条件下, 上海C B D 的功能不仅要恢复, 还会得到进 一步发展。中心城市布局为适 应今后发展已提出一个多心开 敞式规划结构,并提出 以外滩、 陆家嘴为中心的城市开发设想。 上海中心区规划在改革开放 新体制上提出一条东西轴的城 市开发设
形态结构
——组团状,呈现沿苏州河由东向西 延伸,沿黄浦江由南向北拓展的态势, 是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形态与空间 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产业体系——
外环以内,开始了第三产业和都市 ➢从六大支柱工业转化——
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大工业基地
➢中心城区—— “圈与点”组合 圈:内、中、外三 点:CBD、金桥
➢经济盲区—— 全郊区散步着130多个城镇、近
北京
第二阶段1949~1979年
上海
上海19 49 年的总体规划比较实际, 并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解放后规划方案的编制与修改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进行。 50
年代初期根据规划新辟了北新径、彭浦、潜河径等近郊工业区,
结合工业区建设了一批工人新村, 都是围绕旧市区边缘发展。从
50 年代中到了70年代初, 上海城市规划也几经修改。由于上海
类经济开发区,以及生产规模较小、 织高度分散的农业生产体系
功能布局成因
➢城市文化: ——吴越文化,为水文化作为上海城市形态主 体因素奠定了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共存,映射 了任—览—吴不会西越羁”,方文的这文化非一化的正时的统重期引商体,入重态上,利。海使的的上意城海味市成,形为呈态“现万由了国传一建统种筑的放博吴 越文化转向一种多元、复杂的城市形态,是一 种——充独满特矛的盾“的海传派统文与化现”,代不,同东时方代与片西段方中的形并态存, 是的变一种异强形制成性了的具文有化“拼冲贴击”。个性特征的上海城市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 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
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 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 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 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
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
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 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 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 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
✓期限:自1999年到2020年,近期至
2005年。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新城 (含县城)-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 层次的城镇体系及由沿海发展轴、沪 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 成的“多核、多轴”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
“辐射” “聚合”
除此之外,上海也是我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 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 经济国 金上济融际对其中、大周心贸都边地:易市区经、,具济有航国中很心运际强城的中经市“是心济辐在之射、经” 和一“聚。合”作用的城市。 ➢ 航运中心:上海港吞吐量目前世
➢城市经济与产形了业态文结,化构海的:派共文生化。在上海的磨合与发展渐渐产生 ——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其结果必然是中心城区向心力太高而离心力太 低的现象呈现刚性态势。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与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城乡二元结构严重,
• 纽约当代规划
指导原则 建设目标
纽约 1 在世界的城市竞争力 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3具有社区性的城市 4综合规划为重要意义的城市 5拥有有活力的滨水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 6完美的城市设计
中心城功能拓展区 朝阳 区、丰台区、 石景山区、海淀区、
新城发展协调区: 昌平平原、通州区、 顺义区、大兴区、 房山平原;
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昌平山区、门头沟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
海淀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 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
石景山——重点打造创意创智CBD,宜商宜居城市环境。实现生态 经济发达、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