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销法规--合同法

营销法规--合同法

合同法之经典案例分析

摘要

合同是市场交易行为的规则,也是市场秩序的构成要素和维护手段。目前在我国市场机制发育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市场主题信用制度难以由市场主体自发形成,必须要有一个外在机制来引导和规范。《合同法》是建立在信用制度的有力措施,通过《合同法》,确保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合同当事人利益的实现。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合同法》,该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目的在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字:合同法可变更可撤销合同要约要约邀请

案例一:某山区农民赵某家中有一个花瓶,是赵某祖父留下的。李某通过其他人得知赵某家有一清朝花瓶,遂上门索购。赵某不知该花瓶真实价值,李某用一万五千元买下。随后李某将该花瓶送至某拍卖行进行拍卖,卖得价款11万元。赵某在一个月后得知此事,认为李某欺骗了自己,通过许多途径找到李某,要求李某退回花瓶。李某以买卖花瓶是双方自愿的,不存在欺骗,拒绝赵某的请求。经人指点,赵某到李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合同,并请求李某返还该花瓶。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首先李某和赵某的合同属于显失公平的买卖合同,且显失

公平是因为赵某欠缺交易经验所导致的,因此赵某可以依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请求法院撤销合同。买卖合同一经撤销,合同即没有法律约束力,依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赵某有权请求李某返还财产。当然在李某将花瓶退还给赵某时,赵某应将收到的花瓶款退还给李某,若是李某愿意支付与该花瓶相当的价款,赵某也同意的情况下,赵某可以不用撤销该合同,只需李某补齐余下的价款即可。

变更可撤销合同是基于法定原因,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可,撤销而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以下三类: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趁人之危,是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撤销权是撤销权人以其单方意思表示使合同溯及既往的消灭的权利。因撤销原因不同,撤销权人也不同。重大误解,误解人是撤销权人;显失公平,遭受明显不公的人是撤销权人;欺诈、胁迫中,受欺诈,胁迫的人是撤销权人。撤销权是诉权,只能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行使。

案例二:某果品公司因市场上西瓜脱销,向新疆某农场发出一份传真:“因我市市场西瓜脱销,不知贵方能否供应。如有充足货源,我公司欲购十个冷冻火车皮。望能及时回电与我公司联系协商相关事宜。”农场因西瓜丰收,正愁没有销路,接到传真后,喜出望外,立即组织是个火车皮货物给果皮公司发去,并随即回电:“十

个车皮的货已发出,请注意查收。”在果品公司发出传真后,农场回电前,外地西瓜大量涌入,价格骤然下跌。接到农场回电后,果品公司立即复电:“因市场发生变化,贵方发来的货,我公司不能接受,望能通知承运方立即停发。”但因货物已经起运,农场不能改卖他人。为此,果品公司拒收,农场指责果品公司违约,并向法院起诉。

分析:此案例的纠纷主要在于农场没有理解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其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15条。果品公司给农场的传真是询问农场是否有货源,虽然该公司在给农场的传真中提出了具体的数量和品种,但是同时希望农场回电通报情况。因此,果品公司的传真具有要约邀请的特点。农场没有按照果品公司的传真要求通报情况,在直接向果品公司发货后,才向果品公司回电的行为,因没有要约而不具有承诺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果品公司接受这批货,这行为就具有承诺性质,合同才成立。但是果品公司拒绝接收货物,故此买卖没有承诺,合同也就不成立。所以果品公司不负赔偿责任。

合同的订立是指当事人通过一定程序、协商一致在其相互之间建立合同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如果将合同的订立看做是一个过程就应当包括合法订立的各个步骤,及从协商到一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协商、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过程,用合同的专门术语讲,就是一个要约、承诺的过程。要约是一方当事人提出的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构成是需要要约向相对人发出、并且具有缔结合同的作用以及确定的内容。而要约邀请则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我国《合

同法》第十五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在营销法规中,承诺是指受约人完全接受要约人要约中的全部条款,作出按要约签订合同的意思表示。

参考文献:营销法规实务主编王成芬科学出版社(P78-81 、P8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