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研报告一、调查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国初期的448万人到现在的7799.5万人,中共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大学生入党是一个热门话题,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党员数量上去了,那质量该如何呢?本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想入党”、”为什么要入党”以及对身边党员同志的看法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程度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解决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和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入党的先决因素,以便帮助大学生培养具有信念信仰型的正确入党动机。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与内容1、调查对象大一到大三的同学(随机调查)????2、调查方法与内容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法进行调查:(发放70份,回收率百分百),基本上做到随机发放。

三、调查结果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 入党积极分子( ) 共青团员 ( ) 群众( )1、您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任务、基本路线、党员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是否了解?A、非常了解(7.5%)B、比较了解(61.2%)C、知道一点(23.9%)D、不了解(8.8%)2、你是否愿意入党?A、强烈的愿意(58.2%)B、有点想(28.4%)C、随便(8.9%)D、不想(4.8%)3、您认为大学生入党(包括自己在内)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A、是一种政治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29.4%)B、注重考虑现实利益,有利于以后找工作和升迁(33.8%)C、视入党是一种荣誉 (23.5%)D、长辈的期望和要求 (5.9%)E、随大流,自己不入显得落伍(7.9%)F、其他(0%)4、您的亲人对大学生入党的看法? *A、很支持(79.1%)B、无所谓(20.9%)C、反对(0%)5、您周围的同学对于入党的态度? *A、所有人都想入党(21.5%)B、大多数想入党(63.1%)C、少部分人想入党,其他人持无所谓态度(13.8%)D、很多人不愿入党(1.5%)6、您对身边积极入党的同学的看法是? *A、入党是光荣的,是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53.7%)B、可以为个人前途提供良好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5.8%)C、纯粹是做秀(3%)D、与自己无关(7.5%)7、你身边的大学生党员是否都是合格党员?A、基本都合格(22.4%)B、大部分是(56.9%)C、小部分是(19)D、基本不合格(1.7%)8、您认为当前学生党员思想上存在哪些不足?(多选) *A、缺乏大局和全局意识(20.1%)B、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素养不高(14.4%)C、追逐个人名利,注重个人发展(23%)D、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较差(16.5%)E、没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缺乏奉献意识(21.6%)F、文化素质教育不足(4.3%)G、其他(0)9、您认为大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哪些重要的条件?(多选) *A、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不渝的追求(25.8%)B、优秀的学习成绩(10.8%)C、良好的人际关系(16.1%)D、杰出的综合能力(19.9%)E、无私的奉献精神(23.1%)F、其他(4.3%)10、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学习、了解党的主流意识形态? *A、党校、团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学校教育(35.8%)B、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29.3%)C、老师、同学交流(18.7%)D、其他(8.9%)E、基本不去了解(6.7%)11、您如何看待现行制度下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A、太高(10.3%)B、较高(11.8%)C、适中(42.6%)D、较低(23.5%)E、太低(11.8%)12、您对带有功利性的入党动机的看法如何? *A、很不好,应当杜绝(17.4%)B、虽然不好,但是目前还无法改变(58%)C、非常理解,我也同样(11.6%)D、社会形势的必然结果,没必要在意(13%)13、你认为造成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原因有那些?A、家庭教育影响(14.3%)B、社会形势影响(39.8%)C、对党的理解太浅薄(21.8%)D、缺乏自主意识,因随大流而入党(24.1%)14、您认为基层党组织应当以何种形式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A、加强党课培训(19.5%)B、开展多种理论学习活动(39%)C、组织谈话(22%)D、没必要采取特别的形式,按社会现实顺其自然(17%)F、其他(2.4%)四、调查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主要类型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多种偏差性的动机。

影响入党动机产生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

当前大学生除了基于主体性的共产主义信念、信仰型入党动机外,还呈现出多种偏差性动机,具体表现在:(1)人生设计型动机:持有这一类型的大学生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自我人生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懂得不同年级、阶段有不同的自我发展层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青春激昂,积极进取,追求个性化发展;积极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追求人生的意义和最大价值,以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反映在入党动机上,他们把入党和大学学习生活作为人生道路上成长成才的铺路石,在入党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服从党的利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复合性,在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模式中,他们不做严格的边界性取舍,而是力图同时兼顾。

来自调查报告表明,有54%(N=100)同学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

虽然这一类型的入党动机能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抉择中寻求最佳平衡,但在两者冲突的情况下,通常申请入党主体有利己主义的念头闪现或张扬。

(2)实用功利型动机:主要表现在入党动机上的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

部分人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

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他们积极迫切地表达入党意愿,紧密跟随和接触党建工作队伍,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一身汗,入党后挑着干”的特点。

另一部分人则是为取得党票,表现为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他们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党员→从政→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轻或重地在其脑中根植。

同时,他们认为,入党可以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入党追求动力。

(3)趋同从众型动机: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

在当前大学校园中,入党热潮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班级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这一类型的入党主体在动机上表现为被动性和自我虚荣性,他们大多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

而是基于“别人写我也写,否则显的太落后”,“这样可以满足父母和亲友的期待”,或者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的认识。

而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学却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

(4)投机摇摆型动机:少部分同学入党动机飘忽摇摆,追求动力十分不足,对党内组织生活时而冷漠时而热衷。

平时中规中矩,但关键时刻却选择明哲保身、独善其身的态度,行为上敷衍塞责。

他们甚至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的观念,内心抱着“党票到手,革命到头”的念头。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深层因素和现实背景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多层次和多样化;他们既认为党员是一种身份,更意味着做人的责任,同时部分的他们又在一定的场合下视党员的身份为政治光环,甚至是家族的荣耀。

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宏观分析与微观考量,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社会环境因素:在问卷调查中,39.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原因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1、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加速分化,旧有的社会规范不断受到冲击而逐渐瓦解,而新的社会规范体系的建立有待于社会结构的重新整合。

“而在结构化到重新整合之间的过渡时期,必然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失范。

社会失范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迷失方向。

”社会失范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功利浮躁的社会风气,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免带来功利化影响。

2、目前许多用人单位都比较青睐党员毕业生,把“是否是党员”作为衡量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甚至给予公开优先录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党员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相对容易的局面。

用人单位的这种用人导向无形中使具备党员身份的毕业生在择业中拥有了一个竞争好岗位的砝码。

受就也压力的影响,这些大学生萌生入党能增加择业竞争砝码的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入党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因而也驱动着部分大学生的功利观,使其价值取向变得现实、实用和扭曲,把“入党”作为以后取得一份好工作的奠基石。

3、“官本位”思想的渗透。

中国老百姓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大学生只有当官才有前途,才能光宗耀祖。

“官本位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为了个人的名利,为了家族的面子,把“党票”作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金钥匙”。

二、家庭教育因素:在问卷调查中,79.1%的家长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入党.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之大.1、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价值定向上出现了偏差,重智轻德,不重视子女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子女价值观念功利化的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大学生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忽视了对孩子智力以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这些家长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家长的价值观念功利化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

3、当前我国以利益和收入为标准、以职业为区分标识、体现为不同生活方式的社会阶层逐渐出现分化。

每个家庭都期待通过子女上大学以及子女在大学获得的竞争资本,来向更高层次的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在这种期待下,很多家庭都把子女能否在大学入党这个问题看的很重,因为子女实现入党后可以增加毕业后的竞争资本,从而最终有利于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

许多大学生虽然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但是为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也积极地追求入党。

三、学校教育因素:在当前高校大规模扩招,积极寻求外延扩张、内涵发展之改制道路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在:1、首先体现在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制度不健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