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生态学 孙泳濡 牛翠娟 3 种群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 孙泳濡 牛翠娟 3 种群生态学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种群2.生态位3.生态人侵4.Fisher 性比理论5.多型6.种群增长类型 7.他感作用 8.竞争排斥原理 9.种群动态 10.自疏现象 11.存活曲线 12.生活史对策 13.环境容纳量 14.繁殖成效 15.繁殖价值 16.中度干扰假说 17.最大出生率 18.实际出生率 19.最低死亡率 20.实际死亡率 21.生态寿命 22.密度制约因素 23.邻接效应 24.种群的年龄结构 25.遗传漂变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 .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2.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A .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 .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 .以种群为研究主体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有机个体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

A .环境B .生境C .内环境D .地球环境5.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 )。

A .20S m =B .21S m =C .2S m 而显著大于1D .2S m 显著小于16.dN / dt = rN (1-N / 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

A .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 .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 .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 .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7.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 )。

A .偏利作用B .互利共生C .原始合作D .中性作用8.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 )。

A .偏利作用B .原始合作C .偏害作用D .拟寄生9.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A .季节性消长B .不规则波动C .周期性波动D .种群的爆发10.欧洲的穴兔于 1859 年由英国引人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

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A .种群大发生B .生态人侵C .不规则波动D .种群大爆发11.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

A .K / 2B .KC .K / 4D .K / 312.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

A .菌根B .根瘤C .菌丝D .子实体13.在( )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 .干扰性B .资源利用性C .种间D .种内14.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 )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A .流动B .扩散C .死亡D .隐藏15.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 )。

A .地衣B .菌根C .蜜蜂与月季D .珊瑚16.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 )。

A .社会性寄生B .寄生C .潜在寄生D .真寄生17.稳态的英文是( )。

A .homeostasisB .homeothermC .homogenonsD .homologous18.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 )。

A .竞争B .攻击C .性选择D .适应环境19.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 )。

A .收获最大产量B .收获恒定产量C .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 .收获种群所有个体20. ( )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 .种间竞争B .种内竞争C .个体竞争D .竞争21.蜜蜂鳌敌时,会释放出一种外激素,促使其他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种间斗争B .种内斗争C .捕食D .种内互助22.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mm 、85 ~89mm 和 67~86 mm ,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解释。

A .Bergrllan 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 规律D .Gause 假说23.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 )。

A .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差异B .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不同C .各年龄组的出生率不同D .各年龄组的性比不同24.若久0R λ=,则该生物种群可能为( )。

A .种子植物B .动物C .一年生植物D .高等动物25.稀释效应或许可以解释猎物的( )。

A .利他行为B .集群行为C .领域行为D .合作行为26.遗传漂变通常发生在( )。

A .小种群B .大种群C .隔离的大种群D .岛屿化种群27.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 )。

A .极地苔原B .热带雨林C .寒温带森林D .温带草原28.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共生B .共生、捕食、竞争C .竞争、共生、捕食D .捕食、竞争、共生三、填空题1.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2.种群自动调节的三个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哈温定律认为,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种群中,______________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4.因过度捕捞而处于资源衰退的鱼类种群,一般在年龄结构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性别比例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从种群调节的角度,可将生态因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6.种群动态的最基本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7.种群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根据0/m r InR T = 可知,内禀增长率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物种进化的两种动力。

10.根据生物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1.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2.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什么叫生命表?4.年龄金字塔有几种类型,各具什么特点?5.简述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6.试述捕食对种群的调节作用。

7.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哪些?8.简要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为什么种群在大范围的分布格局中多呈集群分布?1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哪些?11.在高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是什么?12.简述社会等级和优势等级的概念,并说明优势等级的作用。

13.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14.写出非密度制约的种群连续增长的模型,并说明各种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5.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6.比较在无限环境中世代不相重叠的两类种群的增长模型,简要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17.有关种群调节的生物学派和候学派主要观点的差别是什么?18.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五、论述题1.解释与比较r 、r m 、R 0的概念, Logistic 模型中的 N / K 的意义何在?2.试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通过调节其耐受性限度来渡过不良生境。

3.比较 r 对策者生物与 K 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并用r- K 理论阐明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何要严加保护,否则将有灭绝的危险。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

2.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3 生态人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人侵。

4.Fisher 性比理论:性比通常以种群中雄体对雌体的相对数表示,如雌雄体数相等,性比为1﹕1 。

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性比倾向于1﹕1 ,这种倾向的进化原因叫做 Fisher 性比理论。

5.多型: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个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做多型。

6.种群增长类型:一类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而变化;另一类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

7.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8.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9.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10.自疏现象: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

这一现象称为自疏现象。

11.存活曲线:是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绝对年龄除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以各年龄的存活率为纵坐标,所画出的曲线,它可以反映生物生活史中各时期的死亡率。

12.生活史对策:指处于相似选择压力下的不同种群或者物种,其独立进化的相关性状所形成的一种特化表型。

根据环境选择的确切意义阐明生活史式样的起源及其适应性叫做生活史对策。

13.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 值为环境容纳量。

14.繁殖成效:个体出现时的繁殖输出与未来繁殖输出的总和称为繁殖成效。

15.繁殖价值: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16.中度干扰假说:高干扰频度会使不能迅速恢复的物种种群消失,低干扰频度将允许种间竞争付出代价,这一观点称为中度干扰假说。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与种群的生存。

17.最大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的出生率。

18.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或称生态出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