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硅油 CAS信息
存在,则在调整 pH 之前需先过滤,以除去硅)。 3.加热失重 取试样 15g,放入一内表面:积约 30cm2、已恒重的敞口 铝 杯中,在 200℃的鼓风
式烘箱中加热 4h,冷却后称重。 4.粘度 测定方法与“11102,聚二乙 醇 ”中方法相同。
聚二甲基硅氧烷(9006-65-9)的制备方法: 本品由高纯度的二甲基二 氯硅烷 经水解后缩聚而得。
质量指标(FAO/WHO-1990):
生产方法及其他:
聚硅氧烷含量 37.3%~38.5%;运动黏度 300~1050m2/s;干燥失重(150℃,4h)≤0.5%;砷(以 As 计)≤0.0003%;重 金 属(以 Pb 计)≤0.001%;相对密度 d25250.964~0.977;折射率 1.400~1.405。
2.溶解性 不溶于水和 乙醇 ,溶于 四氯化碳 、苯 、氯仿 、乙醚 和 甲苯 。按 OT-42 方法测定。 3.红外光谱应符合图 19008 标准谱图。
限量: 1.GB 2760-冰激凌、调味品、果酱和蔬
菜加工工艺,50;发酵工艺、焦糖色工艺,100;果蔬保鲜 0.9mg/kg。 2.FAO/WHO(1994):食用油脂(低芥 酸 菜油、可可脂、棕榈油、棕榈仁油、葡萄子油、巴巴苏
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子油、芝麻油、花生油、玉米油、红花籽油、芥菜籽油);菠萝罐头,橘 皮果冻、果酱和果冻、用物理方法保藏的菠萝汁;速冻土豆片(以食油量计)、汤粉,均 10mg/kg。
毒性: ADI 值 0~1.5,仅适用于分子量为 200~300 者(FAO/WHO,1994)。
质量指标分析: 1.砷 按 GT-3 方法测定。试样液按有机化合物方法制备。 2.重金属 取试样 2g,按 CT-16 中方法二测定。对照液(溶液 A)中的 铅 离子量取 20μg(如有硅
•1 •2
安全信息 安全说明 : S24/25: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其他信息
聚二甲基硅氧烷 (9006-65-9)的用途: 本品用作被膜剂,我国规定可用于蔬、果的保鲜,最大使用量为 0.0009g/kg。也用作日化用品添
加剂、纺织柔软剂、润滑剂、消泡剂、橡塑脱模剂等。
产品应用:
有机 硅 消泡剂中最常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 硅油 。它表面能低,表面张力也较低, 在 水 及一般油中的溶解度低且活性高。它的主链为硅氧键,为非极性分子。与极性溶剂水不亲和, 与一般油的亲和性也很小。它挥发性低并具有化学惰性,比较稳定且毒性小。纯粹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不经分散处理难以作为消泡剂。可能是由于它与水有高的界面张力,铺展系数低,不易分散在发泡介 质上。因此将硅油混入 SiO2气溶胶,所构成的复合物,即将疏水处理后的 SiO2 气溶胶混入二甲基硅 油中,经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处理,就可制得。
鉴别试验:
1.取试样约 100mg,放入铂坩埚内,用 硫酸 和 硝酸 数滴湿润,在火焰上灼烧约 10min 或至完 全灰化,冷却。将残渣移入一 镍 坩埚中,加 氢氧化钠 1g 后使之完全熔融,冷却。将残渣溶于 50ml 水中,过滤。取滤液 1 滴滴于滤纸表面,再滴上 1 滴 钼酸铵 试液(TS-22)和 1 滴联 苯胺 试液(TS -40),将滤纸盖在氢氧化铵上,应产生蓝绿色斑点。
9006-65-9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油)
CAS Number:9006-65-9 基本信息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 二甲基硅油; 有机硅消泡剂
英文名: Dimethicone 别名: Polydimethylsiloxane trimethylsiloxy-terminated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3H9OSi.(C2H6OSi)n.C3H9Si CAS 登录号 : 900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