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应该找工作/考研
谢谢主席,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毕业应该找工作。
具体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要纠结于到底应该找工作呢还是应该考研呢这个问题?接地气点的回答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高大上点的回答是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国家指哪儿,我们得打哪儿呀,是不是?这两种答案我们可以总结成八个字:个人就业、国家需求。
明白这个问题以后,我们要弄清这个辩题需要我们论证些什么?想弄清这个问题就要想清楚何为应该?应该,就是情理中,要做的事。
情,就是符合道德、朴素价值观的要求;理,在这里就是谁更可能帮着找到好工作并且满足国家发展需求。
我方探究后发现,若不拘泥于个例而是整体来看的话,找工作抑或是考研都不违反道德和朴素价值观,即两者在情字上争不出高下。
那么,我方的判断标准就是,谁更占理即谁更可能帮着找到好工作并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我也从这两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一、大学毕业找工作更可能帮着以后找到好工作。
找到好工作的前提是你得先找到工作。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字显示,研究生就业率为62.01%,本科生就业率82.68%。
吉林省07年教育局公布数字显示,今年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生为83%。
江苏省2011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4.79%,而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仅74.14%。
总而言之,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近几年研究生就业率普遍比本科生就业率低。
换句话说,大学毕业找工作更可能帮着找到工作。
至于如何找到好工作?我方认为运气+汗水+天赋,缺一不可。
找工作和考研这两种方式对运气和天赋当然没有什么作用,而两者都是挥洒汗水的方式,区别只是着重锻炼的能力不同而已,难以比较出谁优谁劣。
二、大学毕业找工作更可能满足国家需求。
现代社会市场发达,分工越来越精细。
而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在我国,招工难和就业难两个现象同时出现表明我国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如何减少过量的学术型人才,增加过少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关键。
考研更多的是希望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找工作则是希望尽快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
大学毕业找工作更可能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