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务现代化与信息化
全国 0.1 °× 0.1°, 96h时效6h间隔。
QPE产品
QPF产品
5、精细化要素预报业务
建立了精细化乡镇(34185)气象要素预报系统 开展了格点化要素预报试验
陆地5KM
海洋10KM
6、海洋气象业务
海洋资料的 共享与应用
精细化预报 业务建设
模式集约 化发展
适应服务的 业务试验
强化资料基础
海雾格点化预报产品
7、环境气象预报业务
《环境气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环境气象模式 雾霾预报预警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 雾霾中期趋势预报
PM2.5
CO
O3
SO2
NOx
8、推进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MICAPS4.0)
改进基本气象资料的显示
➢ 支持分级显示,逐级细化 ➢ 提升符号与数字显示效果
一、天气业务主要进展
持续推进数值模式研发应用
CMA GRAPES-GFS预报能力
北半球平均
2013年GRAPES GFS同化预报 2014年GRAPES-GFS同化预报 2014年GRAPES-GFS以FNL的同化预报 T639业务预报
区域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区域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模式
(一)不断健全专业化预报技术体系
模 式
四
资 料
个
业技 务术
技
方 法
术
体
系产
品
全球和区域同化预报系统(T639、GRAPES)
观测资料
雷达资料
卫星资料
模式产品
数值 预报 技术 体系
稠密资料同化和预报系统 (RAFS)
中尺度分析系统
雷达卫星反演估测系统
SWAN
MICAPS
1小时外推预报 2-3小时预警 0-12小时预报 0-12小时中分析
完成县级综合预报平台1.0版建设。 在14个省成为了县级主要预报业务平台。 6个省通过本地化二次开发,完善了县级平台。 甘肃、湖南、河南、内蒙古形成可供全国推广的成果
有效规范了省级对下预报指导业务,完善了省-县预报产 品实时共享流程。
有13个省分别基于集约化数据环境实现了指导产品直接 推送到县级业务平台,强化了对县级指导,提高了效率。
核心技术发展:改进冰雹、雷雨大风、强降水自动识别技术、研发
基于blending0-6小时QPF技术、改进大于20mm的QPE。
客户端改进:完善用户交互功能,发布SWAN1.6版本。
成立专家组,强化项目组织管理
依托SWAN项目专家组实施技术管理
召开两次专家组会议,审定1.6版本定版,确定技术成果集成
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 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 0-12小时雨强预报 降水落区短期预报 过程降水量预报
MEOFIS
MOS
ANN
DMO
降水分区建模 多模式集成 输入资料的质量控制 格点化
FUSE
Micaps Fine-Correcting
区域/单点订正 格点订正 Web订正 时空要素协调 实时质量控制
1、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短临预警业务
气象业务 现代化与信息化
预报与网络司 顾建峰 2015年04月20日
主要内容
预报预测业务的发展实践 国际业务科技发展的趋势 业务现代化的目标与任务 气象信息化的思路与任务
预报预测业务发展实践
2007年12月13日
顶层设计
用户
需
服
求
务
公共气象 服务
产品
需求
气象预报 预测
支撑 反馈
反
支
馈
撑
科技人才 装备
72h
96h
12h
top1 top2
优选成员集成
top3
top4top52 Nhomakorabeah48h
72h
:
50
51
台风路径最优集成预报
120h 集合预报
96h
120h
综合预报
4、QPE和QPF技术系统
融合雷达、卫星、区域站的 QPE产品
全国 0.05 °× 0.05°, 逐1、3、6、12、24h产品。
多模式集成QPF产品
信息支撑
需求
需求 产品
支撑 反馈
综合气象 观测
数据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结构
目标:气候监测标准化 气候预测客观化 气候评价定量化 气候服务精细化 气候业务流程集约化
2011年2月21日
一、天气业务主要进展
不断健全专业化预报技术体系 持续推进数值模式研发应用 逐步增强预报员科学素养 探索业务主动与科研结合机制 稳步提高天气预报业务能力
提高格点数据的显示性能和质量
➢ 提高格点数据显示速度 ➢ 提升数据细节显示质量
增强高分辨地理信息接入
➢ 高分辨地形数据叠加显示 ➢ 高分辨格点数据的快速显示
加强数值预报集合预报应用功能
➢ 格点化预报编辑 ➢ 增强集合预报应用功能
8、推进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 SWAN系统改进升级
发展核心技术,加强项目目标管理
SWAN统一到MICAPS 整体技术框架。
SWAN1.6版在全国应 用,成为15个省短临主 要业务平台。
制定SWAN系统研发技术的业务准入制度
开展ROSE业务试验
天津塘沽、武汉和随州、西安、石家庄和沧州、 济南、上海青浦、合肥9个雷达站
8、推进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
县级综合预报业务平台研发和推广应用
多种资料融合分析
实现分析技术客观化和自动化,有效缩短分析时间, 制定分析规范,统一分析标准,提高分析业务效率
3、集合预报产品应用
制定《集合预报业务应用工作计划》。 研发集合预报应用产品。 建立集合预报应用业务流程。 编制《集合预报应用手册》。
2013年7月5日
极端天气指数
00h
24h
48h
强化省级业务
基于雷达回波的强天气识别 基于雷达资料的外推预报
提升基层能力
县级监测预警业务
地理信息 设置阈值 自动报警 指导产品实时共享 预警制作发布
2、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
构建了基于稠密自动站和中尺度模式的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系统
自动站资料的客观分析 物理量分析
各种探空诊断量分析 中尺度模式产品
综合分析显示
✓ 组织全球海洋气 象资料挖掘(历 史资料,再分析 资料,全球浮标 资料,卫星遥感 资料等)
加强产品共享
✓ 沿海自动站、海 岛、浮标、船 舶、平台等960 站实时资料共享
✓ 全国海洋气象预 警预报产品共享
规范预报业务
✓ 139个岛屿、54条 航线、67个港口、7 个渔场和石油平台的 精细化预报
✓ 开发15公里海洋气象 格点化预报产品
BJ-RUC (WRF)
东北-RUC (WRF) STI-WARMS (WRF)
WH-WRF
华南 GRAPES_TMM
西南
WRF-RUC
西北
乌鲁 木齐
MM5 GRAPES
分辨率
27/9/3Km 38层
27/9/3Km 38层
9/3Km 35层
27/9/3Km 4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