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安全面临六大挑战挑战之一对以美国主导的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关系,导致我国国民储蓄不断流失,我国国民财富积累能力被削弱。
我国经济已经被美国一步一步引入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分工体系,并以比世界其他经济体更深的程度陷入世界美元循环体系。
这种态势将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形成潜在威胁。
从历史研究中我们发现,美国对其设定的打击目标国的基本战略之一,就是以开放美国的低端进口市场为陷阱,一步一步引诱被打击国经济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不对称依赖关系,从而使美国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这里还要提及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
研究美国历史就会明白,美国从立国以来就从未偿还过任何一笔对外国的国家债务,而且美国人也从不隐瞒这一点。
其中典型的就是上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就是公开单方面撕毁了对外国政府的黄金负债。
目前,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仍在快速增长,这种深陷美元财富循环体系陷阱的局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及长远健康发展。
美元资产不断贬值的本质是将使我国国民财富不断流向美国。
不仅如此,这笔巨额美元资产的整体安全性令人担忧。
有观点认为,中国可以用这笔外汇储备作经济斗争的武器,以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威胁美国。
应当明白,如果中国对这笔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作日常性买卖操作时,国际金融体系是可以容许的。
但如果以此作为斗争工具,则绝不会被美国为霸权的国际金融市场所接受。
那时候中国的巨额卖单恐怕根本无人接手,市场流动性会立即消失。
挑战之二对以美国为霸主的市场体系的不对称依赖关系加速了我国资源耗竭及自然资源的对外流失,我国自然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已开始超出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定位于出口加工为主的“世界组装车间”加入了国际分工体系,被美欧资本压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区域。
其后果不只是在于获取微薄的利润,而更是在于国际垄断资本正是通过把我国限定在国际分工的最低端环节,我国正迅速消耗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而我国正是在人均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情下,选择占据国际分工体系的最低端的发展模式,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为发达国家经济体承担最污染环境、最消耗资源的代工组装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且将危及经济安全。
按目前的发展方式,我国一方面在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一方面又在加剧在重要资源上的对外依赖程度:我国对一些事关重大国计民生的资源产品已经丧失定价权(如铁矿石、大豆)或基本丧失定价权(如石油、木浆,目前我国木浆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
在我国自有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的背景下,我国未来向国际市场寻求自然资源也将面临重大挑战:挑战之一是世界上“资源民族主义”日趋兴盛,资源的跨国公司垄断程度日趋集中,这将严重削弱资源消费国的资源贸易能力。
例如,对我国发展核电核能工业至关重要的铀矿,其82%的储量由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三国所有。
这种关键自然资源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并不由国际贸易规则支配,供给非常不稳定。
挑战之二是世界上“资源占有跨国公司化”日趋发展,主要自然资源已日趋被主要西方大型跨国矿业公司集中占有。
例如世界锡矿的80%,世界铜矿的75%,世界金矿的57%,世界锌矿的57%,分别被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占有。
世界铁矿石的70%被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占有。
我们在与这些大型矿业公司谈判时,很难掌握主动权。
挑战之三科技人才流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被削弱,对国际高科技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三十年的实践证明,目前在我国凡是市场对外高度开放的行业,与外国先进技术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之势。
与之相反的是,越是国外对我国严格技术封锁的领域,我国越可能取得真正的技术进步。
举例来说,我国彩电行业对外全面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机制造成为了全球生产大国,但彩电的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资手里,我国彩电显示屏技术与国外的代差并没有缩小,彩电生产的主要利润仍由外资掌控。
相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持续遭到国际封锁,而正是在这些被封锁的领域我国自主创新技术跃居世界第一梯队,例如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大型超级计算机的研发以及最近的高速动车组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等等。
可惜的是,这些被逼迫下后来居上的技术领域是少数。
科技人才流失正削弱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正发生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移民潮。
这次移民潮与前两次移民潮不同的是,这第三次移民潮表明我国教育体系也被彻底纳入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我国在国际教育体系中也被置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负责初级教育(小学、中学),而大学以上教育则开始由美国等发达教育体系所垄断。
这种日趋扭曲的教育国际分工体系,将使我国在国际分工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我国教育体系正日趋成为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初级工厂。
我国教育公共资源严重不足,极少数学生能接受到“精英教育”。
这小部分接受到“精英教育”的后备人才正掀起越来越高的移民热潮。
到2010年,我国留美学生总数已突破十万,一些重点中学毕业班的学生大多数选择直接留学,而放弃报考国内大学。
对已经上了国内大学的学生来说,我国顶尖大学的优秀学生又大多数选择出国。
据统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重要后备力量的留学美国的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目前回国率仅有8%,为全世界最低,并且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不仅如此,我国目前还正涌起一股以技术精英与企业家为主的移民潮。
这将意味着我国知识与财富的双重流失。
可以看出,我国人才加速外流是全体系的人才流失,从高中生、大学毕业生、博士生、知识精英、企业家,都正形成日趋强化的移民倾向,这将对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挑战之四我国农业及粮食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截至2010年,我国已连续7年粮食丰收。
但这背后是我国农业安全及粮食安全的严峻局面。
我国粮食安全的“紧平衡”局面很容易被打破。
目前,我国农业及粮食安全正面临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严重威胁:威胁之一:外资正加紧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大举渗透。
以美国资本为主的外资正加紧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并控制我国农业及粮食领域:以低价农产品直接抢占市场份额,以打击我国本土种植业;与金融资本相配合,全面渗透农产品流通领域;以转基因种子为武器,逐步控制我国农产品市场。
美国农产品在全世界都极具竞争力。
因为美国农产品具有其它国家农产品所不具备的四大竞争优势:全世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先进农业科技的支持,巨额政府财政补贴,以及金融资本的配合。
因此,当我国农业领域在WTO框架下对外资逐步全面开放后,我国农产品领域对外资竞争正呈现全面退却之势。
我国的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种子、肉类等领域正在被外资全线攻占,而且外资正图谋以转基因技术为突破口,全面突破我国对大米、小麦等最基本粮食作物的最后防线。
这些基础粮食作物的转基因技术专利已基本上被外国资本控制。
如果我国在基础粮食作物推广转基因技术,我国粮食领域将全部被外资牢牢掌控,我国粮食安全防线将彻底崩溃。
以大豆为例。
自我国加入WTO并取消对大豆进口关税及配额限制之后,我国大豆种植全面溃败。
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大豆出口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转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高达70%。
在我国对大豆等油脂作物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跨国资本又进一步控制了我国60%以上的油脂企业。
再进一步,跨国四大粮商又已基本控制了我国食用油的销售渠道,并占有了食用油市场的多数著名品牌。
至此,跨国资本已基本完成了对我国食用油市场从产地到终端销售的产业链控制和整合,我国食用油产业已基本落入跨国资本之手。
目前,对我国食用油产业链上下游渗透与控制相类似的跨国资本入侵行动正在棉花、玉米、种子、肉禽等农业领域重演,并已开始在小麦、水稻等最基本农产品领域逐步强化入侵的力度。
威胁之二:我国农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虽然规定有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但目前显而易见的挑战是:第一,这“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底线正在大规模城市化、房地产开发、工业项目开发中被不断侵蚀。
第二,这“十八亿亩耕地”的质量正不断下降,正遭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严重质量下降的挑战:一些地方政府以土地置换为名,以劣地顶替好地,以好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以劣质复耕地冒名顶替耕地配额;土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我国耕地的地力持续下降;土地与草场中在过量使用下不断退化。
目前,我国虽然还能维持粮食供给的紧平衡,但前景并不乐观。
因为这是在严重透支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条件下取得的。
农业高强度使用化肥农药,是我国目前尚能维持粮食产量的基本原因。
但这也是引发未来我国粮食危机的定时炸弹。
据统计,我国农地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
我国农地仅占世界总量的7%,但化肥施用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4%。
这种过量施用化肥对农地的伤害极难修复,土地一旦成为“废地”,则自然修复过程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另据农业部研究,我国草原退化问题已十分严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90%,并仍以每年0.5%(即3000万亩)的速度递增。
威胁之三:我国农业粗放生产方式将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大田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依赖不断追加施用化肥。
我国农业滥用化肥的后果不单是造成土地退化,更严重的是,化肥农药的滥用正使我国农业生产“石油化”,使我国粮食生产直接与世界石油市场紧密挂钩。
前几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世界粮价及我国粮价大幅波动,足以让人警醒。
当我国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肥时,美国资本就可以通过控制石油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粮食价格。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科技投入不足,以“高强度施用化肥”来勉强维持粮食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将造成农地质量持续下降,将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以色列依赖科技发展农业的“科技创新农业”之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以色列国家的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农业自然条件仅相当于我国沙漠地区。
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沙漠化国土条件下,以色列依靠持续的农业科技开发,使以色列不仅达到农产品自给,而且还有大量出口。
以色列的“节水、节肥、节能”的“科技创新农业”模式,正好处处是我国“费水、费肥、费能”农业模式的榜样。
威胁之四:水资源危机将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农业用水要占到水用量的70%以上。
其中,农业用水的粗放式灌溉方式,又浪费了宝贵的农业用水的40%以上。
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使用率非常之低。
我国农业用水正越来越依赖地下水。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大约10%已完全依赖地下水。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山东,农业灌溉用水对地下水的依赖已超过50%,农业用地下水的抽取量已达到补给量的两倍。
而在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抽取量为每年320亿立方米,已远远超过降水及河流的补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