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卓■ Song Zhuo
作者单位:阿特金斯集团(北京分公司收稿日期:2008-12-24
100 Year West Harbour Heart of the Bohai Sea
—— Qinhuangdao West Harbour Area Conceptual Masterplan
百年西港渤海之心——秦皇岛西港区概念性规划
一、项目背景
秦皇岛西港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港口,是我国最早的开埠口岸之一。
它始建于19世纪初,是我国近代早期的货运码头,也是秦皇岛市“立港建市”的历史发源地。
目前,它是世界上年吞吐量最大的煤炭输出码头,而随着集装箱业务发展需求的日益扩大以及港口产业转型需求的日益突出,面临着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
2008年年初,秦皇岛市委推出了“西港东迁”战略,将西港的港口功能搬迁到新开河口以东的东港区域,同时促进西港的城市功能转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特金斯应秦皇岛港务集团与秦皇岛规划局的邀请,于2008年6月参加了西港区的概念性总体规划竞赛。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主要为道南片区——西起大汤河,东至新开河,北起河北大街,南至港区码头前沿海岸线,陆域总规划面积约10km 2,其中岸线长约4.8km。
规划重点研究范围主要为原西港区用地,总规划范围约6.7km 2。
在为期近有一个半月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秉承了多专业复合的工作模式,在设计理念的推敲和空间设计方案中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设想,尝试为秦皇岛这座千年古城的“中央海岸线”注入了对未来新的期望。
二、项目认知
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沿海港口型城市及风景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河北省政府着力开发的重点和热点地区。
它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处于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秦皇岛区域显赫、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环渤海区域竞合格局中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从城市总体空间结构来看,西港片区位于海港组团由腹地向岸线发展的主轴线和秦皇岛市滨海发展带的交点之上,区位优势显著。
而“西港东迁”这一历史性的决策将彻底改变秦皇岛主城区长期以来被港口阻隔的历史,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秦皇岛提
供了难得的城市发展空间,并使秦皇岛主城区再一次获得拥抱海洋的机会,焕发城市活力,彰显滨海城市特色。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确定该项目的核心问题:第一,如何正确认知秦皇岛,面对新
时代的发展机遇,百年西港乃至秦皇岛将如何在渤海湾寻找自身的发展定位;第二,如何正确定位西港区,西港作为城市发展转型启动承载平台需拥有哪些发展内涵;第三,如何划分与组织西港区的功能,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如何细分与组织各类功能区;第四,如何运用规划手段和方法,来展示秦皇岛的独特与资源优势;第五,如何采取科学
有效的开发方式,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及切实可行实施路径。
三、发展定位
该项目定位将通过“四步走”的发展路径来逐步实现:第一步,依托基地内独特的滨海资源与文化资源,通过城市旅游启动消费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水平和知名度,并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入住;第二步,通过加大发展商业娱乐类项目,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服务业发展,城市中心地位初步形成;第三步,提升城市功能,完
善公共服务,打造宜业环境,从而形成生产型服务业助力秦皇岛本地经济和整合地区经济;第四步,借助环渤海整体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升级为地区总部聚集,最终形成旅
游度假、商业金融、会议会展、公共服务、高端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都市之心”,成为推动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四、城市空间
针对道南片区的功能结构、路网架构、文脉传承等层面的问题,我们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上位规划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经过详细研究,划分出规划区域的4
大功能片层及其功能;划定了主体交通骨架;充分利用基地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在空间设计中塑造历史文化廊道,延续文脉;并针对道南片区有改造意向的城市片区,结合总体规划战略制定了具体片区开发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大量采用了混合用地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开发弹性,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道路系统规划:在城市环线与5条纵向干道的路网架构下,通过一条干道将4个主要城市片区有机相连,并通过相对规整的支路网组织形成有效的道路交通系统;
静态交通规划:针对新城区不同功能区域,形成地下、地面与院内三种停车方式相结合的综合静态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结合现状铁路形成的区域内环形轨道交通,与城市级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区域内水上交通联系形成多元混合的公共交通系统;
生态景观系统规划:将生态景观系统分为保护现状植被、恢复滨水景观带、建立生态交通通道以及塑造历史文化遗迹廊道4个层面,并将其叠加形成综合考虑的生态景观系统;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以延海岸线展开的公共开放空间带为主体,中央绿地公园为主轴,形成网络状的开放空间体系,并沿城市干道向海港区城市中心渗透,与主城区开放空间相连,形成完整的城市级开放空间系统。
岸线及近海海域利用规划:充分利用西港区4.8km 长的岸线、两个河口区域、具有强烈未来气息的超现实主义建筑及生动的景观体系,打造各具风情的港湾风貌区。
文化历史轴线:结合片区内历史文化遗迹打造秦皇求仙入海处、大小码头至开滦路一线的文化历史空间。
五、开发实施
设计根据“四步走战略”和规划空间结构,沿海岸线自东向西分四期开发。
1.主题旅游度假区
该区域规划以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原则,对基地内原有的植被、秦皇求仙遗迹和工业遗迹建筑予以保护性的开发;并结合基地内部的滨海沙滩资源打造吸引旅游度假者的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
该区包括欧洲风情小镇、精品酒店群、秦皇岛求仙公园及博物馆、工业遗迹博物馆、滨海沙滩,总建筑面积为145万m 2。
欧洲风情小镇是该区域的标志性项目,集高端居住、休闲、娱乐、康疗等功能于一体,利用地块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内原生自然环境,以铸造舒适宜人的现代郊居梦想。
设计风格秉承欧洲建筑品质与精髓,再现完美的欧陆生活风情和音律建筑部落。
小镇以环渤海地区庞大的高端休闲度假市场为主体,为其量身打造优质品牌休闲区。
2.商业娱乐区
该区域(总建筑面积为131万m2充分利用西港的港湾特色,采用现代的建筑元素,引入融商业、娱乐、酒店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及室内沙滩等大型项目,结合未来豪华游轮码头和游艇俱乐部的开发,形成一个环渤海区域滨海旅游消费亮点。
码头区域内利用港口天然深水优势,打造豪华游轮中心,塑造秦皇岛高端旅游品牌形象。
3.文化及公共服务区
该区域(总建筑面积225万m2通过提供更高
品质的城市的公共功能,为未来高端产业聚集、城
市经济能级提升打下基础,并通过极具未来感的建
筑风貌设计提升城市形象。
这该区的标志性建筑是
海上多功能城市中心,其内部包括会议、展览、剧
场、影院、商业等功能,是秦皇岛城市文化生活的核心所在。
它通过海底廊道与未来的城市地标——海景塔相连,构成充满吸引力的海底世界。
4.总部经济商务区
该区域(总建筑面积317万m2是由商务、商
业、金融、酒店、高档公寓等功能组成的城市中央商务区。
位于核心区300m高的双子座大厦为该区域标志性建筑。
码头南端填海而成的小岛上将建造超豪华海景酒店综合体,内部包括白金五星级酒店、品牌购物中心、高级公寓、高级办公等功能。
结语
在中国特定的经济与城市发展背景下,秦皇岛
西港是中国沿海同类城市港口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港城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如果说规划的目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点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个阶段性的指引,那么秦皇岛西港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就是在为该区域未来30年~50年的发展中描绘一张发展蓝图。
城市触媒引发链式反应
滨海资源型娱乐消费海上大型商业娱乐项目国际性会议会展设施及活动面向全球化市场
文化主题旅游度假消费
居住陆上大型室内商业娱乐项目
居住
行政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
总部经济区
居住
主题旅游度假区商业娱乐区会展/公共服务区总部经济商务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海洋
陆地
秦皇岛层面
RBD(游憩商务区
+C B D(中央商务区
复合型的城市副中心
河北省层面
河北省第三个经济增
长极的核心引爆项目
环渤海层面
环渤海区域重要的滨
海都市形象节点
发展定位
秦皇岛市层面:RBD(游憩商务区+CBD(中央商务区复合型的城市副中心河北省层面:打造河北省第三个经济增长极的核心引爆项目
环渤海层面:环渤海区域重要的滨海都市形象节点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商住文化混合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旅游混合用地
混合用地
商住混合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道路用地
水域
1 “四步走战略”
2 发展定位
3 土地利用规划
4 道路系统规划
5 静态交通规划
6 轨道交通规划
7 绿地系统规划8 开放空间规划9 历史文脉规划10 总平面图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11 海岸线整体效果
12 旅游区效果
13 整体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