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工业工程080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时间:2009 年 3 月 3 日1.课题简述1.1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本课题为自选课题随着经济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强烈,库存管理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库存,以便在满足客户的需要的同时,库存产品尽可能少的造成损失。

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和家电产品行业中,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产品堆积,价格下降,就会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在产品热销中,产品供应不足,也会使企业在盈利方面得不到最大的效益。

因此在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又使得企业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就要对库存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

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3万人,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

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及荆州,江苏无锡、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河北邯郸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

这就给库存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不能用传统的库存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

传统的库存管理是静态的,单极的,是一种缺乏信息共享,没有合作与协作的管理方式。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局限性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库存管理思想落后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不完整的交货状态数据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缺乏合作与协调性生产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2)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3)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4)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5)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6)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7)缺乏合作与协调性(8)生产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而供应链管理可以使得管理集成化程度高。

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可以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公司提供了库存管理的理论基础(2) 优化了公司内部的物流管理系统(3) 可以快速的响应市场(4) 为企业是否实施第三方物流提供论据(5) 增强公司员工对库存和库存管理的理解(6) 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1.2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国内外研究动态1.2.1. 国外动态供应链的管理是随着近20年来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环境发生的重大改变应运而生的。

供应链理论最初源于采购管理的扩展。

20世纪80年代初,克拉克(Clack,1989)论述了日本企业与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上的紧密结合关系。

迈克米兰(John McMillan.1987)比较了美国和日本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同,并总结了日本企业和供应商的独特关系。

供应链管理诞生的另一主要源泉算是流通领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开始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

因此,流通领域的管理变得十分重要,供应链管理营运而生。

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自动化的管理体系和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十分广泛,供应链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发展与应用已经非常成熟。

1.2.2. 国内动态早起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重点一般集中于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包括库存,组装等,后来逐渐发展到整个供应链的全局优化。

进入九十年代,供应链管理思想成为理论世界研究和企业界实践的热点。

著名学者吴敬琏曾说:“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搞笑的配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从而大大的降低交易成本。

1.3 供应链的定义所谓供应链, 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 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

它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 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 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一般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它们的区别是外部供应链范围大, 涉及企业众多, 企业间协调更困难。

我们一般研究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外部供应链的管理。

1.4 关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 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 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形成战略联盟, 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 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 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是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 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 以期达到最佳组合, 发挥最大效率, 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 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 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 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博弈。

原有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企业的博弈对立发展到企业经营的共生。

1.5 供应链研究在本课题的设想通过对生产企业的生产与库存的研究来深入的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供应链管理起到的作用。

1.5.1. 提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开始于20 世纪的70 、80 年代。

供应链管理技术QR 的创造来源于沃尔玛对美国服装产业链改革的贡献。

我国的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20 世纪90 年代与现代物流一起引进的。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 我国东南沿海的大型制造业和流通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日趋成熟。

例如家电制造业的“美的”、IT 业的领头羊“华为”已从供应链的整合和重组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和竞争力。

而我国北方特别是黑龙江省的供应链管理意识还很模糊、很生疏, 对现代经济中的生产和流通方式的改革还找不到很好的出路。

因此, 要传播供应链管理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提高每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1.5.2. 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整合实际上供应链对于制造业和流通业是早已存在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它的重要性, 对它进行优化整合, 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它的管理。

对供应链的整合, 主要是对业务流程的优化。

不断加强其核心业务, 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使企业内部供应链外化, 特别是物流的外包,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华为”集中人力优势进行高科技的研发,“麦当劳”集中精力开设世界连锁等。

整合供应链要对供应商和分销商进行优化选择、动态管理, 使整个供应链对1.市场更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从整合中要效率和效益。

1.5.3. 加速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现代物流的基础, 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

实施供应链管理就要实施POS 系统、EOS 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共享、EDI 和VMI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加速Internet、Intranet 、Extranet 的商务发展。

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是在现代经济中共生的新的学科领域。

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互相关联和一致的。

物流是供应链形成和连接的关键活动, 并促进了供应链的改造和优化。

当物流的概念产生时, 供应链的概念也随之产生。

物流的发展出现了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 这样可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物流外包使供应链由内部供应链转化为外部供应链, 由此产生了供应链的优化和改造问题。

在这种相互促进的活动中, 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供应链促进了物流配送的发展, 要求物流的专业化。

由企业的管理转到供应链的管理, 要求提供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务来支撑供应链的管理。

这就要求物流配送的专业化。

这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 出现了第三方, 甚至第四方物流形式。

加速第三四方物流的发展, 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管理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1.6 库存的成本1.6.1.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是指补货采购商品的相关成本,其中包括请购手续成本,采购成本,进货验收成本,进货成本及其他成本。

通常,订购成本与订购的次数有关,与订购的数量无关。

1.6.2.库存持有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失职与所储存的库存物料的数量有关的成本,是由于某段时间内存储或者持有商品而导致的成本。

包括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仓储空间成本及库存风险成本等。

1.6.3 .缺货成本由于库存短缺影响生产进度而形成的成本,分失销成本和保留订单成本,如停工待料,计划的变动,信誉的损失,订货延迟以及销售损失等。

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2.1库存管理技法2.1.库存控制的基本方式库存控制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库存检查周期,确定订货量,确定订货点。

2.2.ABC重点管理法ABC分析方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托首创,又称巴雷分析法。

重点控制A 类,酌情控制B类,放宽控制C类。

该分析法的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是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

及“20—80”原则是ABC分类法的指导思想。

所谓“20-80”原则简单的说就是20%的因素带来80%的结果。

它提示人们,不同的因素在同一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力应该放在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上。

2.3.经济订购批量与库存有关的费用:采购成本(Purchasing cost)订货成本(Reorder cost)保管成本(Holding cost)缺货成本(Shortage cost)EOQ模型的假设条件:对库存系统的要求率为常量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不允许缺货补充率可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2.2 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1)供应商库存管理供应商库存管理(Vendor ManagedInventory,简称VML)是一种合作性战略。

该战略是以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为前提,以能使双方达到最低的成本目标,在双方统一的目标的框架的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且该目标框架随着生产过程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VMI的核心思想是在用户允许的请跨国下,供应商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供应商拥有库存的控制权。

(2)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担风险的库存管理模式,它主要是解决单个结点企业肚子对需求的预测导致的放大效应,使供应链各结点企业获得相同的需求预测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