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2011] 号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10130-080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数字校园和信息素养水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现就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现代通信、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
世界范围的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
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实施国家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因此,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技术水平,抢占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2.当前,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并步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正在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精细化、规模化地推进各行各业信息化深入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职业岗位设置、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和业务管理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在职职工和新生劳动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此,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规模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落实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战略,提高在职职工和在校学生信息素养、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的紧迫任务。
3.近年来,不少地方、行业和职业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在条件装备改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人才培养、教师技术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对于有效扩大、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重要任务,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职业教育观念、模式、内容、手段、方法的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统筹规划,立足长远,明确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4.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体现特色。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整合、创新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共享型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和学校之间职业教育数字化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支撑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动态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5.到2013年,职业学校按不低于每5个学生一台的标准配备计算机,并建成多媒体教室;85%的职业学校建成校园网;80%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现上网;其他学校都能建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学校建成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播放点。
形成覆盖职业教育主干课程和社会培训紧缺项目的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框架。
建成并开通全国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建成并运行全国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职业教育政务管理和职业学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基本完成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和骨干科研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6.到2015年,职业学校建成标准化的校园网,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90%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能够上网。
基本建成国家、地方和学校多级互补、高度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普遍应用职业教育决策、管理和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7.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部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网络中心,开通、管理和运行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并逐步建立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关网站的合作关系。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加强省级职业教育网站建设为重点,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数字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
科研机构发挥本单位信息网站的作用,积极开展科研信息服务。
职业学校要加快信息终端设施普及,配备足量实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设施和能够远程接收信息资源的通讯接收系统,并根据需要建立计算机专业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教学软件资源研发工作室等;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8.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
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教学素材库(项目库、案例库、标准库、试题库、竞赛库等)、卫星数据资料、名师名课视频课件、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
教育部组织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逐步建成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发布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征集评审办法,建设和完善职业教育资源认证体系和共享机制;继续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成当地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组织和委托开发示范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并促进共享。
学校要通过开发、购置和共享等方式建成学校资源库、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鼓励学校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9.加快提高职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政务信息化作为推进职业教育规划、决策、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超前部署、积极推进。
教育部建设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各地按规定确保全国职业教育政务管理信息收集、上报和统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加强本地职业教育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10.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员、教师队伍、办学经费、基本建设、条件装备、教务管理、教学实训等关键业务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各有关方面要积极探索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新观念、新机制和新模式。
11.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教育部制订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继续实施全国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和技术骨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
定期举办全国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
实施全国职业学校信息主管培养计划,每所学校重点培养一名主管数字校园建设的行政领导、一名正高级信息技术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以整体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管理和应用水平。
各类师范院校要加快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建设,并根据需要开设相关选修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学校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晋升的考核指标。
多种形式提高职业教育管理和科研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2.大力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加快推进多层次互补、多模式共存和多样化发展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逐步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教育部支持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按照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及其他有条件的机构向社会提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建成一批网络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职业培训;支持建成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中心,为当地科技文化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产品信息交流、农村政府管理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建设一批数字化学习先进县(市、区)。
创新远程教育模式,推动优质信息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机构远程共享。
13.加大信息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举办全国职业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引导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教学,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多渠道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关键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各信息技术类职业学校(专业)要加大以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力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着力办好电子商务、动漫游戏、辅助设计(CAD)、现代物流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行业企业用人紧缺和就业前景较好的新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等方式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公民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四、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有力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开展14.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
教育部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制订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实施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指导检查国家、地方和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情况,开展或委托开展对社会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活动进行资格认证、质量评定和绩效评估。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由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制订和协助实施本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各学校要成立由校长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本校的信息化工作。
15.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落实机制。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制定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我部备案。
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适时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评估。
教育部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项目评审、建设和验收中,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有计划地建好一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和试验区,并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
16.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
中央财政主要用于指导和实施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扶持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
各地要根据需要安排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其他专项经费和职业教育工程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设。